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如”「如嚼雞肋」
成語“如嚼雞肋”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rú jiáo jī lèi成語簡拼:RJJL
成語注音:ㄖㄨˊ ㄐ一ㄠˊ ㄐ一 ㄌ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味如雞肋
反義詞:津津有味
成語出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雞肋:雞的肋骨。比喻對事情的興趣不大或少有實惠
成語用法:如嚼雞肋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少有實惠。
成語造句:這樣做就如嚼雞肋一樣
成語故事:公元217年,夏侯淵被劉備殺死,漢中失守。曹操率大軍前去漢中,雙方對峙幾個月,曹軍處境越來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飯發現湯中有雞肋,隨口說出“雞肋”兩字,被楊修誤以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師
成語“如嚼雞肋”的擴展資料
1. 關于三國演義的名言。歇后語,成語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如: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3、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誠拜訪。
4、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5、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2、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14、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15、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1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1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2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21、言過其實(馬謖):指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后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22、寶刀未老:(黃忠)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23、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說得是些么。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25、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27、作奸犯科: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28、欲擒故縱: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松戒備,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呂蒙)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師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釋卷:(呂蒙)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32、堅壁清野:(荀彧)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三)出自《三國演義》中的俗語、歇后語。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司馬懿稱諸葛亮為——天下奇才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周瑜打黃蓋———個愿打,一個愿挨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4、與《三國演義》有關的詩詞:
(1)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5)劉禹錫《蜀先主廟》:“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 來舞魏宮前。”
(6)李商隱的《東阿王》:“國事分明灌均,西陵魂斷夜來人。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
(7)杜宣的《江陵懷古之二》:“春風吹遍古荊州,西蜀雄關壯兩眸。三國英雄茅屋里,綸巾羽扇說千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雞肋的典故?
曹操與劉備對壘于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里,這家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擴展資料:
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1、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備,到后來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大不滿和嫉恨。曹操在漢中戰事中,以“雞肋”罪名誅殺楊修后厚葬,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藉其親。
2、楊修對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猶豫心態,雖然了如執掌、洞悉見底,做為曹操下多年的幕僚,對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兇殘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他誤認為曹操根本不會因此取其人頭,才敢在軍中袒露直言曹操會退兵,讓士兵們收拾行禮,準備班師回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雞肋
百度百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如嚼雞肋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如嚼雞肋
【解釋】雞肋:雞的肋骨。比喻對事情的興趣不大或少有實惠。
【示例】這樣做就~一樣。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少有實惠
【相近詞】 味如雞肋
【反義詞】 津津有味
故事典故
曹操出兵漢中時,本來企圖進攻劉備,可是駐入漢中后,估計情勢,卻又發覺很多不利,進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正在猶豫,恰巧廚子送進一盤燉雞來,他就一邊吃,一邊繼續盤算。這時,部將夏侯惇來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便隨口說了兩個字:“雞肋”。楊修知道了,便叫勤務兵給他收拾行裝。別人問他,他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曹公把漢中當作雞肋,他覺得留在這里沒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師還朝。
后來,人們就借“雞肋”來比喻乏味,說是“如嚼雞肋”,或“味如雞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含有比喻如的成語
賓至如歸,多如牛毛,詬如不聞,如火如荼,如魚得水,如掾之筆,如嚼雞肋,如泣如訴,如切如磋,如塤如篪,輕如鴻毛,如爽考妣,穩如泰山,易如反掌。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如什么如以什么成語有哪些
如臂使指
如不勝衣
如操左券
如潮涌至
如癡如呆
如癡如狂
如癡如夢
如癡如醉
如癡似醉
如持左券
如出一軌
如出一口
如出一轍
如椽大筆
如椽之筆
如此而已
如此這般
如蹈水火
如蹈湯火
如登春臺
如墮五里霧中
如墮煙海
如墮煙霧
如墮云霧
如法泡制
如法炮制
如法炮制
如風過耳
如赴湯火
如鯁在喉
如古涵今
如鼓琴瑟
如圭如璋
如珪如璋
如虎得翼
如虎傅翼
如虎生翼
如虎添翼
如花美眷
如花如錦
如花似朵
如花似錦
如花似玉
如花似月
如火燎原
如火如荼
如獲石田
如獲至寶
如獲至珍
如饑如渴
如饑似渴
如見肺肝
如見其人
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如箭離弦
如箭在弦
如膠如漆
如膠似漆
如膠投漆
如嚼雞肋
如解倒懸
如開茅塞
如渴如饑
如恐不及
如狼牧羊
如狼如虎
如狼似虎
如雷貫耳
如雷灌耳
如臨大敵
如臨深谷
如臨深淵
如龍似虎
如履薄冰
如履春冰
如履平地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解如嚼雞肋打一 生肖”{如嚼雞肋打一 生肖}
絕對沒有提前確定好開什么生肖!是公開、公證搖號為準。能打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學會急轉彎!學會調頭。賭博常會因金錢問題與家人或朋友爭執,到頭來親人冷眼看待。常因賭博而出現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或失眠等問題。千萬別認為賭博是一種容易賺錢的方法,以為賭博是在自己控制范圍以內。覆水難收,無論你是窮是富,只要走上這條不歸路,必然是……。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解如嚼雞肋打一 生肖”{如嚼雞肋打一 生肖}
絕對沒有提前確定好開什么生肖!是公開、公證搖號為準。能打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學會急轉彎!學會調頭。賭博常會因金錢問題與家人或朋友爭執,到頭來親人冷眼看待。常因賭博而出現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或失眠等問題。千萬別認為賭博是一種容易賺錢的方法,以為賭博是在自己控制范圍以內。覆水難收,無論你是窮是富,只要走上這條不歸路,必然是……。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雞肋的典故?
曹操與劉備對壘于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里,這家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擴展資料:
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1、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備,到后來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大不滿和嫉恨。曹操在漢中戰事中,以“雞肋”罪名誅殺楊修后厚葬,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藉其親。
2、楊修對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猶豫心態,雖然了如執掌、洞悉見底,做為曹操下多年的幕僚,對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兇殘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他誤認為曹操根本不會因此取其人頭,才敢在軍中袒露直言曹操會退兵,讓士兵們收拾行禮,準備班師回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雞肋
百度百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請介紹一些《三國演義》里的典故
、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后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云):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清塵濁水
釋源:曹植《七哀》詩。其詩曰:“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說解:這是一首思婦之怨詩,寫明月之夜,思婦登樓企盼夫歸的哀怨情懷。“清路塵”蓋喻征夫,“濁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兩句比喻說明其“浮沉各異”之勢,無以相會。一說“清路塵”喻曹丕,“濁水泥”喻自己,說明“浮沉各異勢”的骨肉之親,不得會合。
后遂以“清塵濁水”比喻人的身份、處境不同,彼此隔絕而無法會臺。明李昌祺《剪燈余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歙漆阿膠忽紛解,清塵濁水何由逢?”
平視獲罪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劉幀傳》:“幀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咸伏,而幀獨平視。太祖聞之,乃收幀。”
說解:依封建禮制,臣面君自當伏拜,既賜平身乃敢平視。劉幀平眼正視曹丕夫人——后來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視獲罪”比喻對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隱詩《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兩句“雖然同是將軍容,不敢公然仔細看”,即暗中反用劉幀平視甄夫人而獲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釋源:《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說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殘殺。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殘,如清浴日生《海國英雄記·投誠》“因此上蔑王章,殘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勞兵轉餉。”或稱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詩”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氣,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從來寵貴起猜疑,七步成詩亦可為。堪嘆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盡誅夷。”明高明《琵琶記·春宴杏園》:“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驚奇》:“適間秋千詞,雖是流麗……真個七步之才,也不過如此。”
才高八斗
釋源:五代·李瀚《蒙求》:“謝靈運嘗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釋常談》于此亦有記述。
說解:謝靈運贊賞曹植的才華,稱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辭。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極高。如《平鬼傳》:“大唐德宗年間,有一名甲進士,姓鐘名馗,字正南,終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又作“八斗才”。李商隱《李義山詩集·可嘆》:“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司馬昭之心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五月已丑,高貴鄉公卒,年二十。”裴注:“《漢晉春秋》:帝見威日去,不勝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說解:高貴鄉公曹髦眼看皇旁落,曹魏江山毀敗有日,氣憤不已地說出這句話,意在告訴親信,司馬昭篡之意昭然若揭,義當共謀之。后以“司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或野心。如《毛澤東選集·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蓋自汪精衛倡言反共親日以來,張君勵、葉青等妖人和之以筆墨,反共派、頑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統一之名,行獨霸之實。棄團結之義,肇分裂之端。司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釋源:《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說解: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后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動。
扇火止沸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陶謙傳》:“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撥十余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數萬,泗水為之不流。謙退守郯。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注:“《吳書》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殺,歸咎于謙。欲伐謙而畏其強,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詔日:‘今海內擾攘,州郡起兵,征夫勞瘁,寇難未弭,或將吏不良,因掾討捕,侵侮黎民,離害者眾;風聲流聞,震蕩城邑,丘墻懼于橫暴,貞良化為群惡,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說解:沸,沸騰,指開水。原意是用扇風助火的辦法來阻止水的沸騰。比喻處事方法適得其反。
窮途之哭
釋源:《魏氏春秋》。《世說新語·棲逸》:“阮步兵嘯聞數百步。”劉孝標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反。”《晉書·阮籍傳》亦載其事,文字略同。
說解:阮籍不拘禮俗,行不由徑。“窮途之哭”本指他因車無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處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閣序》:“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擬詠懷詩(之四)》:“唯彼窮途哭,知余行路難。”
浮瓜沉季
釋源: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昔日南皮之游,誠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說解:浮瓜沉李,本謂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為消夏樂事之稱。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唐都人伏天,于風亭水榭,雪檻水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罷。”蘇軾《答蘇伯固三首》:“位計龍舒為多,大盆如命取去,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風振秋葉
釋源:《三國志·魏志·辛毗傳》:“袁尚攻兄譚于平原,譚使毗詣太祖求和。太祖將征荊州……毗對曰:‘……今往攻鄴,尚不還救,即不能自守。還救,即譚踵其后。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說解:迅,迅疾。振,搖落。迅風振秋葉,即急風橫掃秋葉,形容氣勢之強,不可阻擋。又作“秋風落葉”,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掃而光。宋·洪邁《夷堅乙志·齊先生》:“諸公見其高門華屋,上干霄漢,三年之后無一瓦蓋頭矣……雖蹇驢亦無有矣,人言秋風落葉,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釋源:《后漢書·陳蹇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 ‘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稽顙歸罪。”
說解:梁上君子,本指棲身陳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盜竊的人。后泛指竊賊。蘇軾《東坡志林》三:“近日頗多賊,兩夜皆來人吾室。吾近護魏王葬,得數千緡,略已數去,此梁上君子當是不知耳。”
回答者:帥帥的老木匠 - 探花 十級 7-7 08:31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后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云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蕩氣
【出處】魏文帝大墻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回腸。」
《三國演義》不僅展現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卓絕的軍事和政治謀略,搖曳多姿的人物風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廣為流傳的成語典故。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為了敦請他輔佐自己打江山,求賢心切,三次拜訪隱居在隆中草屋里的臥龍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誠心誠意的邀請或訪問。
初出茅廬 諸葛亮看到天下戰亂不息,百姓苦難深重,答應出山,就和劉備同回新野。此時,曹操派大軍攻陷了劉表次子駐守的荊州,又來攻打劉備。劉備兵單將寡,形勢危急,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當時人們以詩贊頌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后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面欠缺經驗。
舌戰群雄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并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后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后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
錦囊妙計 孫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云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云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并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后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后,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爭,最后卻“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面。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國演義》里,還有“過五關斬六將”、“烏合之眾”、“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虛張聲勢”、“步步為營”等成語,就不多說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表達陰謀的詩句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后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云):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1. 請寫出以下詞語與《三國演義》中何人有關。
(1)曹操 (2)諸葛亮 (3)孟達 (4)劉禪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2. 鞠躬盡瘁,如嚼雞助,偃旗息鼓的主人公各是誰
諸葛亮 成語: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如嚼雞肋的主人公是曹操和楊修。出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趙云 出 處:《三國志·蜀書·趙云傳》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3. 嚼(jue)組詞
:嚼蠟(多指文章或講話沒有滋味,沒有意思);嚼吞(咀嚼吞食);嚼咽(咀嚼吞咽);嚼頭(經得起咀嚼的厚味(多用比喻義))
4.
吃 [eat]。如:嚼作(吃喝);嚼食(吃東西,吃喝);嚼啜(吃喝);嚼蔬(吃蔬菜度日,形容飲食粗劣)
5.
剝蝕、蛀蝕、沖蝕或冰川侵蝕 [erode]
水嚼沙洲樹出根。——宋· 真山民《朱溪澗》
6.
干杯 [drink a toast]
復嚼者,京都飲酒相強之辭也。——《續漢書·五行志》
解姊子負解之勢,與人飲,使之嚼。非其任疆必灌之。——《史記》
7.
咬[bite]。如:嚼食(咬食);嚼嚙(咬嚙);嚼齒,嚼穿齦血(均形容憤恨已極之狀)
8.
比喻吃用 [spend]。如:嚼本(坐吃本錢);嚼民(剝削人民)
9.
亂說話 [chatter;talk nonsense]。如:嚼蛆(罵人話。胡說八道);嚼說(議論,說三道四);嚼牙(說撮弄是非的話;愛挑錫或說別人的壞話)
10.
吟賞,玩味 [play with]。如:嚼羽(調弄音律;吟討作賦);嚼味(咀嚼品味);嚼征(調弄音律)
11.
嘮叨 [chatter]。如:嚼念(絮聒,嘮叨)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