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正反本是什么結構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歸正反本”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什么意思、正反面,猜三個數字、返本歸什么成語、做一本畫冊,排版時該如何擺放正反面?、有關正反的成語(有兩個成語可成一對)、反正,正反的區別、歸字成語有哪些A4紙正反兩面都有字 但都需要看 怎么粘到本上合適請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一下..歸宗返本是什么意思“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義,而末異若是。惟歸同反一,為亡得喪。把這段話銀行說的歸本是什么意思等
目錄索引:
1:成語“歸正反本”的詞條資料
2: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什么意思
3:正反面,猜三個數字
4:返本歸什么成語
5:做一本畫冊,排版時該如何擺放正反面?
6:有關正反的成語(有兩個成語可成一對)
7:反正,正反的區別
8:歸字成語有哪些
成語“歸正反本”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guī zhèng fǎn běn
成語簡拼:GZFB
成語注音:ㄍㄨㄟ ㄓㄥˋ ㄈㄢˇ ㄅㄣ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歸正返本
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馬超傳》:“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幕義。”公益成語:www.blwype.cn
成語解釋:歸:回返;反:返回。返歸于根本之源
成語用法:歸正反本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歸正反本”的擴展資料
1. 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什么意思洗掉偽裝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機,真實的存在。褪去那虛妄的浮華,方顯出真實的、不加任何修飾的內心世界及外在表現。從低俗中脫離出來,一種世俗的改變。這是道家哲學思想。
見證過苦難,人才會真正沉淀下來,褪去俗世的外表,靜靜做自己想做的事。 會清楚地認識到,彼岸于何方,以及為何出發。 苦難造就人類,唯有見證過困頓的卑微,人才會擁有看穿虛妄,直達本質的純粹的靈魂。 方知幸福之不易,以及人生之意義。?
那么面對現實生活沒那么豐滿,永無休止的欲望將生活復雜化,向往的幸福生活變得遙不可及。洗盡鉛華,本真的東西最難得而可貴。最簡單的道理,卻最難懂。
擴展資料
洗盡鉛華,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先染了淤泥,終覺它的污穢,最終跳脫出來。想來這比起一開始就不知污泥為何物要更可貴些,因為這需要更大的勇氣和定力,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
一種成熟生命的無需言語不必聲張的穩重與大氣 ;一種高貴靈魂的歷遍劫數洗盡鉛華的恬淡與安寧,人生如夢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
待到夢醒時分,方知一世花開,半世浮華,染指流年,幾許人履行歲月之流。漸漸懂得風華絕代,不過是一指流沙;待大浪淘沙,洗盡鉛華,一切終究歸于平淡,最后留下的,才是真章。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2. 正反面,猜三個數字
正反面,猜三個數字——答案:698。
歸正反本
guī zhèng fǎn běn
【解釋】歸:回返;反:返回。返歸于根本之源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馬超傳》:“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幕義。”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歸正返本摘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3. 返本歸什么成語
返璞歸真 [fǎn pú guī zhēn] 基本釋義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同“返樸歸真”。出 處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歸真。”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4. 做一本畫冊,排版時該如何擺放正反面?
不知道你用什么軟件進行排。我用的CDR排畫冊時,一般都是這樣的步驟:1、確定這本畫冊共有多少頁(如16P,含封面);2、建一個文件,頁面名為封底—封面,同樣,內容也是這樣的;3、下一個頁面,名為封面(內)——封底(內);4、以后的頁面分別是:12—1、2—11、10—3、4—9、8—5、6—7;5、頁面內的內容一定要按照頁面名字來做,這樣就可以直接交印刷廠印刷了!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5. 有關正反的成語(有兩個成語可成一對)
上竄下跳 七上八下 左顧右盼 驚天動地 哭天搶地 歡天喜地 花天酒地 天昏地暗 驚天動地 有始有終 有始無終 有頭無尾 虎頭蛇尾 苦盡甘來 南轅北轍 南征北戰 日思夜想 朝思暮想 朝夕相處 大題小做 大材小用 異口同聲 死里逃生 九死一生內容來自www.blwype.cn
6. 反正,正反的區別
反正,指復歸于正道;副詞,表示情況不同而結果并無區別。語出《詩·衛風·氓序》:“ 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泆也。”正反是兩個對立的詞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7. 歸字成語有哪些
歸心似箭
歸之若水
歸正首丘
歸根結柢
歸根到底
歸心如箭
歸馬放牛
歸根究柢
歸正守丘
歸去來兮
歸根結底
歸正首邱
歸真反樸
歸十歸一
歸奇顧怪
歸全反真
歸真反璞
歸根結蒂
歸邪轉曜
歸正邱首
歸之如市
歸全返真
歸心如飛
歸正反本
歸正返本
歸真返璞
歸老林下
歸老林泉
歸老田間
歸老菟裘
歸遺細君
歸邪返正
鶴歸華表
久歸道山
思歸其雌
同歸殊涂
同歸于盡
同歸殊途
物歸原主
言歸正傳
言歸和好
言歸于好
重歸于好
春歸人老
物歸舊主
左歸右歸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8. A4紙正反兩面都有字 但都需要看 怎么粘到本上合適
粘到最邊,然后將紙折頁下。本內容來自www.blwype.cn
9. 請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一下..
男女同工同酬
我國勞動法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即擔任同樣職務, 做同樣工作,即可領取相同的報酬。如在同一單位內部,對從事同一工種,在技術熟練程度 相同的情況下,付出相同勞動,取得同等業績的勞動者,應取得相同的報酬。這就要求勞動 者不分性別、種族、年齡等同工同酬。我國《婦女益保障法》為防止工資分配中歧視婦女 勞動者而明確規定。“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從法律的強制性對女性勞動者做了保護性規定 。 1990年9月7日,七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準國際勞工組織1951年第三十 四次大會通過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該《公約》指出:男女工人同工同酬一詞,系 指無性別歧視的報酬率。報酬一詞,系指通常的、基本的或最低的工資或薪金,以及雇主因 雇用工人而直接或間接向其支付的其他任何現金報酬或實物報酬。
法律怎樣保障男女同工同酬?
婦女益保障法第23條規定,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在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平等。勞動法第46條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依據法律的這些規定,男女同工同酬法律保障的主要內容
包括:
1、在國家工資等級制度中,保障男女同等勞動獲得同等報酬;
2、在晉升、晉級、評聘業技術職務時,保障男女機會平等;
3、在實行勞動合同制中,勞動報酬是勞動合同的重要內容,應保證婦女與男子有平等獲得勞動報酬的利;
4、在評級、定級、轉正等方面,保障婦女與男子有平等的利;
5、在實行各項資金制度時,應保障婦女有獲得資金的利;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因性別差異而削減女職工的資金;
6、女性獲得津貼時,在同等條件下,不因性別差異而減少;
7、在實施獎懲制度時,不得隨意扣發女職工工資。
孝道
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影響中國人數千年的重要精神,就是孝道,所以有人說:中華文化就是孝道文化,它維系家庭的每一成員,進而凝聚為社會、國家,它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資產,對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有其不可泯滅的貢獻;現今社會亂源之所在,探其究竟原因,就是不能體認孝的真義,無法實踐孝道而造成家庭不完整,從單親家庭增加之速度,及青少年的問題層出不窮
,即可知其端倪;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如何使大家能再次深刻的體認孝道的重要性,重新恢復孝道精神,在家庭中生根盤延。
中國人講孝,有其根深蒂固的思想所在,不僅是中國人,只要是人類,甚至是動物界中,都孝行的表現,因為孝是天性自然的流露,非關知識亦不需學習的一種行為表現,而且是一切善行的開端,所謂「百善孝為先」;從歷代圣賢的行誼中可以得知;他們皆以行孝以得天下,擴之而成圣成賢,如《孟子.告子下》所言:「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尚書.堯典》稱舜為「克諧以孝」。
從孝的本義來說,古字金文以「
」的字形來表示,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八篇下老部》說:「,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文本上面部分「老」,代表著年老的雙親;文本下面部分「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會合其字即意味著:「做子女的,順承父母,那就是孝」,從行動上來看,「子」背著「老」,涵意即說父母年老體衰行動不便,須子女背著代步,其中充滿著感恩、報恩、關懷之意。 從語言根源來說,古代語言文本的發展,是先有聲音后,才有文本的出現,就聲義同源的道理來尋究「孝」的意義,「孝」與「好」古音相同,同一語源:孝-古音歸曉紐、蕭部,好-古音歸曉紐、蕭部。我們進一步探究「好」字的涵義,也就能更了解「孝」的真義了。
好-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從甲骨文圖形看文本的左邊,是一位跪坐的女性,中間部位的兩點,是女子的兩乳。代表哺育幼兒的已婚女子,實際上就是母親的「母」字,文本右邊圖形是個幼兒的「子」字,整個圖形的意義表達出:幼小的子女,依偎在母親身旁,充滿親情之愛,這是來自天性的,所以「好」的涵就是親愛、愛好的意思;同理「孝」與「好」既然同于一個語根,那么「孝」的內涵中,也一定包含著親愛、愛好的意思,所以孝的定義就是親愛父母,順承父母心意的親情表現。
我們再來探討目前社會的現象,因為進入工商社會,現代夫妻組成小家庭,謀生不易,要工作養家糊口及子女養育教育工作,已忙得不可開交,無閑暇再照顧年老雙親,就把雙親送往養老院,這種現象跟古時候,有所謂的「棄老」觀念,不謀而合;古時候在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時代背景里,年老的人無法跟年輕的人搶奪食物,又基于對子女的愛護而出走餓死以協助子女渡過糧食不足的困境,而形成一種「棄老」的行為與習俗,意即人一到六十歲就要被棄置山中,任其死活;但因「孝親」是人天性自然的表現行為,總有不忍人之心,因此在《雜寶藏經.棄老國緣》里,就記載著有人如何破除此一習俗的故事,值得后世人省思。
既然「孝道」是人天性自然的流露,又是維系家庭、社會、國家相當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來實踐孝道,值得大家深入探討及實行;依據孝經「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之精神,來陳述孝道的實踐。
一、始于事親:父母是生我、養我、教我的人,人從出生到成長,這過程中,父母不知要經歷多少艱辛,在喜悅、憂慮、煩惱中,看著孩子長大,而且父母付出是無怨無悔地奉獻一切(金錢、時間、精神),所以父母之恩如山之高,水之深,誠如孝經說:「欲報之恩,昊天罔極」,也就是說,父母就是現代菩薩,因此為人子女如何來行孝:
1.在物質方面:衣食無缺,是對父母最基本的奉養,由于老人家數十年的累積,形成各人適意的習慣,米面雜糧,酸甜苦辣要著意地加以配合,并注意住的環境力求舒適,尤其安全及疾病的照顧更要用心。
今天該堅持怎樣的孝道?
中國封建社會以孝治天下,延續了幾千年。但自從“文革”期間打倒孔家店以來,孝道似乎少有人提。對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二十四孝”幾乎成為腐朽的代名詞。以今天的眼光看,“二十四孝”中確有不乏迂腐愚頑的行為:“臥冰求鯉”聽來有點愚不可及;“割肉飼親”簡直可以當笑話。
今天我們所說的孝道和古人多少有些不同。古人說,“父母在,不遠游”,這是因為古時交通不便,遠游則難以盡孝;而現代科技發展迅猛,車船飛機便利,根本無此顧慮。古人說,父母死,要守孝三年以盡哀思;而今人大多認為,盡孝應該重在父母生前,不必過分拘泥于父母身后的盡孝形式。
身為人子要對父母盡孝,這一道理今天依然適用。但是,傳統的孝道被很多功利主義者簡化得只剩下物質外殼,以至于有觀點認為:只要讓父母衣食豐足、老有所養就算是“孝”了。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指出這種所謂“孝行”的淺薄——“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人不同于犬馬,應該真正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現在最迫切的不是嘲諷古人,而是要弄明白什么才是今天真正的孝道。這個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所以需要用現實的事例來闡述它,需要讀者來討論它、充實它。
古孝道和新孝道
柏楊
希臘人把“愛”分為三大類:一曰天倫之愛;一曰夫妻之愛,包括兄弟姐妹之愛;一曰朋友之愛,延伸到對智慧、對正義的熱情,和對其他動物、其他事物的喜悅。
天倫之愛和夫妻之愛,猛一瞧是一回事,實際上卻不是。這可用一個故事說明:春秋時代,鄭國君主姬突先生,要殺他的宰相祭仲先生,就跟另一位大臣雍糾先生密謀如何如何,一切布置停當,只等下手。想不到雍糾先生的妻子是祭仲先生的女兒,知道了這個消息,左右為難起來。這真是人生歷程中最可怕的選擇,守口如瓶則老爹喪命,透露風聲則丈夫挺尸。無可奈何中,她請教老娘曰:“父親與丈夫哪一個重要?”老娘曰:“爸爸只有一個,而人人都可以當丈夫。”結果是雍糾先生的脖子一刀兩斷。這位老娘一定是什么大學堂畢業,不然不會有如此高深的學問,一語道破天倫之愛和夫妻之愛基本上的差異。蓋夫妻之愛的特質是不穩固兼十分脆弱,諺語曰:“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大多數的海誓山盟,都抵擋不住一場大災難。天倫之愛則恰恰相反,注定了不管天翻地覆,其愛不變。柏老常想,上帝老爺當初造人時,一定在人身上特別多放了十公斤的天倫之愛,組成一個有天倫之愛的高級社會。一些老爹老娘無窮無盡為兒女犧牲的種種奇怪行為,真教禽獸們大感不解。三○年代一位福建籍的女作家冰心女士,對她娘親一直深深地懷念,她小時曾問娘親曰:“你為什么愛我?”娘親捧著她的小臉曰:“不為什么,只為你是我的女兒。”這就是天倫之愛的特質,為愛而愛,沒有條件。兒子腰纏萬貫兼學問包天,固然愛得不得了;兒子是個白癡兼窮酸,同樣愛得不得了。女兒美麗兼賢慧,又是打狗脫,固然愛之;女兒是個麻子臉兼歪嘴,更愛得不像話。吾友王曉民小妹遭遇那種慘事,父母大人二十年來含辛茹苦,服侍在側,如果換了丈夫老爺,恐怕早就遠走高飛。
中國人更進一步地把天倫之愛加以分類,并分別地加一個有名詞。父母對兒女是一種下傾的愛,名之曰“慈”。兒女對父母是一種上報的愛,名之曰“孝”。就在這種分類上,顯示出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大大不同。在洋大人社會,“慈”占著一個拔尖的地位,洋電影焉、洋電視焉、洋小說焉、洋學堂焉、洋家庭焉,到處都有一個幽靈,隨時隨地耳提面命曰:“愛孩子,愛孩子”。所以有人稱美利堅是“兒童的樂園”(下一句就難聽啦,曰“老年人的墳墓”,那些被美國兒女接去“奉養”的老爹老娘,似乎忘了下一句)。洋大人很少教孩子們孝的,根據柏楊先生四處打聽的結果,英文里好像根本沒有“孝”字。這不是說洋大人不知道愛父母,只是說洋大人的文化是以下傾為主的焉。
孝文化是中國的特產,也可以說中國文化是一種以上報為主的文化。夫什么社會,就產生什么模式的道德范疇。中國孝道的源頭是中國古老的社會結構——這古老的社會結構,從盤古開天辟地,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初葉,實在很長。在這種穩定的文化體系中,財產和力的轉移,有賴于老爹老娘的賜予。小子們如果在老爹尊肚上練兩個武功,或教老娘當長工,恐怕結局是啥也沒有。所以凡是表達中國文化的東西——諸如用文言文寫的書,幾乎字字行行,也都有一個幽靈隨時隨地敲打著尊頭,喊曰:“孝順父母,孝順父母!”而很少提醒老家伙們去研究研究兒童心理。
這種古老的孝道,花樣繁多,不能備載,而且隨著時間的進展,對年輕人五花八門兼慘不忍睹的要求,也越層出不窮。衛道之士左拼右湊,著成一部巨著,名曰《孝經》。
一部書一旦自稱或被稱為“經”,那就具有誰敢碰它誰就要倒楣的威力。于是不久就把孝道神話起來,認為只要《孝經》一讀,孝道一行,人類一切紛爭都沒有啦,天下非太平不可。西漢王朝時,吾友張角先生,揭竿而起,反抗當時的暴政。就有一位大臣向栩先生,向皇帝老爺建議曰:“不須興兵,但遣將于黃河向北讀《孝經》,賊自消滅。”
幸虧皇帝老爺和滿朝文武(他們都是把《孝經》讀得滾瓜爛熟的朋友),對《孝經》的威力,沒有那么大信心。可是,一千五百年后的北洋軍閥,卻是有這種信心的,他們在他們割據的地盤上,教學生猛念《孝經》,認為《孝經》可以消除年輕人的銳氣,可以抵擋正在北伐的國民革命。
因為要研究孝道,所以不得不往古回溯回溯,否則就沒有根啦。學問龐大之士寫文章,都是如此,稱這為歷史背景。柏老正力爭上游,不得不努力效法,為的是用不著拉嗓門喊叫,閣下就可看出,我們所建議的新孝道——解決兩頭利刃的方法,跟古孝道大大不一樣。古孝道的精神是“為父母活著”和“為祖宗活著”,主要的在保護老一輩,老一輩勢如泰山壓頂,有百是而無一非——君不見有句話乎:“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年輕人被束縛得連牙都不敢痛。就在一九一○年代,終于激起了“非孝”的反動。現在我們說的孝道,非只是為了保持老一輩,也是為了保護小一輩,保護社會的安全,和保護人類的延續。所以不是開倒車,更不會開到月臺上,我們的孝道有新的時代內涵。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10. 歸宗返本是什么意思
回到自己的根本。根本又有故鄉之意。也就是有回到自己的故鄉的意思。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11. “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義,而末異若是。惟歸同反一,為亡得喪。把這段話
大道因為岔路太多而丟失了羊,求學的人因為方法太多而喪失了生命。學的東西不是從根本上不相同,從根本上不一致,但結果卻有這樣大的差異。只有歸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質上,才會沒有得失的感覺,而不迷失方向摘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12. 銀行說的歸本是什么意思
銀行說的歸本是指利息合并到本金里,做為新的本金金額。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