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浮()()索”「浮收勒索」
成語“浮收勒索”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浮収勒索成語讀音:fú shōu lè suǒ
成語簡拼:FSLS
成語注音:ㄈㄨˊ ㄕㄡ ㄌㄜˋ ㄙㄨㄛ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浮收勒折
成語出處:《清史稿·高宗紀四》:“辛酉,以圖思德劾蘇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嚴鞫之。”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見“浮收勒折”。
成語用法:浮收勒索作謂語、定語;用于剝削等。
成語“浮收勒索”的擴展資料
1. 我爸爸被人控告敲詐勒索、我爸爸說從來都沒收人家的錢?法院會收集證據判斷有沒有敲詐勒索。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詐騙罪與敲詐勒索罪有什么區別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主要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
2、客觀方面表現為使用騙術,即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方法,使財物所有人、管理人產生錯覺,信以為真,從而“自愿地”交出財物。
3、主觀方面,應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直接故意。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主要特征:
1、本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不僅侵犯公私財物所有,還危及他人人身利或者其他益;
2、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采用威脅、要挾、恫嚇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的行為;
3、主觀方面表現為具有非法強索他人財物的直接故意。
可見,兩罪侵犯的客體都有公私財物所有,主觀上都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直接故意,但二者還是存在明顯區別:
1、客體不同:敲詐勒索罪不僅侵犯公私財物所有,還危及他人的人身利或者其他益。
2、客觀表現不同:詐騙罪在行為上著重于“騙”,即采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而敲詐勒索罪強調“敲”,即實施了威脅、要挾、恫嚇等行為。
3、受害人交出財物的主觀狀態不同:詐騙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騙后“自愿”交出財物;而敲詐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財物。
4、立案標準不同:詐騙罪,數額較大為三千元以上;數額巨大為五萬元以上;數額特別巨大為二十萬元以上;敲詐勒索罪,數額較大為二千元以上;數額巨大為二萬元以上。
5、刑期不同:詐騙罪可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而敲詐勒索罪最高刑期為10年有期徒刑。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敲詐勒索罪法院開庭審理都是什么程序
所有罪名的刑事案件庭審程序都是一樣的,只有簡易程序、普通程序、一審程序、二審程序,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的區別。具體請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流程如下(以一審普通程序為例):一、宣布開庭階段 1、由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 逐一核實被告人姓名、民族、籍貫、出生年月日、文化程度、職業、住址、犯罪史,是否收到起訴書、收到起訴書是時間。如果被告人是少數民族不通曉漢語的,應當為其配備翻譯,如果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應當通知其監護人到庭,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如果被告人未收到起訴書或者收到起訴書尚不滿十日的,則需要延期審理。 2.宣布案件來源。 告知當事人今天法院審理的是某某檢察院起訴的某某人涉嫌的某某罪名。 3.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利。 4.告知被告人享有的利。包括申請回避、為自己辯護、提交證據、申請新的證人出庭、申請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重新勘驗、最后陳述。 5.訊問被告人是否申請回避。 被告人申請回避的理由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宣布休庭。報法院院長或者檢察長決定。申請理由不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由審判長當庭駁回。 6.宣布本案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及其理由。 7.宣布法庭紀律。 二、法庭調查階段 1.宣讀起訴書 公訴人宣讀刑事起訴書。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宣讀附帶民事訴訟起訴書。 2.分別訊問被告人 多名被告人的,法庭只留一名被告人接受訊問,其他被告人退出法庭。 先由被告人自己陳述對起訴書的意見。 控辯雙方交叉訊問被告人。訊問順序是 公訴人、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審判人員也可以訊問被告人。 3.詢問證人、鑒定人 證人作證,審判人員應當告知他要如實地提供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 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對證人、鑒定人發問。審判長認為發問的內容與案件無關的時候,應當制止。 審判人員可以詢問證人、鑒定人。 證人、鑒定人不得旁聽審理。 4.出示證據 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 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 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 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 5.申請新證 審判長問被告人:“是否有新的證據要求出示?” 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法庭對于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6.申請有門知識的人出庭 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 法庭對于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這是今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中增加的一項程序。 三、法庭辯論階段 1.審判長宣布法庭調查結束,法庭辯論開始。 2.公訴人發表公訴詞。 3.被害人發表控訴意見。 4,被告人陳述和辯解。 5.辯護人發表辯護詞。 6.互相辯論。 7.辯論中發現可能影響判決的新的事實,審判長宣布停止辯論,重新進行法庭調查。 8.刑事部分辯論結束后,控辯雙方對民事部分進行辯論。 9.被告人做最后陳述。 四、法庭調解階段 審判長詢問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是否愿意調解。 如果雙方都要求調解的,法庭可以對附帶民事訴訟部分進行調解。 沒有附帶刑事訴訟或者一方不愿意接受調解的則不予調解。 五、評議、宣判 1.審判長宣布休庭。 2.控辯雙方向法庭移交證據。 3.當事人核對筆錄、簽字。 4.合議庭成員對對控辯雙方的意見進行評議。評議不公開進行。 5.(1)評議后當庭宣判決。或(2)合議庭成員有重大分歧或者不同意合議庭意見的,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6.制作判決書。 7.繼續開庭,宣讀判決書。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看圖猜成語一個浮字答案是什么
水乳交融
shuǐ rǔ jiāo róng
成語解釋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關系非常融洽或結合十分緊密或意氣相投。
成語出處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從前雖是親熱究有男女之分,此時則水乳交融矣。”
成語簡拼SRJR
成語注音ㄕㄨㄟˇ ㄖㄨˇ ㄐ一ㄠ ㄖㄨ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水乳交融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辨形融,不能寫作“溶”。
成語辨析水乳交融與“渾然一體”有別:水乳交融側重于形容難以分離;“渾然一體”側重于形容結成整體。
近義詞渾然一體、難分難解
反義詞格格不入、若即若離
成語例子幾日工夫,同吳仁擾得水乳交融。(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九回)
英語翻譯as well blended as milk and water <get along swimmingly with each other>
日語翻譯意気投合(いきとうごう)の形容
俄語翻譯сливáться <прекрáсно сочетáться>
其他翻譯<德>miteinander in einer ǎuβerst harmonischen Beziehung stehen
成語謎語奶茶;沖奶粉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此為一首記游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時候所寫。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于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1、洛:安徽洛河。 2、 蓼茸:蓼菜嫩芽。 3、 試春盤:舊俗立春日饋贈親友,以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謂“春盤”。因時近立春,故此云“試”。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