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字開頭的成語「紈绔子弟」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紈绔子弟”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紈绔子弟都是廢物嗎?、表示紈绔子弟的成語、紈绔子弟的讀音及意思是什么、什么叫紈绔子弟、紈绔子弟是什么意思、紈绔子弟txt全集下載、紈绔子弟 拼音誰能列舉一些古代紈绔子弟敗家的事例啊紈绔子弟 無刪減版本紈绔子弟 txt“紈绔子弟”的讀音是什么?等
目錄索引:
1:成語“紈绔子弟”的詞條資料
2:紈绔子弟都是廢物嗎?
3:表示紈绔子弟的成語
4:紈绔子弟的讀音及意思是什么
5:什么叫紈绔子弟
6:紈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7:紈绔子弟txt全集下載
8:紈绔子弟 拼音
成語“紈绔子弟”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wán kù zǐ dì
成語簡拼:WKZD
成語注音:ㄨㄢˊ ㄎㄨˋ ㄗˇ ㄉ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膏粱子弟、花花公子
反義詞:發奮圖強
讀音糾正:子,不能讀作“zì”。
錯字糾正:弟,不能寫作“第”。
成語辨析:紈绔子弟和“花花公子”都指服飾華美;只會享受的富家子弟。紈绔子弟偏重在只知享受;不知勞動。“花花公子”偏重在游手好閑;不務正業。
成語出處:《宋史 魯宗道傳》:“館閣育天下英才,豈紈绔子弟得以恩澤處耶?”來自www.blwype.cn
成語解釋:舊指官僚、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紈:細絹;紈绔:細絹做的褲子。
成語用法:紈绔子弟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造句:錢正興在他眼底中,不過是一個紈绔子弟,同世界上一切紈绔子弟一樣的。(柔石《二月》六)
英文翻譯:playboy
俄文翻譯:золотáя молодёжь <сноб>
日文翻譯:仕事(しごと)をしないでぜいたくな生活(せいかつ)をする富豪(ふごう)の子弟(してい)
其他翻譯:<法>jeune homme de famille riche
成語“紈绔子弟”的擴展資料
1. 紈绔子弟都是廢物嗎?紈绔子弟是需要一個界定的....各個朝代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標準,如果是在唐朝,不會六藝的連做紈绔的資格都沒有,就現在的標準來說,那時候的紈绔子弟恐怕不能稱為是廢物吧....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2. 表示紈绔子弟的成語
【成語】:紈绔子弟
【拼音】:wán kù zǐ dì
【解釋】:紈褲:細絹褲。衣著華美的年輕人。舊時指官僚、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成語】:膏粱子弟
【拼音】:gāo liáng zǐ dì
【解釋】:膏:肥肉;梁:細糧;膏梁:泛指美味的飯菜。舊時指官僚、地主、有錢人家的子弟。
【成語】:膏粱紈绔
【拼音】:gāo liáng wán kù
【解釋】:膏粱:肥肉和細糧。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成語】:花花公子
【拼音】:huā huā gōng zǐ
【解釋】:指衣著華麗,只會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弟。摘自www.blwype.cn
3. 紈绔子弟的讀音及意思是什么
wán kù zǐ dì指官僚、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摘自www.blwype.cn
4. 什么叫紈绔子弟
指官僚、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由來于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褲(類似于現代長筒襪,也有連為一體類似現代的褲子),這種褲子叫’绔’。
更有錢人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褲子,’紈’就是絲絹的意思。西漢宮女穿’開襠褲’說的就是這種襪子(內褲叫裈,形式類似于三角褲或沙灘褲,最早見于周朝青銅器)。這也是’紈绔子弟’一詞的由來。
擴展資料:
如今,“绔”這個字除了和“紈”字連用,幾乎就就沒有別的用法了,甚至于因為“绔”字太過古早了,后來就比較用“袴”。到明清,小說里不少都用“紈褲”代替“紈绔”。“袴”字本身又是纟部,和我們認知中衣服應該是衤部有所出入,基本連“望文生義”的路都堵了。
紈绔子弟一般解釋會側重在“紈”上,因為衣料貴,所以穿得起的是富家子弟。雖然是建國以后的事兒,事實上衣料本身就是物資,并非人人可以持有,而“绔”雖然只是一種褲子款式,卻也并非人人穿得起。
“紈绔”所強調的不僅僅在于褲子的面料好,而是說窮人穿不起“绔”的情況下,富家子弟不僅穿得起,而且穿的好面料的褲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紈绔子弟內容來自www.blwype.cn
5. 紈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應該是紈绔。此绔非彼褲,兩者的原始義是有區別的。上古,華夏族上著衣,下著裳(就是裙子),并沒有褲子,也就是說里面真空-_-P…… 后來據傳是趙武靈王為了軍事目的,對華夏族服飾進行了改革,根據胡人的褲褶,制作了绔這種東西,史稱“胡服騎射”。那時的绔,《說文》里面做過解釋,說“绔,脛衣也”,意思就是绔是小腿的衣服,所以沒有褲襠,只有褲腳管,拿一根帶子,把兩條褲腳管系在一起,綁在腰上……可以想象,丑得見不得人,不過绔是內衣,外面還穿了深衣,也就是袍子,本來就不想讓人看見。騎馬的時候,為了保護男性的重要部位,又加上一個檔,樣式類似于日本相撲那模樣。 可能是有人覺得這樣太麻煩了,于是給绔合襠,進而發展到褲(那時候叫裈,字不同)。绔,就是開襠褲,褲,就是連襠褲。 至于紈绔這個詞,同樣有來歷。《禮記》曰:“衣不帛襦绔。”儒家認為不能用絲帛來制作襦和绔,因為這兩樣都是內衣,用這么好的材料,過于奢侈了。但是后來那些富貴人家的子弟違背先賢的教誨,仍然用順滑的絲帛來做了绔,這些敗家子就被稱作紈绔子弟,意思是“穿著絲制開襠褲的有錢人家的孩子”。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101957.html?si=1來自www.blwype.cn
6. 紈绔子弟txt全集下載
紈绔子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紈绔子弟.txt大小:150.94K
已經過百度安全檢測,放心下載
點擊下載
內容預覽:
大夏朝宣和十一年,臨昭省扈陽城里的清臨總督府內,一名男嬰呱呱落地。
“恭喜李大人,是名小公子。”接生婆及時地通知了在屋外等候多時的清臨總督李斯洪。
喜上眉梢的李斯洪進屋后小心翼翼地抱著仍自哇哇啼哭的寶貝兒子,來到妻子床邊,溫柔地道:“夫人,辛苦你了。”
雖然臉色蒼白,但仍不掩美麗高貴的李夫人對丈夫微微笑了笑,道:“讓我看看兒子。”
李斯洪依言將兒子輕輕放到了妻子的床邊。
李夫人伸出白皙秀美的纖手輕輕地在兒子身上拍著,對丈夫道:“兒子的名字,就依我父親之言,取為單字郃吧。”
李斯洪含笑點頭:“自然依老丈人之言,我兒就叫李郃了。哈哈……”
“笑什么?”李夫人嗔了丈夫一眼道。
“沒什么,高興!”李斯洪說著看向仍哭得歡的兒子,道:“兒子啊,你有名字了,以后你就叫李郃了,怎么樣,喜歡嗎?”
李夫人噗嗤一笑,道:“才剛出世的嬰兒,哪里聽得懂你的話呀。”
李斯洪道:“那可未必,我李家的孩兒,個個都是天縱英才………公益成語:www.blwype.cn
7. 紈绔子弟 拼音
紈绔子弟——wán kù zǐ dì。
wán聲母:w。韻母:an。聲調:2聲。
kù聲母:k。韻母:u。聲調:4聲。
zǐ 聲母:z。韻母:i。聲調:3聲。
dì聲母:d。韻母:i。聲調:4聲。?
擴展資料
紈绔子弟釋義
指官僚、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褲(類似于現代長筒襪,也有連為一體類似現代的褲子),這種褲子叫“绔”。
更有錢人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褲子,“紈”就是絲絹的意思。西漢宮女穿“開襠褲”說的就是這種襪子。
出自漢無名氏《漢書·敘傳上》:“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于綺襦紈褲之間,非其好也。”
譯文:在與王、許先生弟弟為群,在絲綢衫紈褲之間,這不是他喜歡的。來自www.blwype.cn
8. 誰能列舉一些古代紈绔子弟敗家的事例啊
梁冀
http://baike.baidu.com/view/54329.html
林平之(《笑傲江湖》人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73507.html
胡亥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875.htm
劉賀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799.html
高緯
http://baike.baidu.com/view/182959.html
吳應熊
http://baike.baidu.com/view/772631.html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9. 紈绔子弟 無刪減版本
已發郵箱 吧 點擊你提問網頁的右上角即可我的ID 564524843 孤獨大叔 by 我愛電子書團隊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10. 紈绔子弟 txt
親.已經按你的要上傳...請注意查收.....滿意個哈...本內容來自www.blwype.cn
11. “紈绔子弟”的讀音是什么?
“紈绔子弟”讀音是: [ wán kù zǐ dì ]
注??釋:紈褲,細絹褲。衣著華美的年輕人。舊時指官僚、地主等有錢有??? ?????????????????????????????????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出? 處:《宋史·魯宗道傳》:“館閣育天下英才;豈紈绔子弟以恩澤處耶?”
造??句:1、這些紈绔子弟如無腸公子,橫行無忌。
2.、那些紈绔子弟們整天游手好閑,橫行鄉里。
近義詞:千金之子、公子王孫、不肖子孫、公子哥兒、膏粱子弟、王孫公子
反義詞:發奮圖強、寒門貴子、出身寒門、自強不息、力求上進摘自www.blwype.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