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藏()()”的成語「退藏于密」
成語“退藏于密”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tuì cáng yú mì成語簡拼:TCYM
成語注音:ㄊㄨㄟˋ ㄘㄤˊ ㄩˊ ㄇ一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周易·系辭》:“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闭詆yjslw.com
成語解釋: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
成語用法:退藏于密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造句: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瞿鳳奴情愆死蓋》:“然皆聽憑心靈指揮,有時退藏于密,方寸間現出四海垓。”
成語“退藏于密”的擴展資料
1. 表示隱退的詞語朝令夜遁
出處進退
出處語默
飛遁離俗
飛遁鳴高
功成身退
文行出處
勇退急流
用舍行藏
韞匵而藏
韞玉待價
功遂身退
退避賢路
退讓賢路
角巾東路
嘯傲林泉
進退出處
身退功成
退藏于密
避讓賢路
肥遁鳴高
肥遯鳴高
流行坎止
行藏用舍
菟裘歸計
望帝啼鵑
三年不蜚
閑鷗野鷺
張良慕赤松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摘自gyjslw.com
2. 含 退藏 的成語?
退藏于密?【拼音】: tuì cáng yú mì【解釋】: 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酒匆舸a】: tcym【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摘自gyjslw.com
3. 二人齊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有何典故?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發音: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àn jīn
釋義: 比喻只要兩個人一條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出處: 《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br> 用法: 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示例: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所以申之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附錄:[經書]《周易·系辭上》全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
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
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
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
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
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
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
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
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
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者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
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
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
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
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
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
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
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
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
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
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
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
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
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弊釉唬骸熬泳悠涫?,
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
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
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弊釉唬骸熬又?,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br>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弊釉唬骸捌堝e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
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br> “勞謙,君子有終,吉?!弊釉唬骸皠诙环?,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
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弊釉唬骸百F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
而有悔也?!?br> “不出戶庭,無咎?!弊釉唬骸皝y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
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撘舱撸?br> 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
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兑住吩唬骸撉页?,致寇至。’盜之招也?!?br>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
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天數五,地數五。五
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
化而行鬼神也?!肚分叨僖皇辛?,《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
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
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
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
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
與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
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
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
“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笔枪?br> 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
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
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
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
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
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
兇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
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
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
利’也?!弊釉唬骸皶槐M言,言不盡意?!比粍t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
“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
之以盡神?!鼻ぃ洹兑住分埿??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
則無以見《易》?!兑住凡豢梢?,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
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
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摘自gyjslw.com
4. 翻然悔悟苦海無邊棄舊圖新改惡從善浪子回頭洗心革面負荊請罪開誠相見蟻穴潰堤防微杜漸的意思各是什么
改惡從善:改掉惡行,一心向善
浪子回頭: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歸正
開誠相見: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
蟻穴潰堤:小小的螞蟻窩,能夠使堤岸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出大亂子。
棄舊圖新:拋棄舊的,謀求新的。多指由壞的轉向好的,離開錯誤的道路走向正確的道路。
苦海無邊:原為佛家語,形容深重無比的苦難。
翻然悔悟:很快地醒悟過來。形容轉變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轉變,徹底醒悟
防微杜漸: 在不良事物剛露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展
洗心革面: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徹底悔改。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摘自gyjslw.com
5. 退的詳細解釋
退 tuì〈動〉
字面意思
(1) (會意。小篆字形。從彳,從日,從攵。彳(chì),小步。攵(suī),足的反寫。本義:向后走,后退)
(2) 同本義
退,卻也?!墩f文》
賓三退負序?!秲x禮·聘禮》
主人少退?!秲x禮·鄉射禮》
待坐則必先退席?!抖Y記·玉藻》
不可以退而謂之退。——《孫子·謀政》
暑為之退?!鳌だ顫O《閑情偶寄·種植部》
禮公(袁可立)一瓣香而退?!?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攻一時敵退?!濉ば扃妗肚灏揞愨n·戰事類》
敵乃紛退。
(3) 又如: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幾步;退縮(后退,回縮);退生(后退以求生);退廳(退堂。舊指官吏問案完畢,退出公堂);退藏于密(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退殿(君王視朝完畢而退出殿堂);退出戰斗;退罷(退兵罷 戰);退散(后退潰散;撤退疏散);退軍(撤退軍隊)
(4) 退卻;打退
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秶Z·越語》
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而搗退之?!鳌に五ァ犊此赦钟洝?br>(5) 又如:退敵(打退敵軍);退敗(退卻失敗);退遠(斥退疏遠);退陣(臨陣脫逃);退送(把作祟的鬼神驅退送走);退負(敗退);退鬼(驅鬼);退舍(退卻;退避)
引申義
(6) 引申為減退;下降
以圖國用,而進退之?!吨芏Y·小司寇》。注:“猶損益也?!?br>退食自公?!对姟ふ亠L·羔羊》
(7) 又如:退財白虎(使人家消耗錢財,由富變窮的兇神);退色;退燒;退潮;退率(幾個相關數遞減的比率);退責(減免債務);退食自公(減膳以示節儉);退味(興致減退)
(8) 退還 如:退錢;退款;退婚;退齋(退歸齋戒);退稅(退還多征的稅款);退過(收回);退賬(還賬;抵債);退卒(退伍的兵士)
(9) 辭去官職;退隱
夫子踐位而退?!秶Z·楚語》
退亦憂?!巍し吨傺汀对狸枠怯洝?br>公(袁可立)護名節,勝于功名。善刀而藏,見機勇退。――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明 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退不忘君,有楚尹毀家之志?!?br>(10) 又如:退聽謝事(放棄力,擺脫事務);退休(辭官家居);退老(退休養老);退征(辭退官職);退食(臣子退朝后在家就食休息);退黜(廢免;罷退;退落);退隱(辭官隱居;后退隱沒);退廢(黜退不用);退閑(退職閑居)
(11) 離去,退出
朝廷曰退,燕游曰歸。——《禮記·少儀》
(12) 又如:退值(下班);退伍(軍人服兵役年期屆滿退出隊伍);退席(離開座位);退朝(古代帝王或諸侯每天早上在朝廷會見大臣商討大事,退朝就是散會后退出朝廷);退院(僧人脫離寺院);退跡(退歸;退居);退相(退居的宰相)
(13) 謙讓
毅撝退辭謝。——唐·李朝威《柳毅傳》
(14) 又如:退讓(謙遜;禮讓);退聽(退讓順從);退靜(退讓靜默。不謀進用);退遜(退讓;謙遜);退損(退讓謙抑);退淡(退素。謙退淡泊);退?。ㄍ俗?;退避)
(15) 懦弱,畏縮 [fear;shrink]。如:退懦(畏縮懦弱);退撓(退縮;退?。?;退惰(退縮怠惰);退屈(退縮屈服);退怯(畏縮,不敢向前)
(16) 除下,脫落 如:退磨(擦洗);退筆(指掉了毛的禿筆);退犀(自動退脫的犀牛角);退萎(衰退萎靡)
(17) 改悔
雖欲有退,眾將責焉?!秶Z·晉語二》
(18) 脫去
解下腰上的寬皮帶,退下鞋子,盤腿坐在炕桌前邊?!诿簟额^一天》
(19) 返回,歸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退而思其言?!鳌⒒顿u柑者言》
退坐庵廬,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明·宋濂《看松庵記》
敬亭退而凝神?!濉S宗羲《柳敬亭傳》
退tuì〈名〉
天文學上稱天體自東向西運行為“退”
交道每月退一度余,凡二百四十九交而一期?!巍ど蚶ā秹粝P談》摘自gyjslw.com
6. 求人教版文言文譯文
girl、來頂了你。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 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 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 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 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 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 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 品性;品性修養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 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 能的!
2、孟子見梁惠王(原文加翻譯)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⑴:‘經始靈臺⑵,經之營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經史勿亟⑸,庶民子來⑹。王在靈囿⑺,幽鹿攸伏⑻。幽鹿濯濯⑼,白鳥鶴鶴⑽。王在靈沼⑾,於軔⑿魚躍?!耐跻悦窳榕_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⒀曰:‘時日害喪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注釋】
⑴《詩》云:下面所引的是《詩經.大雅.靈臺》,全詩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兩章。 ⑵經始:開始規劃營造;靈臺,臺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幾天。 ⑸亟:急 ⑹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臺。 ⑺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⑽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⑾靈沼:池名。 ⑿於(wu):贊嘆詞;軔(ren),滿。⒀《湯誓》:《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商湯王討伐夏桀是的誓師詞。 ⒁時日害喪:這太陽什么時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何,何時;喪,毀滅。 ⒂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面顧盼著鴻雁麋鹿,等飛禽走獸,一面說:“賢人也以次為樂嗎?”孟子回答說:“正因為是賢人才能夠以次為樂,不賢的人就算有這些東西,也不能夠快樂的?!对娊洝氛f:‘開始規劃造靈臺,仔細營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來干,幾天建成速度快。建臺本來不著急,百姓起勁自動來,國王游覽靈園中,母鹿伏在深草叢。母鹿肥大毛色潤,白鳥潔凈羽毛豐。國王游覽到靈沼,滿池魚兒歡跳躍?!芪耐蹼m然用了老百姓的勞力來修建高臺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興,把那個臺叫做‘靈臺’,把那個池叫做‘靈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魚鱉等珍禽異獸為快樂。古代的君王與民同樂,所以能真正快樂。相反,《湯誓》說:‘你這太陽啊,什麼時候毀滅呢?我寧肯與你一起毀滅!’老百姓恨不得與你同歸于盡,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異獸,難道能獨自享受快樂嗎?”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梗蛭迨蕉笾?。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r>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釋】
①河內:指黃河以北的今河南省沁陽、濟源、博愛一帶,當時是魏國的領土。②河東:指黃河以東的今山西省西南部,當時是魏國的領土。③兵:兵器。④數罟(Shuò gǔ):密網。洿(wū)池:大池。⑤庠序:古代地方所設的學校。⑥莩(piǎo):餓死的人。
【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真是夠盡心的了。河內發生災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糧食運到河內去賑濟。河東發生災荒,我也這么辦??疾爨弴恼?,沒有哪個國君能像我這樣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鄰國的人口并不減少,而我們魏國的人口并不增多,這是什么緣故呢?”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歡打仗,請讓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戰鼓,刀刃劍鋒相碰,(就有士兵)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腳。(如果)憑著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樣?”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罷了,這同樣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一點,就不要指望魏國的百姓會比鄰國多了。不耽誤百姓的農時,糧食就吃不完;細密的魚網不放入大塘捕撈,魚鱉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時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養家活口、辦理喪事沒有什么遺憾的了。百姓生養死喪沒有什么遺憾,這就是王道的開始。五畝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種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棉襖了。雞、豬和狗一類家畜不錯過它們的繁殖時節,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占奪(種田人的)農時,幾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餓肚子了。搞好學校教育,不斷向年輕人灌輸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頭發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七十歲的人穿上絲棉襖,吃上肉,百姓不挨凍受餓,做到這樣卻不能統一天下的,是絕不會有的。(現在,富貴人家的)豬狗吃著人吃的糧食,卻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尸體,卻不知道開倉賑濟;人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責任,是收成不好’,這跟把人刺死了,卻說‘不是我殺的人,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兩樣呢。大王請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這樣天下的百姓就會投奔到您這兒來了?!?br>論語
《論語十則》原文解釋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中庸》
中庸》全文和譯文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白話解:上天所賦予人的本質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著本性以做人處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來修正過與不及的差別現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這稱之為教化。這個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夠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就不是正道了。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白話解:君子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謹慎。在沒有人聽到的地方,更是恐懼害怕。最隱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發現的處所,最微細的事物,也是最容易顯露的,因此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特別謹慎。
3.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白話解:喜怒哀樂的情感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心是平靜無所偏倚的,稱之為『中』;如果感情之發生都能合乎節度,沒有過與不及則稱之為和?!褐小皇翘煜氯f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夠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達到圓滿的境界,那么天地萬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4.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br>◎白話解:孔子說:「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為都違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為君子能隨時守住中道,無過與不及;小人之所以違反中道,是因為小人不明此理,無所顧忌無所不為。」
5.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白話解:孔子說;「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歡征詢別人的意見,就算是淺近的話,也歡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別人的錯誤和不好的意見隱藏起來,同時又表揚別人正確的好意見,最后再將眾人的意見,所有過與不及之處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這就是舜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擁戴,與津津樂道的緣故吧!」
6.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br>◎白話解:子路問孔子怎樣叫做『強』?孔子說:「你所問的是南方人的『強』呢?還是北方人的『強』?還是你所謂的『強』呢?用寬宏柔和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無理的欺侮而不報復,這是南方人的強,君子安然處之。至于披鎧甲,臥枕刀槍,死也不后悔,這是北方人之強。好勇斗狠的人安于此道。因此君子與人和平相處,而不隨流俗移轉,這是真正的強??!
7.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br>◎白話解:孔子說:「中庸之道是離人不遠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遠離人群,那就不可以稱之為道了?!?br>※(道在人身上,道在生活之中。)
8.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白話解:說話時要顧慮到能不能做到,做事時也要顧慮到與自己所說的話,是不是一致,君子何不努力篤行實踐,做到言行合一呢?
9.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白話解:君子只求就現在所處的地位,來做他應該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處在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該做的事;處在貧賤的地位,就做貧賤時應該做的事;處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應該做的事;處在患難,就做患難時所應該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樂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隨遇而安,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55555555555露露。我不知道對不對。應為高中的課程對未來說。就像去偷太陽。難啊。。。摘自gyjslw.com
7. 帶密的成語
密字的成語
· 以密字開頭的成語 · 以密字結尾的成語
八音遏密 緊鑼密鼓
密云不雨 密不通風
密約偷期 密鑼緊鼓
秋荼密網 親密無間
人煙稠密 事以密成
彤云密布 細針密縷
沉密寡言 詞嚴義密
遏密八音 公規密諫
過從甚密 河同水密
機事不密 慮周藻密
密密層層 柔情密意
深山密林 退藏于密
溫情密意 文深網密
淫朋密友 幽期密約
百密一疏 百密一疏
密不可分 密密麻麻
私情密語摘自gyjslw.com
8. 秘補是不是這兩個字
密保 密須 密塞 密櫛
密洽 密運 密勿 密密
密圖 密清 密裁 密義
密坐 密樞 密稟 密奏
密人 秘密 密旨 密植
密索 密款 密樹 密裝
密幄 密札 密秘 密辦
迷密 密矢 密涂 濃密
竊密 親密 勤密 契密
茸密 密閉 密印 密厘
密宗 密微 密戚 密然
密通 密山 密箐 密簡
密和 密會 密諦 密彀
密櫝 密電 密諫 密陳
密記 密合 綿密 密訪
密賜 密邇 密靚 密都
密揭 密法 密靖 密近
密縫 密網 密切 密室
密略 密結 密藏 密接
密愛 密畤 密思 密實
密 密竹 密計 密機
密戶 密行 密捕 密折
密院 密文 密簇 密諭
密茂 密斯 密熟 密附
密對 密耗 密竿 密意
密致 密翳 密偶 密筵
密席 蒙密 密件 密信
密銜 密遣 密發 神密
失密 密謨 密約 密語
密宴 密撰 密寫 密布
縵密 李密 牢密 麗密
密集 密黨 密詰 密畫
奧密 審密 保密 斑密
拔密 閟密 閉密 瀕密
遏密 敦密 繁密 峻密
譎密 絕密 絕密 精密
謹密 旌密 膠密 近密
加密 交密 華密 過密
詭密 固密 厚密 櫛密
致密 忠密 詳密 微密
細密 狎密 纖密 泄密
諧密 心密 要密 偃密
嚴密 一密 穩密 宥密
郁密 碎密 私密 堂密
邃密 石密 遒密 清密
蒲密 悄密 密周 秾密
拍密 密科 密游 密書
密如 密伺 妙密 密巧
密議 密指 密制 密楊
密侍 密贍 密詔 密探
密燕 密筱 密用 密蔭
密雨 密博 密事 密拿
密慮 密契 密報 密石
密深 密云 密庸 密商
密榮 密心 密嚴 密排
密言 密陽 密友 密學
密唆 密令 密栗 密啟
密修 密章 湛密 榛密
縝密 整密 仔密 周密
深密 重密 顯密 緒密
窅密 幽密 藻密 隱密
友密 銳密 森密 三密
疏密 樞密 填密 完密
旺密 委密 稀密 圓密
淵密 四密 檀密 閼密
篤密 釘密 調密 低密
叢密 告密 高密 煩密
蹙密 湊密 純密 促密
麤密 稠密 沈密 慎密
機密 幾密 晦密 緘密
護密 寖密 解密 堅密
恭密 伽密 該密 層密
綢密 密徑 密當 密稠
密教 密查 密諗 密命
密移 密親 密司 密量
密欵 密固 靡密 密諱
密地 密姻 密贊 昧密
密舉 密牒 密談 密理
密筩 密使 密林 密付
密疏 密謀 內密 密靜
密擠 密函 密進 密覘
密要 密促 密處 密笈
密告 茂密 密緘 密訣
明密 密爾 悗密 密房
密度 密察 密跡 密恩
密拆 密封 密禱 密達
密差 礱密 冥密 栗密
隆密 朗密 禁密 靜密
緊密 密蒙 密碼 密率
款密 靖密 滿密 邁阿密
精密度 密陀僧 密層層 密札札
密鱗鱗 哈密瓜 波羅密 縮砂密
樞密院 密鏘鏘 密拶拶 密薔薇
密枝節 密蓬蓬 機密房 秘密教
密碼箱 密云龍 密微微 氣密艙
樞密使 告密者 高密袞 高密侯
搭拉密 達拉密 密擠擠 密斯脫
密電碼 密司忒 密葺葺 密茫茫
密叢叢 密度流 密位制 水密門
密匝匝 密麻麻 秘密藏 密封艙
密蹡蹡 密約偷期 密利迦羅 密鑼緊鼓
密云不雨 密密匝匝 密蘇里河 人煙稠密
柔情密意 秋荼密網 親密無間 悄悄密密
慮周藻密 密密稠稠 密詠恬吟 密針細縷
密密麻麻 沈密寡言 兵上神密 保密通信
八音遏密 事以密成 商業秘密 過從甚密
國家秘密 遺傳密碼 淫朋密友 溫情密意
細針密線 文深網密 中俄密約 彤云密布
退藏于密 樞密太尉 水密分艙 人口密度
密密實實 濃圈密點 密不可分 密密搓搓
密歇根湖 密勿之地 密密寂寂 密密層層
密不通風 深山密林 疏密有致 私情密語
絲絲密密 運輸密度 細針密縷 幽期密約
遏密八音 詞嚴義密 沉密寡言 實密似疏
百密一疏 機事不密 河同水密 高山密林
公規密諫 貫微動密 密意幽悰 密密疏疏
密密叢叢 密而不宣 密云水庫 緊鑼密鼓
勞動密集型 波斯細密畫 密西西比河 密歇根大學
瓦爾密戰役 托勒密王國 哈密頓問題 勞動密集工業
技術密集工業 知識密集工業 謀莫難于周密 密克羅尼西亞
寶葫蘆的秘密 羅密歐與朱麗葉 密立根油滴實驗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摘自gyjslw.com
9. “洗心葴密“是什么意思?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這一句講的就非常精到了,可以說是《易經》的名句之一。它說明了什么呢?它說明了我們學易的目的,是要以此來洗滌我們的內心,清洗我們的靈魂。用什么來清洗呢?就是用易道!再準確一點來說,就是通過乾坤二卦所體現出來的精神,來清洗我們的精神、我們的靈魂。前面我們反復說過乾坤二卦的精神,乾卦的精神就是天行健,就是自強不息。當我們做事情有點想偷懶、意志比較消沉的時候,就應該想到乾卦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精神來,自己就應該毫不懈怠、生生不息地去努力。那么當我們做事情時,內心里面亂七八糟的私心雜念冒出來的時候,就要想到坤卦的精神,其核心就是直方正大,就是厚德載物,要讓自己的德蘊深厚起來,心量廣大起來,要有能夠承載天下、胸藏萬物的的精神。摘自gyjslw.com
10. 退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退避三舍、退徙三舍、退步抽身、退避賢路、退歸林下、退食從容、退有后言、退如山移、退藏于密、退食自公、退思補過摘自gyjslw.com
11. 求《周易·系辭》全文及翻譯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者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干,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干,其靜也,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给Q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棺釉唬骸钙堝e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埂竸谥t,君子有終,吉?!棺釉唬骸竸诙环?,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埂覆怀鰬敉?,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回撘舱撸∪酥乱病3艘舱?,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兑住吩唬骸贺撉页耍驴苤??!槐I之招也?!勾笱苤當滴迨?,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陡伞分叨僖皇辛独ぁ分甙偎氖兴?,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兑住窡o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故枪适ト艘酝ㄌ煜轮?,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干,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像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兑住酚兴南?,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棺釉唬骸赣诱?,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棺釉唬骸笗槐M言,言不盡意?!谷粍t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骨?,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兑住凡豢梢姡瑒t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弥^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摘自gyjslw.com
12. 退字開頭的成語
不進則退、
退避三舍、
進退維谷、
進退失據、
急流勇退、
知難而退、
進退兩難、
功成身退、
以退為進、
打退堂鼓、
進退有度、
退思補過、
功遂身退、
旅進旅退、
退食自公、
寸進尺退、
進銳退速、
進退有節、
進退裕如、
鵬摶鹢退、
進退維艱、
不知進退、
逶迤退食、
進退唯谷、
進退存亡、
退藏于密、
進退無據、
退讓賢路、
進道若退、
出處進退
出處進退、
進退惟谷、
進寸退尺、
有進無退、
難進易退、
進退失踞、
進退維亟、
進退惟咎、
進退狼狽、
進退可度、
進退可否、
進退首鼠、
進退無所、
進旅退旅、
進退失圖、
進退無途、
進退路窮、
進退雙難、
進退無依、
進退中繩、
進退兩端、
進本退末、
進退消長、
進退中度、
脫袍退位、
進退履繩、
退如山移、
揮戈退日、
進榮退辱、
進退狐疑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進俯退俯、
進退失所、
進退觸籬、
進退有常、
進退觸籓、
進退跋疐、
進退消息、
進退無門、
進退觸藩、
蚤朝晏退、
進賢退佞、
進退損益、
進退迍邅、
進賢退愚、
退食從容、
進善退惡、
進退無措、
進賢退奸、
進退應矩、
退有后言、
進退為難、
進退亡據、
進退無路、
退步抽身、
進退榮辱、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進退失措、
樂退安貧、
車無退表
不進則退、
退避三舍、
進退維谷、
進退失據、
急流勇退、
知難而退、
進退兩難、
功成身退、
以退為進、
打退堂鼓、
進退有度、
一退六二五、
退思補過、
功遂身退、
旅進旅退、
退食自公、
寸進尺退、
進銳退速、
進退有節、
進退裕如、
鵬摶鹢退、
進退維艱、
不知進退、
逶迤退食、
進退唯谷、
進退存亡、
退藏于密、
進退無據、
退讓賢路、
進道若退摘自gyjslw.com
13. 〝卷之則退藏于密;放之則彌六合〞 這句是什么思
tuì cáng yú mì成語釋義 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成語例句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瞿鳳奴情愆死蓋》:“然皆聽憑心靈指揮,有時退藏于密,方寸間現出四海垓。”摘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