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進斗金的意思是啥
成語“日進斗金”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rì jìn dǒu jīn成語簡拼:RJDJ
成語注音:ㄖˋ ㄐ一ㄣˋ ㄉㄡˇ ㄐ一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大發其財、腰纏萬貫
反義詞:軟囊羞澀、入不敷出
讀音糾正:斗,不能讀作“dòu”。
錯字糾正:進,不能寫作“盡”。
成語出處:《胡雪巖》:“這個職位,一望而知是日進斗金的好差使。” 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形容發大財。
成語用法:日進斗金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造句:我們希望能有日進斗金的好差使
成語“日進斗金”的擴展資料
1. 日進斗金的近義詞日進斗金 相關的近義詞大發其財 腰纏萬貫日進斗金_詞語解釋_詞典【拼音】:[rì jìn dǒu jīn]【釋義】: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形容發大財。
來自gyjslw.com
2. 不可日進斗金什么意思。
日進斗金rì jìn dǒu jīn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形容發大財。
來自gyjslw.com
3. 日進斗金,斗金約合人民幣多少錢?請給出計算過程
1斗=10升19.3kg/L*10L=193kg考慮到元寶堆放時有空隙,大概也就190千克吧。現在的黃金價格大概是170元/克,所以,斗金折合人民幣約190000*170=32300000元=3230萬元人民幣。有點夸張了,也許過去量黃金的斗比10升小。
來自gyjslw.com
4. 日進斗金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啊 每天都會進賬很多錢啊
來自gyjslw.com
5. 日進斗金什么意思
日進斗金
日進斗金【讀音】rì
jìn
dǒu
jīn
【近義詞】
大發其財、腰纏萬貫
【反義詞】
軟囊羞澀、入不敷出
【出
自】《胡雪巖》:“這個職位,一望而知是日進斗金的好差使。”
【解
釋】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形容發大財
【用
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
子】我們希望能有~的好差使來自gyjslw.com
6. 烈火麒麟,日進斗金 是什么意思!
這是烈火麒麟正色嗎?大神門幫我看看吧!
來自gyjslw.com
7. 日進斗金相當于多少錢?
1斗=10升 19.3kg/L*10L=193kg 考慮到元寶堆放時有空隙,大概也就190千克吧。 現在的黃金價格大概是170元/克, 所以,斗金折合人民幣約190000*170=32300000元=3230萬元人民幣。 有點夸張了,也許過去量黃金的斗比10升小。
來自gyjslw.com
8. 日進斗金同義詞
日進斗金的近義詞 :大發其財、腰纏萬貫、財運亨通
來自gyjslw.com
9. 日進斗金,是什么意思?
日進斗金,成語,通俗的意思就是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近義詞】 大發其財、腰纏萬貫【反義詞】 阮囊羞澀、入不敷出【出 自】《胡雪巖》:“這個職位,一望而知是日進斗金的好差使。”【解 釋】形容發大財,十分富有.【用 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例 句】我們希望能有日進斗金的好差事。
來自gyjslw.com
10. 古代人所說“日進斗金”是多少錢啊?
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十升為一斗。《漢書·律歷志上》:“十升為斗,十斗為斛。” 如果一斗是一兩,那么一兩就是十斗了。
來自gyjslw.com
11. 日進斗金翻譯成英文怎么說呢?
這個必須意譯。因為文化底蘊不同,直譯度量衡不同,而且很傻。
另外,不要翻譯成黃金gold,中國古代是黃金貨幣,現在再用就很不合時宜。引申成錢就可以了。
看兩個威例句:
在此后的一段很短的時間里,王女士相信它在日進斗金,因為那時候房價還是在飛漲。
And for a short period, Wang believed she was raking in hundreds of dollars a day for doing nothing, as property prices in the city kept soaring.
目前在美國的眾多行業中都存在就業形勢不景氣的狀況,然而各大會計師事務所卻是日進斗金,生意興隆。
While many professions have been slow to hire, accounting firms have been adding to their payrolls, leading to greater pay and perks for the nation’s bean counters.
所以,raking in hundreds of dollars就算是一種表達,其他的可以按需要的意思描述,比如earn a large quantities of money everyday來自gyjslw.com
12. 日進斗金下一句
大發財日進斗金 再暴富年入百萬
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