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好學不厭」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好學不厭”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好學不厭 好教不倦 譯文、文言文<好學不厭,好教不倦的翻譯>、成語帶不厭的有哪些、學而不厭啥意思、“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的大意是什么?、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好學不厭”的詞條資料
2:好學不厭 好教不倦 譯文
3:文言文<好學不厭,好教不倦的翻譯>
4:成語帶不厭的有哪些
5:學而不厭啥意思
6:“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的大意是什么?
成語“好學不厭”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HXBY
成語注音:ㄏㄠˋ ㄒㄩㄝˊ ㄅㄨˋ 一ㄢ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補充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好學不倦
成語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畫中人》:“李榮號散木,錢塘人。少未讀書,好學不厭,能詩工書,尤愛六法,俱臻妙境。”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成語解釋:好:喜愛;厭:厭倦。愛好學習,從不厭倦
成語用法:好學不厭作謂語、定語;指人好學。
英文翻譯:be insatiable of learning
成語“好學不厭”的擴展資料
1. 好學不厭 好教不倦 譯文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見《孟子·公孫丑上》:“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呂氏春秋》亦記載:“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謂:默默將所見所聞記于心間,發憤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學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論語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極至,而猶不敢當,則謙而又謙之辭”。近人錢穆認為“或以本章為謙辭,實非也。”(《論語新解》)孔子于此所舉三事:其一,重在言識(記憶),不在言默,所謂“多聞,質而守之”(《禮記·緇衣》),“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論語·述而》),其二、三,則表達了孔子于求知學問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熱忱,同時也是孔子從認識和方法對“學”與“教(教誨)”的合理總結。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2. 文言文<好學不厭,好教不倦的翻譯>
就是:喜歡學就不會厭倦,喜歡施教就不會疲倦 的意思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3. 成語帶不厭的有哪些
【百聽不厭】:形容樂曲或歌曲好聽,使人聽多少遍也不厭煩。【不厭求詳】:不嫌詳細。指越詳細越好。同“不厭其詳”。【淡而不厭】:比喻既不熱心也不厭棄。 【好學不厭】:好:喜愛;厭:厭倦。愛好學習,從不厭倦。百吃不厭,百學不厭 ,學而不厭,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不學而厭摘自www.blwype.cn
4. 學而不厭啥意思
學而不厭,漢語成語,拼音是xué ér bú yàn。意思是學習沒有滿足的時候,比喻非常好學。
出自:《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意思是: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
示例:他這種為革命刻苦鉆研,學而不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擴展資料:
1、近義詞:
手不釋卷,漢語成語,讀音為shǒu bù shì juàn,意思是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翻譯:當年光武帝統帥兵馬的時候還書本不離手。
示例:哥哥正準備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釋卷。
2、反義詞:
驕傲自滿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 jiāo ào zì mǎn,意思是看不起別人,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
出自:現代·巴金《短簡·病》:你得知道我并不是一個驕傲自滿的人。
示例:在成績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切不可驕傲自滿。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5. “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的大意是什么?
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選自《孔子集語·勸學》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見《孟子·公孫丑上》:“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呂氏春秋》亦記載:“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謂:默默將所見所聞記于心間,發憤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學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論語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極至,而猶不敢當,則謙而又謙之辭”。近人錢穆認為“或以本章為謙辭,實非也。”忱,同時也是孔子從認識和方法對“學”與“教(教誨)”的合理總結。《孔子集語》者,陽湖孫觀察星衍字伯淵所撰也。孔子修百王之道以詔來者,六經而外,傳記百家所載微言大義,足以羽儀經業、導揚儒風者,往往而有。其纂輯成書者,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王勃《次論語》十卷,皆不存見。存楊簡《先圣大訓》十卷、薛據《孔子集語》二卷、潘士達《論語外篇》二十卷,而薛書最顯,不免掛漏。近人曹廷棟,又為《孔子逸語》十卷,援稽失實,不足論。本內容來自www.blwype.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