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溫良儉讓」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什么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
「囊螢照讀」成語故事
晉代車胤從小就好學不倦,但因家貧沒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因此浪費晚上的時間他覺得十分可惜。在一個夏日的夜晚,他見室外到處飛舞著螢火蟲,就用白紗布袋把捉來的幾十只螢火蟲吊在書本的上方,借著微弱的光線進行讀書...
成語故事:「呵壁問天」
戰國時期,屈原離開郢都,乘一葉孤舟沿江而下,踏上歸家的路途,他多么希望能夠與楚王共議國事,推行法治。他來到荒灘野地之間,棄舟登岸,彷徨山澤之間,見到先王的宗廟,他感慨萬千,于是面壁呵斥,大聲質問蒼天為什么會懷才不遇...
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游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夾住一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后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并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
「不忘溝壑」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到各國游說以仁政治理天下,一般要諸侯邀請他才去,學生陳代想不通,孟子開導他:“齊景公打獵用旌旗去喚守獵場的人,那些人不忘溝壑,寧愿犧牲自己也不上前,這證明他們有骨氣。我如果不被邀請就去成何體統?”...
成語故事“風吹雨打”
杜甫在長安過了十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潼關失守,四十五歲的杜甫去投奔肅宗皇帝,半路被抓,半年后逃出,在彭原郡見到肅宗,被封為左拾遺。不久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三年后,關中大饑荒,杜甫的孩子被餓死了好幾個,生...
「人定勝天」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楚平王占有太子建的媳婦,聽信費無忌的讒言要殺太子建及伍奢全家。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將楚平王的尸體挖出鞭打300下。伍子胥的朋友申包胥給伍子胥寫信指責他:“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下坂走丸”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中書侍郎張九齡負責吏部選拔人才,他主張不循資格用人,設十道采訪使,受到皇帝的贊許。他不但能很好地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且是有才的詩人。他能言善辯,每當談論經書時總是滔滔不絕,像下阪走丸一樣毫無阻礙...
成語故事「怒蛙可式」形容什么意思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囚禁了他三年時間,后來放他回國。越王勾踐為了復仇,臥薪嘗膽,經常鼓舞士氣,一次他看到一個鼓足氣的青蛙,立即停車讓道表示敬意,侍者問為什么?勾踐說青蛙有勇氣,值得敬佩。士人聞之紛紛想成為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