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ǎ┬M()”的成語「病民蠱國」
成語“病民蠱國”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病民蠱國成語讀音:bìng mín gǔ guó
成語簡拼:BMGG
成語注音:ㄅ一ㄥˋ ㄇ一ㄣˊ ㄍㄨˇ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病國殃民
成語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嘗病國病民,后世猶說其聚斂。”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簱p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成語用法:病民蠱國作賓語、定語;指禍害。
成語造句:吾輩病民蠱國不能仇,現在之執法者也。(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
成語“病民蠱國”的擴展資料
1. 關于病的成語治病救人、
病入膏肓、
老弱病殘、
病急亂投醫、
心病還須心藥醫、
一病不起、
久病成醫、
生老病死、
病從口入、
喪心病狂、
同病相憐、
舊病復發、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無病自灸、
謝公扶病、
花魔酒病、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負薪之病、
貧病交加、
病勢尪羸、
病民蠱國、
思婦病母、
狂花病葉、
苦藥利病、
霜露之病、
時政利病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成語:()民()()
1、裕民足國
【讀音】:yù mín zú guó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br>【解釋】:裕民足國的意思是使人民富裕,國家豐足。
2、與民同樂
【讀音】:yǔ mín tóng lè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今王四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解釋】:與民同樂的意思是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后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游樂,共享幸福。
3、與民更始
【讀音】:yǔ rén gēng sh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莊子·盜跖》:“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薄稘h書·武帝紀》:“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鑒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br>【解釋】:與民更始的意思是更始:重新開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舊狀。
4、與民除害
【讀音】:yǔ hǔ chú hà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心當梟夷。”
【解釋】:與民除害的意思是替百姓除禍害。
5、殷民阜財
【讀音】:yīn mín fù cá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漢·揚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br>【解釋】:殷民阜財的意思是殷:富足。阜:多,盛;豐富。使百姓富足,使財物豐富。亦作“民殷財阜”、“殷民阜利”。
6、一民同俗
【讀音】:yī mín tóng sú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語出《晏子春秋·問上十八》:“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br>【解釋】:一民同俗的意思是指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
7、病民害國
【讀音】:bìng mín hài guó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嚴復《救亡決論》:“從未問津,致一是云為,自虧自損,病民害國,暗不自知?!?br>【解釋】:病民害國的意思是病:損壞,禍害。害人民、害國家。
8、病民蠱國
【讀音】:bìng mín gǔ guó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嘗病國病民,后世猶說其聚斂?!?br>【解釋】:病民蠱國的意思是?。簱p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帶病的成語且病的意思為毛病,缺點,弊端的成語
病病歪歪 形容病體衰弱無力的樣子。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病骨支離 支離:殘缺不全,引伸為憔悴、衰殘瘦弱的樣子。形容病中體瘦骨露,衰弱無力。
病急亂投醫 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
病民蠱國 ?。簱p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病魔纏身 指長期患病。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
病入骨髓 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多愁多病 舊時形容才子佳人的嬌弱。
久病成醫 病久了對醫理就熟悉了。比喻對某方面的事見識多了就能成為這方面的行家。
貧病交加 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貧病交迫 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祛病延年 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長壽命。
喪心病狂 喪失理智,象發了瘋一樣。形容言行昏亂而荒謬,或殘忍可惡到了極點。
身心交病 交:一齊,同時;?。豪Х?。身體和精神都很困乏。
生老病死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
十病九痛 形容渾身病痛。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民組成什么詞語
病民蠱國 病:損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不羈之民 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眾。 殘民害理 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 吊民伐罪 吊:慰問;伐:討伐。慰問受苦的人民,討伐有罪的統治者。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區別
在古代漢語中,“疾”是癥狀比較輕、表層的病,“病”則是重病。疾病兩個字都有病字頭,都是生理或心理的問題。它們的區別在于,一個是有的放矢的“矢”,一個是甲乙丙丁的“丙”。
一、疾:
矢,是箭頭,用箭頭的尖端,刺激穴位就可以治療的病,那就是比較輕的病,相當于表證。所謂“表”是指肌表,表證是指病變部位在體表,病情較淺。
表證的癥狀有怕冷、發熱、頭痛、身痛、鼻塞、無汗、脈浮等。一般說來,表證又可分為表寒證、表熱證、其中,表寒證有怕冷、發熱、無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
表熱證有發熱、怕寒、有汗或無汗、口渴、咽紅或咽喉腫痛、舌尖紅等。治療表寒證時應使用辛溫解表中藥;治療表熱證時應使用辛涼解表中藥。
二、?。?br>“丙”,通“柄”,醫治用具,需要帶柄,可見病灶比較深。顯然比“疾”要重。
人由疾而生病。由于人受箭傷或生病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甲骨文字的字像一個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樣子(人和床都豎著寫),表達的就是痛苦。
擴展資料:
《扁鵲見蔡桓公》中的“疾”和?。?br>“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北怡o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本邮?,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被负畈粦?。
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被负钣植粦1怡o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br>在這個故事的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疾”和“病”的差別。從“君有疾在腠理“一句可以斷定,“疾”是癥狀比較輕的,表層次的。腠理就是皮膚、肌肉的紋理
但是有疾而不治療,則由疾而生病。于是從開始的于是由疾在“腠理”變為“君之病在肌膚”,又變為“君之病在腸胃”,繼而又深入骨髓。
病情進一步發展,則產生痛苦,這也是。所以“居五日,桓侯體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病
百度百科-疾
百度百科-扁鵲見蔡桓公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