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黃臺之瓜”的成語故事
唐高宗時期,朝政由皇后武則天代為處理,武后的野心很大,手段十分殘忍。她廢太子李忠立李弘做太子,后把太子弘毒死,立李賢為太子。他日夜憂思作《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成語故事「夢筆生花」形容什么意思
唐代大詩人李白少年時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自己使用的筆尖頭開出了鮮艷的花朵,一張張白紙自動飛到他眼前,他高興極了,就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他的許多著名的詩篇流傳至今...
成語“動輒得咎”的典故“動輒得咎”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韓愈學識淵博,被任命監察御史,因反對宦官利用“宮市”敲詐百姓,觸怒了唐德宗被貶,后在唐憲宗時調回京城任吏部員外郎,他又因華州刺史之事被貶為國子監博士,他作《進學解》感慨自己:“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彼此彼此」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梁惠王很喜歡與別國打仗,鬧得民怨沸騰。梁惠王不解,問孟子為什么士兵在有吃有穿的情況下還要逃跑導致人口下降。孟子告訴他戰爭的危害性,要治理好國家,戰爭與不給人民衣食一樣影響社會的繁榮安定...
「因地制宜」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從前長安城里有一個佝僂人郭駱駝以種樹為生,很多有錢人爭相請他去移栽樹木,因為他有豐富的種樹經驗,經他移栽的樹木長勢很好,有人詢問經驗時,他說只是因地制宜,讓其自然生長,很多人從他種樹經驗上悟出治國的道理...
成語故事:「拔毛濟世」
戰國時期,墨家學派代表墨翟主張“兼愛”、“非攻”,反對自私自利和無原則的仇殺,對立派楊朱則主張一切從自我的利益出發,即“為我”。墨翟的學生禽滑厘問楊朱:“你愿意拔你身上的一毛而利天下嗎?”楊朱則反駁天下不是一毛能救的...
成語故事“全無心肝”
南朝陳后主陳叔寶在亡國后被俘到長安,隋文帝對他比較優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吳地的樂曲,以防止他聽到后引發亡國之痛。不料,后來看守陳后主的官員報告隋文帝說,陳后主想得到一個官號,隋文帝便說:“叔寶全無心肝。”...
與「一人立志,萬夫莫奪」相似的成語故事
唐朝天寶年間,福州人勤自勵與定同縣林潮音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勤自勵因武藝過人而參加安南平叛軍,一去十年沒有音信。林潮音不顧父母改嫁的命令,她有‘一人立志,萬夫莫奪’的決心,堅決不從,在被騙婚的途中被老虎救走,從而夫妻團聚...
成語「不記前仇」的故事
東周時期齊襄公暴虐被殺,其弟小白同其恩師鮑叔牙從莒國趕回齊國即位,遭到另一兄弟公子糾的恩師管仲的阻攔,管仲射小白一箭。齊桓公小白回國即位后,鮑叔牙極力說服齊桓公不記前仇,拜管仲為丞相...
成語“高枕無憂”的典故“高枕無憂”成語故事
春秋的時候,齊國有一位叫做孟嘗君的人,他在家里養了三千個客人,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有一天,孟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