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心()”的成語「神往心醉」
成語“神往心醉”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shén wǎng xīn zuì成語簡拼:SWXZ
成語注音:ㄕㄣˊ ㄨㄤˇ ㄒ一ㄣ ㄗㄨ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dāng)代成語
近義詞:令人神往
成語解釋:欣喜若狂或神不自主的狀態(tài)
成語用法:神往心醉作謂語、定語;指人的心理狀態(tài)。
成語造句:這酒的滋味使他神往心醉
英文翻譯:ecstatic
成語“神往心醉”的擴展資料
1. 白馬秋風(fēng)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騎白馬馳騁在秋風(fēng)蕭瑟的遼闊塞上,春日江南,杏花盛開,煙雨蒙蒙,如詩如畫,令人心醉而神往。
出自——中國現(xiàn)代畫家徐悲鴻的自題聯(lián)。
白馬秋風(fēng)塞上”是指秋天。秋天的時候,乘著秋風(fēng),騎馬奔駛在塞外遼闊美麗的草原上非常愜意。“杏花春雨江南”是指春天。春天的時候,杏花綻放,春雨綿綿,秀麗的江南景色越發(fā)秀麗動人。
擴展資料:
1,作品賞析
徐悲鴻先生的自題聯(lián)“白馬秋風(fēng)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別深刻,每個人都有俠骨柔情的一面,騎白馬馳騁在秋風(fēng)蕭瑟的遼闊塞上,馬蹄得得,強勁的風(fēng)刮動鬣鬃一般的頭發(fā),心頭的豪情也隨之獵獵作響。突然馬一聲長嘶,一個陽剛的形象鐫刻在后人矚望的視野。
江南是一種時光無法磨滅的詩意,一種藏在心靈角落的柔情,是長期纏繞在思念之中的情結(jié)。“杏花春雨江南”的出處,它最早在元代詩人虞集《風(fēng)入松·寄柯敬仲》中出現(xiàn),畫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寫詞相送:“杏花春雨江南。”
詞翰兼美,一時爭相傳刻,流傳遍海內(nèi)。特別是結(jié)拍處“杏花春雨江南”,入畫入書或入印,還被人織成錦帕,為時所貴。由此可見,這句詞曾引發(fā)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2,作者簡介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zhèn)人,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曾留學(xué)法國學(xué)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shù)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xué)藝術(shù)系、北平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和北平藝。
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xiàn)實主義,于傳統(tǒng)尤推崇任伯年,強調(diào)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jié)構(gòu)、骨骼的準確把握。
并強調(diào)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對當(dāng)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
徐悲鴻被尊稱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張發(fā)展“傳統(tǒng)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xiàn)代寫實主義美術(shù),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杏花春雨江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悲鴻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神往心醉是什么意思,神往心醉的漢語
【成語】: 神往心醉【拼音】: shén wǎng xīn zuì【解釋】: 欣喜若狂或神不自主的狀態(tài)。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神往心醉是什么意思,神往心醉的漢語
【成語】: 神往心醉【拼音】: shén wǎng xīn zuì【解釋】: 欣喜若狂或神不自主的狀態(tài)。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這首詩的題目到底是什么?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注釋]
1、選自《白氏長慶集》
2、劉十九:指劉軻,作者朋友,時隱居廬山。
3、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
4、醅(pēi):沒有過濾的酒。
5、無:么,嗎。
6、蟻:原詩為“綠螘新醅酒”,“螘”音、義同“蟻”。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綠蟻:酒面上綠色的泡沫。古人常以此代稱酒。醅:尚未濾過的酒。這首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富于生活氣息的情趣,寫出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guān)系。《唐詩三百首》云:’信手拈來,都成妙諦。詩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詩評注讀本》:’用土語不見俗,乃是點鐵成金手段。’《詩境淺說續(xù)編》:’末句之’無’字,妙作問語,千載下如聞聲口也。’
這首詩可以說是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給友人備下的酒,當(dāng)然是可以使對方致醉的,但這首詩本身卻是比酒還要醇濃。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酒是新釀的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爐火又正燒得通紅。這新酒紅火,大約已經(jīng)擺在席上了,泥爐既小巧又樸素,嫣紅的火,映著浮動泡沫的綠酒,是那樣地誘人,那樣地叫人口饞,正宜于跟一二摯友小飲一場。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備下這酒與爐火,卻又與天氣有關(guān)。“晚來天欲雪”——一場暮雪眼看就要飄灑下來。可以想見,彼時森森的寒意陣陣向人來,自然免不了引起人們對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閑可乘,除了圍爐對酒,還有什么更適合于消度這欲雪的黃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結(jié)了緣的。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謂“獨酌無相親”,說明酒還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對雪》有“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之句,為有酒無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這里,也是雪中對酒而有所待,不過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時那樣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來的。他向劉十九發(fā)問:“能飲一杯無?”這是生活中那愜心的一幕經(jīng)過充分醞釀,已準備就緒,只待給它拉開帷布了。
詩寫得很有誘惑力。對于劉十九來說,除了那泥爐、新酒和天氣之外,白居易的那種深情,那種渴望把酒共飲所表現(xiàn)出的友誼,當(dāng)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這里顯示了除物質(zhì)的因素外,還包含著動人的精神因素。
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并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后,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nèi)卻是那樣溫暖、明亮。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fā)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lián)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簡練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感激百度百科,網(wǎng)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3443.htm
我在唐詩里看過這首,挺喜歡的。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