成語“()()如()”「嫉貪如讎」
成語“嫉貪如讎”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嫉貪如讎成語讀音:jí tān rú chóu
成語簡拼:JTRC
成語注音:ㄐ一ˊ ㄊㄢ ㄖㄨˊ ㄔㄡ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補充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嫉貪如仇
成語出處:清·周亮工《書影》第九卷:“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仇?!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對貪污如同對仇敵一樣痛恨。
成語用法:嫉貪如讎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人的性格。
成語“嫉貪如讎”的擴展資料
1. 含嫉的成語有哪些含嫉的成語
:
嫉惡如仇、
憤世嫉俗、
嫉賢妒能、
嫉惡好善、
外巧內嫉、
剛腸嫉惡、
憤世嫉惡、
嫉賢傲士、
嫉貪如讎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痛恨 氣憤 四字詞語
痛恨 氣憤 四字詞語,示例:
【敵愾同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敵王所愾】: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為自己的敵人而加以討伐。
【恫心疾首】:形容極端痛恨。
【獨夫之心】:獨夫:為人民所痛恨的暴君。指暴君的心思。
【憤時嫉俗】:憤:憤恨,不滿;嫉:憎惡,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惡腐朽、黑暗的社會現狀。
【憤世嫉惡】:憤:憤恨,不滿;世:世道,現狀;嫉:憎惡,仇恨。痛恨、憎惡腐朽、黑暗的社會現狀。
【憤世嫉邪】:憤:憤恨,不滿;世:世道,現狀;嫉:憎惡,仇恨。痛恨、憎惡腐朽、黑暗的社會現狀。
【過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壞人。
【恨如頭醋】:比喻非常可惡,令人痛恨。
【恨入骨髓】:形容痛恨到極點。
【恨入心髓】:恨:怨恨。形容對人痛恨到極點。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對仇敵要痛恨,打擊要堅決徹底。指壞人心狠手辣。
【恨之切骨】:之:代詞,指所恨對象。形容痛恨到極點。
【恨之入骨】:恨到骨頭里去。形容痛恨到極點。
【疾惡好善】:痛恨邪惡,喜悅善良。形容愛憎分明。
【疾惡如風】:痛恨壞人壞事就像狂風猛掃一樣。
【疾首蹙額】:疾首:頭痛;蹙眉:皺眉。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
【疾首蹙頞】:疾首:頭痛;蹙:皺。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
【疾首痛心】:①傷心到時極點。②痛恨到極點。
【疾之如仇】:疾:同“嫉”,嫉恨,痛恨。嫉恨他人如同仇敵。
【疾之若仇】:疾:同“嫉”,嫉恨,痛恨。嫉恨他人如同仇敵。
【嫉貪如讎】:對貪污如同對仇敵一樣痛恨。
【節齒咬牙】: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老鼠過街】:比喻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東西,大家一致痛恨。
【令人痛心】:指讓人悲憤痛恨。
【切齒拊心】:咬牙捶胸。極端痛恨的樣子。
【切齒嚼牙】: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切齒咬牙】:切齒:咬緊牙關,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
【求民病利】:?。翰】?,痛恨。求得了解百姓的不利和有利的事。形容對百姓的生活非常關心。
【肉中刺】: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東西。
【肉中刺,眼中釘】: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深惡痛詆】:深:很,十分;惡:厭惡;詆:詆毀。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深惡痛恨】:深:很,十分;惡:厭惡。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深惡痛疾】:惡:厭惡;痛:痛恨。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深惡痛嫉】:嫉:憎恨。極其厭惡、痛恨。
【深惡痛絕】:惡:厭惡;痛:痛恨;絕:極。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時日曷喪】:表示誓不與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極點。
【同仇敵慨】: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同“同仇敵愾”。
【同仇敵愾】: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痛徹骨髓】:痛到骨頭里。比喻痛恨或悲傷之極。
【痛入骨髓】:痛到骨頭里。比喻痛恨或悲傷之極。
【痛深惡絕】:極端痛恨、厭惡。
【痛心疾首】:疾首:頭痛。形容痛恨到了極點。
【心頭刺,眼中疔】:疔:疔瘡。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眼中拔釘】: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眼中刺】:形容最痛恨、最厭惡的人。
【眼中疔,肉中刺】:疔:疔瘡。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眼中釘】: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眼中釘,肉中刺】: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咬牙恨齒】: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同“咬牙切齒”。
【咬牙切齒】: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張牙切齒】: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有如字的成語,要多,急!!
貌美如花栩栩如生諱莫如深 甘之如飴 如火如荼 不絕如縷 相敬如賓 巧舌如簧 一見如故 從善如流 逝者如斯 風雨如晦 亦復如是 綠草如茵 大筆如椽 如癡如醉 膽小如鼠 健步如飛 疾惡如仇 白頭如新 氣壯如牛 視死如歸 心急如焚 表里如一 吉祥如意 日月如梭 料事如神 稱心如意 百喙如一 嫉惡如仇 空空如也 臨難如歸 大雨如注 揮汗如雨 始終如一 依然如故 白首如新 對答如流 一貧如洗 安堵如故 惜墨如金 愛民如子 暴跳如雷 歲月如流 賓至如歸 氣喘如牛 惜字如金 碧空如洗 丹心如故 骨瘦如柴 從諫如流 愛錢如命 安然如故 恩重如山 復舊如初 趨之如鶩 如醉如癡 江山如畫 囊空如洗 如泣如訴 勝友如云 目光如豆 其應如響 度日如年 安適如常 目光如炬 泣涕如雨 鼾聲如雷 機變如神 答問如流 用兵如神 揮金如土 氣涌如山 大智如愚 守口如瓶 嫉貪如讎 納諫如流 鼎鑊如飴 泣下如雨 侯門如海 愛財如命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貪字成語
螻蟻貪生 螻蟻:螻蛄和螞蟻。螻蛄和螞蟻那樣的小蟲也貪戀生命。舊指乞求活命的話,有時也用以勸人不可輕生自殺。
羊狠狼貪 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爭奪勢。后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
貪墨成風 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使貪使愚 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貪聲逐色 貪愛歌舞,追求女色。形容生活放蕩。
貪蛇忘尾 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后果。
狼貪鼠竊 如狼那樣貪狠;似鼠那樣慣竊。常形容敵人貪狠卑鄙。
貪夫徇財 徇:通“殉”。徇財:不顧性命以求財。愛財的人愿意為了錢財而死。形容人愛財如命。
不貪為寶 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貪夫狥財 形容人愛財如命。同“貪夫徇財”。
好酒貪杯 指喜歡喝酒。
貪夫殉利 形容人愛財如命。同“貪夫狥利”。
怕死貪生 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貪而無信 貪婪而又不守信用。
桀貪驁詐 兇暴貪婪而又傲慢狡詐。
貪利忘義 貪求財利,忘卻道義。
貪夫狥利 形容人愛財如命。同“貪夫徇財”。
變貪厲薄 指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行為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
貪名逐利 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亦作“貪名圖利”。
貪生惡死 貪戀生存,害怕死亡。同“貪生畏死”。
狼貪虎視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貪暴。
貪臟枉法 貪污受賄,違犯法紀。
利傍倚刀 倚:靠著。“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猶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貪利常得禍。
貪賄無藝 賄:財物;藝:標準、準則,引伸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惟利是圖 一心為利,別的什么都不顧。
貪功起釁 貪求事功而挑起爭端。
戀酒貪花 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同“戀酒迷花”。
貪猥無厭 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同“貪得無厭”。
激貪厲俗 指抑制貪婪之風,勸勉良好的世俗。
貪位慕祿 貪戀位,羨慕俸祿。
貪惏無饜 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同“貪得無厭”。
貪生畏死 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玩時貪日 指貪圖安逸,曠廢時日。同“玩時愒日”。
嫉貪如讎 對貪污如同對仇敵一樣痛恨。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帶貪字的成語,貪字成語大全,貪的成語有哪些
貪心不足 ? ?貪得無厭,永不滿足。 ? ?
貪墨成風 ? ?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 ?
貪多嚼不爛 ? ?貪圖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學習,圖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 ?
貪夫徇財 ? ?徇:通“殉”。徇財:不顧性命以求財。愛財的人愿意為了錢財而死。形容人愛財如命。 ? ?
貪賄無藝 ? ?賄:財物;藝:標準、準則,引伸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 ?
羊狠狼貪 ? ?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爭奪勢。后 比 喻 貪 官 污 吏 的 殘 酷 剝 削。 ? ?
貪生畏死 ? ?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 ?
變貪厲薄 ? ?指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行為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 ? ?
不貪為寶 ? ?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 ?
激貪厲俗 ? ?謂抑制貪婪之風,勸勉良好的世俗。 ? ?
嫉貪如讎 ? ?對貪污如同對仇敵一樣痛恨。 ? ?
桀貪驁詐 ? ?兇暴貪婪而又傲慢狡詐。 ? ?
戀酒貪花 ? ?見“戀酒迷花”。 ? ?
怕死貪生 ? ?同“貪生怕死”。 ? ?
貪財好色 ? ?貪圖財貨,喜好女色。 ? ?
貪吃懶做 ? ?謂又饞又懶。 ? ?
貪而無信 ? ?貪婪而又不守信用。 ? ?
貪夫狥財 ? ?見“貪夫徇財”。 ? ?
貪夫殉利 ? ?見“貪夫狥利”。 ? ?
貪夫狥利 ? ?同“貪夫徇財”。 ? ?
貪功起釁 ? ?貪求事功而挑起爭端。 ? ?
貪婪無厭 ? ?同“貪得無厭”。 ? ?
貪惏無饜 ? ?同“貪得無厭”。 ? ?
貪名逐利 ? ?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亦作“貪名圖利”。 ? ?
貪求無厭 ? ?貪圖利益,無滿足的時候。 ? ?
貪求無已 ? ?見“貪求無厭”。 ? ?
貪生惡死 ? ?見“貪生畏死”。 ? ?
貪聲逐色 ? ?貪愛歌舞,追求女色。形容生活放蕩。 ? ?
貪位慕祿 ? ?貪戀位,羨慕俸祿。 ? ?
貪猥無厭 ? ?同“貪得無厭”。 ? ?
貪污狼藉 ? ?謂 貪 財 納 賄,行 為 不 檢,聲 名 敗 壞。 ? ?
貪欲無厭 ? ?猶 言 貪 得 無 厭。 ? ?
貪欲無藝 ? ?謂貪財的欲望沒有限度。 ? ?
貪贓壞法 ? ?見“貪 贓 枉 法”。 ? ?
貪臟枉法 ? ?貪 污 受 賄,違 犯 法 紀。 ? ?
玩時貪日 ? ?見“玩時愒日”。 ? ?
貪利忘義 ? ?貪 求 財 利,忘 卻 道 義。 ? ?
愛勢貪財 ? ?愛 慕 勢,貪 圖 錢 財。 ? ?
戀酒貪杯 ? ?戀:愛慕不舍;杯:酒杯。形 容 好 酒 貪 杯。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帶有嫉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憤世嫉俗 嫉惡如仇 嫉貪如讎 妒賢嫉能 嫉賢妒能 深惡痛嫉 嫉閑妒能 嫉賢傲士 嫉惡若仇 好善嫉惡 外巧內嫉 人神同嫉 剛腸嫉惡 矜名嫉能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包拯有哪些嫉惡如仇的事例?
《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包拯傳》譯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最初考中進士,被授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因為父母親年紀都大了,包拯辭官不去赴任。得到監和州稅的官職,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老人。幾年之后,他的父母親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筑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
過了很時間,包拯才去接受調遣,擔任了天長縣的知縣。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辈痪糜钟腥藖砜馗?,說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為殿中丞。端州這地方出產硯臺,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貢的名義,隨意多征幾十倍的硯臺來送給貴們。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貢朝廷的數目制造。一年過去,他沒有拿一塊硯臺回家。
不久,包拯被授為監察御史里行,改任監察御史。當時張堯佐被任命為節度使兼宣徽兩院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和包拯一齊對此進行辯論,話語十分懇切。又曾建議說:“國家每年用歲幣賄賂契丹,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應該訓練士卒、選拔將領,致力于充實和鞏固邊防?!庇终埱蟪⒅匾曢T下省封駁制度,以及廢罷和禁銅貪贓枉法的官吏,選拔地方長官,實行對補蔭弟子進行考試的制度。當時各路轉運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無關緊要的小節來上奏彈劾官吏,門以苛刻的考察來相互標榜、自詡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請求朝廷廢罷了按察使之職。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讓典禮官對包拯說:“雄州城新開了一個便門,是不是想招誘我國叛逆之人以刺探邊疆情報呀?”包拯說:“涿州城也曾經開過便門,刺探邊境情報何必用開便門的方式呢?”那人于是無言以對。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出任京東轉運使,改授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移任陜西,又移任河北,進京擔任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門置辦造船用的木材,隨意向老百姓攤派征取,而且這里的七個州負責提供造河橋用的竹索,常常多達幾十萬,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這些攤派。契丹在邊境附近集結軍隊,邊境的州郡逐漸緊張起來,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調發軍糧。包拯說:“漳河地區土地肥沃,百姓卻不能耕種,邢、氵名、趙三州有民田一萬五千頃,都用來牧馬,請求全部給老百姓耕種?!背⒋饝怂恼埱?。解州鹽法往往給百姓造成負擔,包拯前往經營治理,請求朝廷全部進行通商貿易。
包拯被任命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多次議論和斥責受寵信的臣,請求朝廷廢止所有內授官職等不正當的恩寵。又羅列上陳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們當作座右銘和借鑒。又上章陳述天子應當明智地聽取和臣下的意見,辨清結黨營私的人,愛借有才能的人,不能堅持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見,一共是七件事;又請求去除刻薄的風氣,抑制投機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確禁令,不要輕易大興土木,禁止妖妄荒誕的事情,朝廷大多實施推行了這些意見。
包拯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曾建議在邊境無事時將軍隊移到內地,但沒有得到答復?,F在,包拯請求:“罷除河北的屯兵,將他們分別安置在黃河以南的兗、鄆、齊、濮、曹、濟各州,即使邊境告急,也無需擔心來不及調遣。如果說邊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減少,那么就請求朝廷訓練義勇,減少干糧,每年的花費,比不上屯兵一個月的費用,一州的財賦就很充足了。”沒有得到答復。
移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錢進行貿易,每年累計虧損十多萬,包拯上奏全部罷除。因為兒子去世,包拯請求在方便的州郡任職,做揚州知州,又移任廬州5升為刑部郎中。因為保薦官員有失而獲罪,被降為兵部員外郎、池州知州。
官復原職,移任江寧府知府,朝廷召任知開封府,升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為人剛毅,貴成宦官為之收斂,聽說過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黃河水清了,兒童婦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為“包待制”。京城稱他說:“關節不到,有閻王爺包老?!币郧暗闹贫纫幎?,凡是告狀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開官府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直接到他面前陳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騙長官。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筑園林樓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謝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升任諫議大夫、御史中丞。上奏說:“太子空缺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擔憂,陛下長時間猶豫不決,這是為什么?”仁宗說:“你想讓誰立為太子呢?”包拯說:“微臣我沒什么才能而擔任朝廷官職,之所以請求皇上預立太子,是為國家長遠著想。陛下問我想讓誰做太子,這是懷疑我啊。我已年屆七十,又沒有兒子,并不是謀求好處的人。”皇帝高興地說:“我會慢慢考慮這件事的?!卑埱蟛脺p內廷侍臣的人數,減損和節約浩大的開支,責成各路行政機構盡職盡業,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薦官,減少每年的休假日期,這些事情都得到了實行。
張方平任三司使,因購買豪民的財產而獲罪、包拯上奏彈劾,罷免了張的官職;但宋祁取代張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責;宋祁被罷免后,包拯以樞密直學士的身份兼三司使。歐陽修說道:“包拯真是《左傳》中所說的‘牽牛踩了別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搶奪過來’,這種懲罰已經過重了,又貪戀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過分了嗎!”包拯因此呆在家里回避,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他在三司任職時,凡是各庫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攤派,老百姓負擔很重、深受困擾。包拯特地設置榷場進行公平買賣,百姓得以免遭困擾。官吏負欠公家錢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機會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兒抓起來,包拯都給放了。升給事中,擔任三司使。幾天后,被任命為樞密副使。隨即又升為禮部侍郎,包拯推辭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歲。朝廷贈他為禮部尚書,謚號為“孝肅”。
包拯性格嚴厲正直,對官吏苛刻之風十分厭惡,致力于敦厚寬容之政,雖然嫉惡如仇,但沒有不以忠厚寬恕之道推行政務的,不隨意附和別人,不裝模作樣地取悅別人,平時沒有私人的書信往來,親舊故友的消息都斷絕了。雖然官位很高,但吃飯穿飯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時一樣。他曾說:“后世子孫做官,有犯貪污之罪的,不得踏進家門,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從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碑敵酰幸粋€兒子,名叫“鐿”,娶崔氏為妻,擔任潭州通判時死了。崔氏為亡夫守節,不再改嫁。包拯曾經把她的陪嫁女送走,在娘家生孩子,崔氏暗中慰問她的母親,讓她好好照顧那個陪嫁女。包鐿死后,崔氏把陪嫁女的兒子帶回家,取名叫“包纟廷”。包拯有《奏議》十五卷。
原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后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來勸勉。久之,赴調,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尋拜監察御史里行,改監察御史。時張堯佐除節度、宣徽兩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拯共論之,語甚切。又嘗建言曰:“國家歲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練兵選將,務實邊備?!庇终堉亻T下封駁之制,及廢錮贓吏,選守宰,行考試補蔭弟子之法。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請罷按察使。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曰:“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嘗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歷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徙陜西,又徙河北,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務造船材木,率課取于民;又七州出賦河橋竹索,恒數十萬,拯皆奏罷之。契丹聚兵近塞,邊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調發軍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趙三州民田萬五千頃,率用牧馬,請悉以賦民?!睆闹?。解州鹽法率病民,拯往經度之,請一切通商販。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數論斥幸大臣,請罷一切內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鄭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為龜鑒。又上言天子當明聽納,辨朋黨,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說,凡七事;請去刻薄,抑僥幸,正刑明禁,戒興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嘗建議無事時徙兵內地,不報。至是,請:“罷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兗、鄆、齊、濮、曹、濟諸郡,設有警,無后期之憂。借曰戍兵不可遽減,請訓練義勇,少給糇糧,每歲之費,不當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賦,則所給者多矣。”不報。徙知瀛州,諸州以公錢貿易,積歲所負十余萬,悉奏除之。以喪子乞便郡,知揚州,徙廬州,遷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員外郎、知池州。復官,徙江寧府,召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迸f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勢族筑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虺值厝匝杂袀卧霾綌嫡?,皆審驗劾奏之。
遷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奏曰:“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為憂,陛下持久不決,何也?”仁宗曰:“卿欲誰立?”拯曰:“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當議之?!闭埐靡謨仁?,減節冗費,條責諸路監司,御史府得自舉官,減一歲休暇日,事皆施行。
張方平為三司使,坐買豪民產,拯劾奏罷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士三司使。歐陽修言:“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為置場和市,民得無擾。吏負錢帛多縲系,間輒逃去,并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遷給事中,為三司使。數日,拜樞密副使。頃之,遷禮部侍郎,辭不受,尋以疾卒,年六十四。贈禮部尚書,謚孝肅。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背酰凶用X,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嘗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后,取媵子歸,名曰綖。有奏議十五卷。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