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上”的成語「欺主罔上」
成語“欺主罔上”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qī zhǔ wǎng shàng成語簡拼:QZWS
成語注音:ㄑ一 ㄓㄨˇ ㄨㄤˇ ㄕㄤ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欺君罔上
成語出處:南朝·齊·沈沖《奏劾江謐》:“謂販鬻威權,奸自不露,欺主罔上,好議可掩。”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罔:蒙騙。欺騙蒙蔽君主
成語用法:欺主罔上作謂語、定語;指欺騙蒙蔽君主。
成語“欺主罔上”的擴展資料
1. 欺師罔上什么意思欺師:欺騙師傅罔上欺騙君上。《后漢書·楊震傳》:“帝發怒,遂收考詔獄,結以罔上不道。” 宋 陳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以妖為瑞,是罔上也。”《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云長 問 玄德 曰:‘ 操 賊欺君罔上,我欲殺之,為國除害,兄何止我?’”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三國里的欺君罔上是什么意思
欺君罔上:欺騙蒙蔽君主。 欺:欺騙。罔:蒙蔽。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欺師罔上什么意思
欺師:欺騙師傅罔上欺騙君上。《后漢書·楊震傳》:“帝發怒,遂收考詔獄,結以罔上不道。” 宋 陳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以妖為瑞,是罔上也。”《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云長 問 玄德 曰:‘ 操 賊欺君罔上,我欲殺之,為國除害,兄何止我?’”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文言文中“欺”是什么意思?
欺
①<動>欺哄;欺騙.《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石鐘山記》:“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動>欺負;欺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欺,詐欺也。——《說文》
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為欺。——《賈子道術》
祿不遂行茲謂欺。——《京房易傳》
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
尚不相欺。
甚矣哉為欺也。——明·劉基《賣柑者言》
又
世之為欺者。
又如:欺誑(欺瞞);欺上罔下(對上欺騙,對下隱瞞);欺誕(夸大欺騙);欺謾(欺騙);欺三瞞四(隱蔽實情欺騙他人);欺天罔人(騙天騙人);欺天罔地(欺騙天地。極言人之背理昧心);欺心(自己欺騙自己心懷不軌,起壞心思);欺君罔上(欺騙蒙蔽君上)
欺詐,用狡猾奸詐的手段騙人〖blackmail;fraud〗
蘇秦欺寡人。——《戰國策·秦策》。注:“詐也。”
欺誣詐偽也。——《荀子·性惡》。注:“誑也。”
上官百相欺騙也,即座師陸公為公(袁可立)慮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又如:欺謬(欺詐背信);欺猾(欺詐奸猾);欺罔(詐騙迷惑);欺詭(欺詐);欺弊(欺詐蒙騙)
欺壓,欺侮〖bully〗
又如:欺藐(欺負小看);仗勢欺人;欺蔑(欺負蔑視);欺傲(欺侮輕慢);欺枉(欺負)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三國里的欺君罔上是什么意思
欺君罔上:欺騙蒙蔽君主。 欺:欺騙。罔:蒙蔽。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古漢語中罔是什么意思
以下引文來自《漢語大詞典》:罔1 [wǎnɡ ㄨㄤˇ][《廣韻》文兩切,上養,微。]1.繩索交叉編結而成的漁獵用具。 漢 桓寬 《鹽鐵論·詔圣》:“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魚。”參見“ 罔罟 ”。2.指用網捕捉。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罔瑇瑁,鉤紫貝。”3.喻法網。《詩·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優矣。”《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至 太初 百年之間,見侯五,馀皆坐法、隕命、亡國,耗矣,罔亦少密焉!”《漢書·梅福傳》:“張誹謗之罔,以為 漢 敺除。”4.搜括;牟取。《孟子·公孫丑下》:“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朱熹 集注:“罔,謂罔羅取之也。”《商君書·賞刑》:“雖曰圣智、巧佞、厚樸,則不能嘆非功、罔上利。”《明史·食貨志三》:“要貸運軍銀以罔厚利,至請撥關稅給船料以取償。”5.編結。《楚辭·九歌·湘夫人》:“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王逸 注:“罔,結也;結薜荔為帷帳。”6.枉曲;不直。《論語·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朱熹 集注:“罔,不直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湖北軍政府〈宣布滿清罪狀檄〉》:“私刑毒殺,暗無天日,刑部不知,按察不問。遂令刑章罔撓,呼天無所。”7.蒙蔽;欺騙。《孟子·萬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朱熹 集注:“罔,蒙蔽也。”《漢書·郊祀志下》:“臣聞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 顏師古 注:“罔,猶蔽。”《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今不可幸小民之無識而罔之。” 胡三省 注:“以非道欺人謂之罔。”8.誣罔;陷害。《論語·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不可罔者,不可得誣罔令自投下也。”9.無知貌。《禮記·少儀》:“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為罔。” 鄭玄 注:“罔,猶罔罔,無知貌。” 陳澔 集解:“衣裳之制,取諸乾坤,有其名則有其義,服之而不審名義,是無知之人矣。”10.迷惑,昏亂。《楚辭·九章·悲回風》:“紛容容之無經兮,罔芒芒之無紀。” 洪興祖 補注:“言 楚國 上下昏亂無綱紀也。”11.憂愁;悵惘。《文選·宋玉〈神女賦〉序》:“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 李善 注:“罔,憂也。”12.無,沒有。《書·湯誓》:“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詩·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鄭玄 箋:“罔,無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賓服。” 唐 韓愈 《祭穆員外文》:“留守無事,多君子僚,罔有疑忌,維其嬉游。”13.不。《書·盤庚下》:“罔罪爾眾,爾無共怒,協比讒言予一人。”《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今 曹操 阻兵安忍,戮殺主后,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14.不可。《書·大禹謨》:“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樂。”15.得無;莫非。《楚辭·九章·惜誦》:“欲高飛而遠集兮,君罔謂汝何之。” 洪興祖 補注:“得無謂我遠去欲何所適也。”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的意思
譯文: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
《校人欺子產》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①,子產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④以非其道。
(選自《孟子·萬章上》)
注釋:
①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魚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靈活的樣子。
④罔:欺騙。
《校人欺子產》譯文:
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養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有智慧?我已經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8. 罔可以組什么詞?
罔替、
悵罔、
罔生、
罔車、
罔顧、
罔貪、
罔莫、
罔罟、
射罔、
罔養、
罔屈、
罔既、
悸罔、
誣罔、
罔措、
解罔、
龍罔象、
罔浪、
禁罔、
欺罔、
炫罔、
罝罔、
疏罔、
歲罔、
貪罔、
敞罔、
惝罔、
公罔、
罔主、
罔象、
罔效、
鬯罔、
慌罔、
罔已、
罔罔、
罔人、
阿罔、
文罔、
罔然、
罔費、
罔悵、
頓罔、
罔道、
罔沕、
詐罔、
蛛罔、
結罔、
誕罔、
罔極、
罔利、
罔閬、
羅罔、
罔死、
罔辟、
罔民、
虛罔、
遮罔
置若罔聞、
惛惛罔罔、
協私罔上、
罔極之哀、
欺公罔法、
魑魅罔兩、
附下罔上、
脅從罔治、
營私罔利、
罔所顧忌、
罔極之恩、
昊天罔極、
欺君罔上、
罔水行舟、
欺主罔上、
罔上虐下
罔冒、
罔上、
侵罔、
罔罝、
罔念、
奸罔、
罔伏、
罔瀆、
汪罔、
忮罔、
罔泱、
誑罔、
罔像、
回罔、
營罔、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9. 以欺開頭的成語
以欺開頭的成語 :
欺世盜名、
欺行霸市、
欺軟怕硬、
欺人太甚、
欺善怕惡、
欺世釣譽、
欺三瞞四、
欺天誑地、
欺貧重富、
欺人之談、
欺君之罪、
欺硬怕軟、
欺上瞞下、
欺心誑上、
欺主罔上、
欺上壓下、
欺人之論、
欺公罔法、
欺人眼目、
欺君罔上、
欺世之言、
欺君誤國、
欺大壓小。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0. 帶有欺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欺的成語有哪些 :
欺世盜名、
欺行霸市、
欺軟怕硬、
自欺欺人、
仗勢欺人、
欺人太甚、
欺善怕惡、
童叟無欺、
欺世釣譽、
誤國欺君、
畏強欺弱、
欺人之談、
以強欺弱、
欺天誑地、
欺貧重富、
欺君之罪、
欺硬怕軟、
欺人眼目、
英雄欺人、
欺公罔法、
欺三瞞四、
大言欺人、
虛譽欺人、
暗室欺心、
欺大壓小、
老少無欺、
欺上瞞下、
欺君誤國、
雪壓霜欺、
古人誠不我欺
欺君罔上、
恃強欺弱、
欺世之言、
倚大欺小、
弗欺暗室、
欺人之論、
欺心誑上、
欺主罔上、
不欺暗室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1. 罔是什么意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釋意: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惘;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迷惑而無所得)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2. 古文“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是什么意思?
君子可以用合乎事理的事情來欺騙,不可以用不合乎事理的事情來欺騙。
這句話出自《孟子·萬章上》,部分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這句話其實按照意思應該說成這樣,“君子可以方欺之,難以非其道罔之。”意思就是說君子可能會被“方術”所欺騙,但是卻很難為別人非議自己遵循的法則所迷茫。
“方”與“道”是相反的兩個詞,方者,末道小技也,偶爾受之欺騙,實乃平常之事,人生天地間,術業有攻,很難說不受別人欺騙;然而道者,乃人生遵循之信條也,自然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為別人、環境的影響而變動。斯之謂者,乃得君子之真意也。君子者,有崇高的人生準則,不論知音幾許,環境多惡劣,都會堅持到底,這就是《道德經》所謂“圣人披褐而懷玉”的強大自信。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3. 欺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欺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
欺世盜名、
欺行霸市、
欺軟怕硬、
欺善怕惡、
欺人太甚、
欺世釣譽、
欺人之談、
欺貧重富、
欺硬怕軟、
欺公罔法、
欺君之罪、
欺天誑地、
欺人眼目、
欺大壓小、
欺三瞞四、
欺君誤國、
欺上瞞下、
欺君罔上、
欺人之論、
欺主罔上、
欺心誑上、
欺世之言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