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字的成語「附人驥尾」
成語“附人驥尾”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fù rén jì wěi成語簡拼:FRJW
成語注音:ㄈㄨˋ ㄖㄣˊ ㄐ一ˋ ㄨㄟ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動(dòng)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dāng)代成語
近義詞:附驥名彰
成語出處: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七章:“痛責(zé)那倡言合作的學(xué)生,說他們太無志氣,不識(shí)潮流,要附人驥尾。”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驥:千里馬。依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
成語用法:附人驥尾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成語“附人驥尾”的擴(kuò)展資料
1. 青蠅之飛,不過數(shù)武;附之驥尾,可致千里青蠅:蒼蠅武:人走半步為一武。驥:良馬,千里馬。致:到達(dá)。蒼蠅飛來飛去,不過是人走幾步的距離。但當(dāng)它附著在寶馬的尾巴上,就可以到達(dá)千里之外。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按圖索驥里的“驥”是啥意思?出自何典故?
按圖索驥(拼音:àn tú suǒ jì)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jī)械、死板。
索:尋找;驥:好馬。
[編輯本段]典故
《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dāng)時(shí)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原文
伯樂《相馬經(jīng)》有“隆顙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語②。其子執(zhí)《馬經(jīng)》以求馬,出見大蟾蜍③,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zhuǎn)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④。” ——《藝林伐山》
譯文
伯樂《相馬經(jīng)》中有“高高的額頭,眼睛鼓起,馬蹄像疊起來的酒藥餅子”之類的話。他的兒子,拿著父親寫的《相馬經(jīng)》,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發(fā)現(xiàn)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不像疊起來的酒藥餅子。”父親知道兒子愚笨,不生氣反而笑道:“這馬喜歡跳,不好駕馭。”
注釋
①伯樂——人名,相傳是古代的相馬家。隆顙(sǎng)——高高的額頭。蛈日——有人認(rèn)為應(yīng)該是“跌目”,眼睛鼓起的意思。
②累麴(qū)——疊起來的酒藥餅子。麴,釀酒或制醬用的發(fā)酵物。
③蟾蜍(chánchú)——俗稱癩蛤蟆。
④堪——能夠,可以。御(yù)——駕馭(yù),控制。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千里江山陪驥尾,五更風(fēng)水失龍鱗。昨夜浣花溪上雨,綠楊芳草為何人? ”是什么意思
你不給點(diǎn)提示 就是這十句話的由來 你讓別人怎么猜 初看起來像是 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意思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嵇,姬,驥,彘,蠡什么意思?
嵇 嵇 <名>
山名。嵇山
嵇jī姓。
部首:山,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2
五筆86&98:TDNM 倉頡:HDIUU
筆順編號(hào):312341354252 四角號(hào)碼:23972 UniCode:CJK 統(tǒng)一漢字 U+5D47
English:
mountain in Henan; surname
康熙字典:【寅集中】【山字部】嵇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9
【正字通】同嵆。
說文解字:【卷九】【山部】嵇
山名。從山,稽省聲。奚氏避難特造此字,非古。胡雞切 文十二 新附
嵇(姓):商音。譙郡。夏少康封子于會(huì)稽,遂為稽氏;漢初徙譙,改為嵇氏。
晉有嵇康 三國志·魏書·王衛(wèi)二劉傅傳》云:“時(shí)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晉書·嵇康傳》記康被誅時(shí)年四十,故《資治通鑒》將時(shí)間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學(xué)史界訂嵇康生卒年為223——262年,當(dāng)是依此而定。關(guān)于嵇康被誅的時(shí)間,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shí)還見到不同的記載,如干寶、孫盛、習(xí)鑿齒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貴鄉(xiāng)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誅,裴氏認(rèn)為他們的記載有誤,故門作了考辨。又,《世說新語·任誕》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徐震先生《世說新語校箋》云:“按《晉書·阮籍傳》,籍以魏陳留王奐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則其生當(dāng)在漢獻(xiàn)帝建安十四年。”《山濤傳》言卒于晉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則當(dāng)生于建安十年,長阮籍四歲。《嵇康傳》但云死時(shí)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鑒》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則其生當(dāng)在魏文帝黃初四年,蓋小山濤十八歲,小阮籍十四歲,故云“少亞之”。按《通鑒》記嵇康事跡,主要依據(jù)《晉書》,但也利用了《三國志》,故錄了其中“譙郡嵇康”至“尚奇任俠”一段,而《三國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誅,故《通鑒》將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審矣。但《晉書》記嵇康事跡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國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莊萬壽先生則認(rèn)為嵇康的卒年應(yīng)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鐘會(huì)雖任鎮(zhèn)西將軍,但仍有可能兼領(lǐng)司隸校尉,而伐蜀真正開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據(jù)《與山巨源絕交書》的線索,山濤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絕交書》言“前年自河?xùn)|還,聞……”,則絕交書當(dāng)作于景元三年。《絕交書》言嵇紹“年八歲”,《晉書》載嵇紹“十歲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論,自作《絕交書》至嵇康被害間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滿足這個(gè)時(shí)間差,若持景元三年則嵇紹的年齡誤差較大。
姬 姬(漢語拼音;jī)
一、釋義:(形聲本義:上古母系社會(huì)流傳下來的一種姓氏)。
水名:姬水
相傳為黃帝所居為姬水 [Ji River],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國語·晉語》
姓: 姬姓
1、黃帝的姓 [Ji,surname],黃帝長居于姬水,以姬為姓。——《說文》
2、昔少典,取于有嶠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國語·晉語》。按軒轅子二十五人,惟青陽與倉林氏得姓姬。
3、堯立后稷以為大農(nóng),姓之曰姬氏。——《史記·三代世表》。按姬姜為古大姓,姬本黃帝裔,故堯賜姓姬也。
4、周人以后稷(黃帝之后)為祖,亦姓姬,又如:姬國(姬姓之國,指周王朝),姬化(周文王姬昌的德化),姬公(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姬文(周文王)。
古代稱帝王的妾 [concubine]:
1、毋曰薄姬。——《漢書·文帝紀(jì)》。注:“內(nèi)宮也。”
2、王姬、徐姬、蔡姬。——《史記·齊世家》。索隱:“眾妾之總稱。此名之不正者。”
3、寵姬鄭袖。——《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古代中國對婦人的美稱 [lady]。
妖姬靜女。——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
又如:艷姬;仙姬。
歌女 [professional female singer]。如:歌姬;一代名姬。
美女的代稱 [beauty]。
于是莊王棄其秦姬越女,罷鐘鼓之樂。——《吳越春秋》。
周朝的代稱:周人為姬姓,故以之相代 [Zhou dynasty]。
姬漢舊邦:——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又如:姬周(周朝),姬漢(周朝和漢朝),姬劉(周朝和漢朝),姬姜(春秋時(shí),周王室姓姬,齊國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為貴族婦女之稱。泛指美女)。
二、姬姓
在華人的數(shù)以千計(jì)的姓氏當(dāng)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 可以說是黃帝的嫡系后裔,這個(gè)姓氏具有將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可是,全世界的華人都自稱是“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他們和姓姬的族人有什么分別呢!歷史緣源是這樣的:
在 中華民族繁衍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黃帝 的子孫很多,在漫長的封建社會(huì)里,他們分封在各地,多數(shù)以地名為姓 氏。 在中國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長子嫡孫,也就是嫡系子孫,黃帝的嫡系后裔長期以來保持著“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孫就不姓“姬”了。 根據(jù)《說文》的記載,起初黃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在遠(yuǎn)古時(shí)代,黃帝是軒轅氏部落的首領(lǐng),他與炎帝都出自少典氏,這兩 個(gè)部落經(jīng)過一場阪泉之戰(zhàn)(阪泉在今河北涿鹿東南,因此,又稱涿鹿之戰(zhàn)),炎帝被打敗,合并為炎黃部落。于是中華民族自稱“炎黃子孫”。接著,黃帝領(lǐng)導(dǎo)的炎黃部落又打敗了九黎族的首領(lǐng)蚩尤,黃帝率領(lǐng) 的炎黃部落都姓姬,他們是今天的炎黃子孫的遠(yuǎn)祖,也是姬氏族人的遠(yuǎn) 祖。
后來,黃帝的家族越來越大了,他的后裔陸續(xù)分封在各地,成為其 它的姓氏,構(gòu)成中華民族的主流。然而黃帝嫡系子孫(長子、長孫……) 世世代代仍舊以姬姓相沿,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父子,仍然繼承著祖?zhèn)鞯募眨⒘酥袊铋L的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間倫常關(guān)系以及封建制度。
中華民族姓氏的變動(dòng),以先秦時(shí)期較多,到了漢代各個(gè)姓氏已漸趨 固定。不過,根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有一位世代居住在長安,官至水部郎中的姬居遜,由于避諱唐明皇的名字,而改姓周(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姬”與“基”同音)。 這一來,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不過,在較早的南北朝時(shí)期,本來以周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根據(jù)《姓氏考略》記載:“梁(梁朝)周弘正,諂事王 偉,避侯景諱改 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和許多著名的姓氏一樣,姬氏家族也很可能有其它民族的血統(tǒng)加入。 南北朝時(shí),在北魏為桓、穆二帝效勞,征伐有功,官至信義將軍,封為 樓頓侯,后來歸順晉朝的姬澹,據(jù)說便是當(dāng)時(shí)的鮮卑人。
作為黃帝嫡系子孫的姬氏族人,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過程中,以及創(chuàng)造文明的事業(yè)上貢獻(xiàn)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fā)、周公姬旦以及召公姬,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禮作樂,制定《周禮》,對締造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
如果把改姓周以后的周氏族人包括在內(nèi),姬氏族人的杰出人物就數(shù)也數(shù)不清了。
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據(jù)《潛夫論.志氏姓》所載,“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別有闞、嚴(yán)、蔡、光、魯、雍、斷、須密氏。“古時(shí)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關(guān)于姬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姬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上古時(shí)候的黃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lǐng),他的部落崇拜龍圖騰。相傳黃帝出生在一條叫姬的河邊,于是黃帝就姓姬。周朝的貴族是黃帝的后代,后稷有功,堯賜與祖姓姬,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發(fā)。而周朝結(jié)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國名為姓,開始改為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黃帝有25個(gè)兒子,分別得到了12個(gè)姓,其中就有姬姓。后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后裔,這些后裔都繼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周武王(姬發(fā))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fā))大封諸侯時(shí),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gè),這些姬姓國的后代多數(shù)改以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hào)為姓,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時(shí)候?yàn)榱吮芾盥』闹M,把姬姓改為周姓。這樣一來,雖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卻已經(jīng)不多見了。.姬姓在大陸和臺(tái)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三 在日語中是公主的意思 。
ひめ[姫] 公主 高貴出身的年輕淑女 hime
驥 驥
jì
【名】
(會(huì)意。從馬,冀聲。按左傳,冀之北上,馬之所生,是冀亦兼會(huì)意。本義:好馬;良馬)
同本義〖athoroughbredhorse〗
驥,千里馬也。——《說文》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論語·憲問》
又如:驥子(良馬;比喻才能特出的人);驥尾(千里馬的尾巴。比喻追隨在德行好、地位高或能力強(qiáng)的人的后面);驥足(千里馬的腳。比喻高才)
比喻杰出的人才〖acultured,well-bredperson〗
世不乏驥,求則可致。——《晉書·虞預(yù)傳》
驥驁
jì’ào
〖finehorse〗都是千里馬的名稱
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呂氏春秋·察今》
===================關(guān)于這個(gè)字的更多的信息=================
驥 <名>
(會(huì)意。從馬,冀聲。按左傳,冀之北上,馬之所生,是冀亦兼會(huì)意。本義:好馬;良馬)
同本義
驥,千里馬也。――《說文》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論語·憲問》
又如:驥子(良馬;比喻才能特出的人);驥尾(千里馬的尾巴。比喻追隨在德行好、地位高或能力強(qiáng)的人的后面);驥足(千里馬的腳。比喻高才)
比喻杰出的人才
世不乏驥,求則可致。――《晉書·虞預(yù)傳》
驥驁
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呂氏春秋·察今》
驥jì駿馬,好馬:按圖索~。老~伏栃志在千里(栃:馬槽)。
彘 漢初呂后殘殺了戚夫人之后,喚其“人彘”。
彘,即豬的意思。
人彘,即諷刺豬狗不如。
彘
zhì
彘 <名> 漢武帝原名劉彘
(象形。小篆字形。矢聲,其余象豬頭、腳。本義:彘本指大豬,后泛指一般的豬)
同本義 :
彘,豕也。后蹏廢謂之彘。――《說文》
彘,豬也。――《小爾雅》
食黍與彘。――《禮記·月令》。注:“水畜也。”
彘者,北方之牲也。――《賈子胎教》
竹山有獸焉,名曰毫彘。――《西山經(jīng)》。注:“貆豬也。吳楚呼鸞豬。”
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殺彘也。――《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上》
雞豚狗彘。――《孟子·梁惠王上》
賜之彘肩。――《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又
與一生彘肩。
又
加彘肩上。
又如:彘狗不如;如彘牢;豬圈),(彘肩(即肘子。
彘zhì〈古〉指豬。大豬。
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南山經(jīng)》
又:
周朝邊境——今山西霍縣東北
靖侯十七年,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厲王出奔于彘。——《史記·晉世家第九》。
劉彘
此為漢武帝劉徹乳名,七歲時(shí)他的父親漢景帝把他的名字改為“劉徹”。<“劉徹”更多:http://baike.baidu.com/view/628904.htm
蠡 蠡拼音: lí,lǐ,luó, 筆劃: 21
部首: 蟲 五筆輸入法: xejj
基本解釋:
--------------------------------------------------------------------------------
蠡
lǐ
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經(jīng)久磨損要斷的樣子。
筆畫數(shù):21;
部首:蟲;
筆順編號(hào):551353334251214251214
lí
〈名〉
瓠瓢,用葫蘆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又如: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見(喻膚淺的見識(shí));蠡酌管窺(用瓢量海水,從竹管里看天。比喻見識(shí)淺薄,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片面)
另見lǐ;luó
蠡測
lícè
[measure the sea with an oyster shell—have a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a person or subject;shortsighted] 即蠡酌。以瓠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shí)短淺,以淺見量度人,“以蠡測海”的略語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蠡測管窺
蠡
lǐ
〈動(dòng)〉
蟲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為器物久磨將斷的樣子
蠡,蟲嚙木中也。——《說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蠡
lǐ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蠡縣(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蘇無錫市東南)
另見lí;luó
蠡
luó
<名>
通“蠃”。蜾蠃 [eumenid]
諒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陳力而相追。——漢·班昭《東征賦》。注:“蠡與蠃古字通。”
另見 lí;lǐ
具體你可以在百度百科里面查。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寫人的成語有那些
人百其身 人比黃花瘦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不可貌相 人不聊生 人不人,鬼不鬼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不知,鬼不覺 人不知鬼不覺 人不自安 人才輩出 人才出眾 人才濟(jì)濟(jì) 人才難得 人材出眾 人財(cái)兩空 人財(cái)兩失 人稠物穰 人存政舉 人單勢孤人道主義 人地兩生 人地生疏 人丁興旺人定勝天 人多成王 人多口雜 人多闕少人多勢眾 人多手亂 人多手雜 人多語亂人多智廣 人多嘴雜 人惡禮不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人煩馬殆 人非草木 人非木石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非土木 人非物是 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扶人興 人浮于食 人浮于事 人各有能有不能人各有志 人貴有自知之明 人貴知心 人貴自立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人海戰(zhàn)術(shù) 人喊馬叫 人喊馬嘶人何以堪 人歡馬叫 人荒馬亂 人給家足人極計(jì)生 人急計(jì)生 人急偎親 人急智生人己一視 人跡罕至 人間地獄 人間行路難人間天上 人間天堂 人間重晚晴 人杰地靈人盡其才 人鏡芙蓉 人君猶盂 人困馬乏人來客去 人來客往 人來人往 人老心不老人老珠黃 人離家散 人離鄉(xiāng)賤 人倫并處人馬平安 人滿為患 人滿之患 人面狗心人面鬼心 人面鳥咮 人面獸心 人面桃花人面逐高低 人民城郭 人命關(guān)天 人命危淺人模狗樣 人模人樣 人莫若故 人莫予毒人莫知其子之惡 人謀不臧 人怕出名豬怕壯 人貧志短人貧智短 人平不語 人憑志氣虎憑威 人棄我取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人千人萬 人前背后 人強(qiáng)馬壯人強(qiáng)勝天 人怯馬弱,不習(xí)之過 人親骨肉香 人琴俱逝人琴俱亡 人琴兩亡 人情冷暖 人情練達(dá)人情世故 人情世態(tài) 人情物理 人情洶洶人情洶洶 人情之常 人窮反本 人窮氣短人窮志不窮 人窮志短 人窮智短 人窮嘴碎人取我與 人去樓空 人人得而誅之 人人皆知人人有分 人人自危 人如潮涌 人殺鬼殺人山人海 人涉卬否 人神共憤 人神共嫉人神同憤 人神同嫉 人生朝露 人生地不熟人生觀 人生行樂耳 人生何處不相逢 人生路不熟人生面不熟 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生如朝露 人生如風(fēng)燈人生如寄 人生如夢 人生若寄 人生識(shí)字憂患始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生在勤 人生在世人生自古誰無死 人聲鼎沸 人師難遇 人世滄桑人似秋鴻 人事不省 人事不醒 人事不知人事代謝 人事無常 人手一冊 人壽幾何人壽年豐 人殊意異 人孰無過 人熟理不熟人鼠之嘆 人死留名 人所共知 人天永隔人同此心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頭畜鳴 人亡邦瘁人亡家破 人亡物在 人亡政息 人望所歸人微輕 人微望輕 人微言賤 人微言輕人為財(cái)死,鳥為食亡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人文薈萃 人我是非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人無貌相,水無斗量 人無完人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人五人六 人遐室邇 人小鬼大 人心不古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大快 人心隔肚皮人心歸向 人心渙漓 人心渙散 人心皇皇人心惶惶 人心莫測 人心難測 人心難測,海水難量人心叵測 人心齊,泰山移 人心如秤 人心如鏡人心如面 人心喪盡 人心世道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人心思治 人心所歸 人心所向 人心惟危人心無盡 人心向背 人心洶洶 人煙稠密人煙湊集 人煙輻輳 人煙阜盛 人煙浩穰人煙稀少 人言不足恤 人言藉藉 人言籍籍人言可畏 人言鑿鑿 人言嘖嘖 人眼是秤人仰馬翻 人妖顛倒 人一己百 人以群分人有臉,樹有皮 人語馬嘶 人欲橫流 人怨神怒人怨天怒 人約黃昏 人云亦云 人在人情在人贓并獲 人贓俱獲 人之常情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之水鏡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人之云亡 人之云亡,邦國殄瘁人中豪杰 人中龍虎 人中騏驥 人中獅子人中之龍 人眾勝天 人自為斗 人自為戰(zhàn)人自為政 人足家給 人皆掩鼻 矮人觀場矮人看場 矮人看戲 愛人好士 愛人利物愛人以德 巴人下里 傍人籬壁 傍人籬落傍人門戶 飽人不知餓人饑 逼人太甚 避人耳目避人眼目 步人后塵 才人行短 趁人之危成人之美 成人之善 乘人不備 乘人之厄乘人之危 吃人不吐骨頭 癡人說夢 持人長短侈人觀聽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稠人廣眾 稠人廣坐稠人廣座 丑人多作怪 出人口,入人耳 出人頭地出人望外 出人意表 出人意料 出人意外楚人戎言 詞人才子 詞人墨客 催人淚下達(dá)人立人 達(dá)人雅志 達(dá)人知命 打人罵狗大人不記小人過 大人不見小人怪 大人不曲 大人虎變大人君子 大人無己 大人先生 代人受過代人說項(xiàng) 代人捉刀 待人接物 單人獨(dú)馬單人匹馬 蹈人舊轍 得人錢財(cái),與人消災(zāi) 得人死力得人為梟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低人一等 丟人現(xiàn)眼動(dòng)人心脾 動(dòng)人心魄 動(dòng)人心弦 端人正士奪人所好 奪人之愛 惡人先告狀 惡人自有惡人磨恩人相見,分外眼青 二人同心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發(fā)人深省發(fā)人深思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非人不傳 逢人且說三分話逢人說項(xiàng) 逢人只說三分話 夫人裙帶 婦人醇酒婦人女子 婦人孺子 婦人之見 婦人之仁附人驥尾 感人肺腑 感人肺肝 感人心脾感人至深 高人勝士 高人雅士 高人雅志高人雅致 高人一籌 高人一等 高人一著高人逸士 個(gè)人崇拜 個(gè)人主義 各人自掃門前雪故人之情 故人之意 寡人之疾 貴人多忘貴人多忘事 貴人賤己 貴人善忘 貴人眼高國人皆曰可殺 駭人視聽 駭人聽聞 駭人聞見駭人聞聽 害人不淺 害人先害己 漢人煮簀壞人壞事 壞人心術(shù) 黃人捧日 黃人守日誨人不倦 誨人不惓 豁人耳目 活人手段快人快事 畸人侔天 吉人天相 吉人自有天相急人所急 急人之困 急人之難 急人之危急人之憂 瘠人肥己 濟(jì)人利物 寄人籬下寄人門下 寄人檐下 加人一等 佳人薄命佳人才子 家人父子 假人辭色 假人假義奸人之雄 兼人好勝 兼人之材 兼人之量兼人之勇 蹇人上天 蹇人升天 覺人覺世揭人之短 解人難得 解人頤 金人緘口金人三緘 金人之緘 金人之箴 盡人皆知盡人事,聽天命 荊人涉澭 驚人之舉 救人救徹救人救徹,救火救滅 救人須救徹 巨人長德 拒人千里拒人于千里之外 鉅人長德 距人千里 看人行事看人眉睫 看人眉眼 看人說話 看人下菜看人下菜碟 看人下菜碟兒 可人風(fēng)味 扣人心弦塊人獨(dú)處 快人快性 快人快語 拉人下水挾人捉將 降人以心 立人達(dá)人 令人吃驚令人齒冷 令人發(fā)豎 令人發(fā)指 令人寒心令人滿意 令人莫測 令人噴飯 令人捧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蒼蠅之飛,不過數(shù)步,附于驥尾,則騰千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蒼蠅能飛的距離不過幾步之遙,但是附著在馬尾上,就會(huì)隨飛奔的駿馬遠(yuǎn)行千里。見笑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驥者,千里馬也。蚊虻之輩附于驥尾之上。驥日行千里,蚊虻亦日行千里,豈不為求名第一捷徑乎?什么意思?
驥,就是千里馬。螞蟻牛虻之類攀附在驥的尾巴上。驥一天能跑千里路,螞蟻牛虻也一天行了千里,這不是求名最好的途徑么?請,謝謝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帶“驥”的成語有哪些?
按圖索驥[ àn tú suǒ jì ]: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guī)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例句:當(dāng)方舟子按圖索驥來查找這些論文時(shí),他發(fā)現(xiàn)那篇《美國植物學(xué)雜志》論文實(shí)際上發(fā)表于1997年,劉登義也不在作者之列,另外三篇美國《生態(tài)學(xué)》雜志的論文并不存在。
附驥攀鴻[ fù jì pān hóng ]:攀:攀附;鴻:天鵝。 比喻依附他人以成名。
例句:夫蚊虻終日經(jīng)營,不能越階序,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
托驥之蠅[ tuō jì zhī yíng ]:喻指追隨賢能之后而得以顯名的人。
例句:譬為山,方覆一簣而進(jìn),俄哲人夢奠兩楹之間,欲為托驥之蠅,遂作喪家之犬。
老驥嘶風(fēng)[ lǎo jì sī fēng ]:喻人老而猶有雄心。?
例句:啊!‘老驥嘶風(fēng),英心不退’,年富力強(qiáng)的青、壯、少年又當(dāng)如何!
蠅隨驥尾[ yíng suí jì wěi ]:蒼蠅附隨在騏驥的尾巴上,便可騰飛千里。比喻依附于賢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例句:你們得遇使君,今帶汝同歸鄉(xiāng)郡。蠅隨驥尾,豈須愁路貧。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什么圖什么驥成語
帶有驥的成語 : 按圖索驥、老驥伏櫪、怒猊渴驥、蠅隨驥尾、牛驥共牢、驅(qū)驥捕鼠、托驥之蠅、遠(yuǎn)求騏驥、道遠(yuǎn)知驥,世偽知賢、百馬伐驥、以附驥尾、道遠(yuǎn)知驥、驥服鹽車、人中騏驥、騏驥一毛、附驥名彰、驥子龍文、船驥之托、渴驥怒猊、牛驥同皂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