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前倨后卑”的典故“前倨后卑”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求父親給他新皮袍和百兩黃金,前去秦國游說他的政治主張,沒有成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連飯都不給他吃。他并沒灰心,閉門讀書,甚至用錐刺股來提醒自己,后來他成為六國的丞相,回家時嫂子跪地不敢抬頭...
「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
與「談辭如云」相似的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為官清廉的李膺從青州刺史做到烏桓校尉、長樂少府等,他疾惡如仇,懲治貪官絕不手軟,很多士大夫們想結識他,得到他的接納就是登龍門。符融去拜見李膺,雙方談得十分投機,相見恨晚,談辭如云,遂結為好友...
「不知所措」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的兒子諸葛恪自幼聰明過人,成年后被孫權封為太子太傅。他不滿意太子孫和。在孫權死后立即廢掉太子,另立10歲的孫亮為皇帝,自己全權執政。他得意洋洋,在寫給他弟弟諸葛融的信中表示:“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成語“雞鳴狗盜”的典故“雞鳴狗盜”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
「口蜜腹劍」成語故事
出處:《資治通鑒 唐紀 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釋義:比喻口頭上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里卻懷著暗害人的陰謀。故事: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
關于“作死馬醫”的成語故事
古代趙固乘的一匹馬忽然死了,十分惋惜,就去問郭璞。郭璞要他派幾十人持竹竿到東面三十里外的山林中去抓一個東西。他們去后果然抓了一個似猿一樣的東西回來放在死馬旁邊,該動物吮吸馬鼻,馬立即騰起,可以照常飲食,奔跑如常...
描寫「報仇雪恥」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孫堅英名天下,袁術封他為破虜將軍,任豫州刺史。袁術令孫堅征討荊州劉表,孫堅大敗黃祖,被黃祖的部下呂公的箭手射死。孫堅的兒子孫策立志要為父報仇雪恥,在張纮的指點下,以江南為根據地,擁有江東六郡...
成語故事:蓋世無雙
秦朝末年,項羽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叔父項梁教他擊劍,他想學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認真鉆研,但力氣大蓋世無雙,能舉起幾百斤重的鼎。同劉邦爭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烏江邊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