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臂之盟怎么讀 割臂之盟的拼音
成語“割臂之盟”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gē bì zhī méng成語簡拼:GBZM
成語注音:ㄍㄜ ㄅ一ˋ ㄓ ㄇㄥ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割臂盟公
成語出處:《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成語用法:割臂之盟作賓語;指男女秘訂婚約。
成語造句:如昭公諱孟子之姓,莊公強(qiáng)割臂之盟,是婚姻之禮廢了,那淫僻之亂莫不從此而生。(清 李汝珍清《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英文翻譯:a secret engagement between lovers
成語“割臂之盟”的擴(kuò)展資料
1. 弱什么什么盟,成語沒有與“弱 盟”相關(guān)的成語!百歲之盟 同“百年之約”。即婚約。 車笠之盟 笠:斗笠。比喻不因為富貴而改變貧賤之交。 城下之盟 指在敵方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服的和約。 割臂之盟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割襟之盟 割襟:指腹為婚時,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訂立下婚約。 攻守同盟 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戰(zhàn)時彼此聯(lián)合進(jìn)攻或防衛(wèi)。現(xiàn)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一致行動。 海誓山盟 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海約山盟 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同“海誓山盟”。 鷺約鷗盟 指與鷺、鷗相約結(jié)盟。比喻隱居者的生活。 嚙血為盟 指咬臂出血,發(fā)誓定盟,以示堅決。 棄好背盟 拋棄友好,違背盟誓。 歃血為盟 歃血:古代會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誠意;盟:宣誓締約。。泛指發(fā)誓訂盟。 松柏寒盟 比喻患難之交。 咬血為盟 指咬臂出血,發(fā)誓定盟,以示堅決。來自gyjslw.com
2. 曹操收買人心的典故成語:割
操刀必割 操:持。手里拿著刀,一定要割物。比喻辦事必須及時。
割臂盟公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
割臂之盟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
割地稱臣 割讓土地,臣服于對方。
割地求和 割讓土地,求得和平。
割肚牽腸 形容非常牽掛,很不放心。
割骨療親 股:大腿。舊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割雞焉用牛刀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割襟之盟 割襟:指腹為婚時,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訂立下婚約。
割席分坐 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
管寧割席 管寧:人名;席:坐臥用的編織物。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
牛刀割雞 殺只雞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鉛刀一割 鉛刀雖不鋒利,偶爾用得得當(dāng),也能割斷東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時也能有點用處。多作請求任用的謙詞。
日削月割 每日每月割讓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心如刀割 內(nèi)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以義割恩 義:道義。用大義割斷私恩。指秉公辦事,不殉私情。
割恩斷義 舍棄恩德,斷絕道義。
割股療親 股:大腿。舊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割股之心 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為了治好病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階級所宣揚的一種愚孝行為。后泛指醫(yī)...
割據(jù)一方 憑借武力割占一個地區(qū),與中央政對立。亦作“各霸一方”。來自gyjslw.com
3. 形容手臂的成語
【把臂入林】:把:指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
【掉臂不顧】:掉:擺動。擺動著手臂,頭也不回。形容毫無眷顧。
【掉頭不顧】:掉:擺動;顧:回頭看,瞻望。擺動著手臂,頭也不回。形容毫無眷顧,態(tài)度堅決。
【斷臂燃身】:斷臂:砍斷手臂。砍斷手臂,燃肉身燈。指做事誠。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奮臂大呼】:用力地?fù)]舞手臂,情緒激昂地高聲呼喊。
【奮臂一呼】:奮臂:高舉手臂。高舉手臂,大聲呼喊。
【割臂盟公】: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股肱耳目】:股:大腿;肱:手臂。舊時指鼎力輔佐帝王的大臣。現(xiàn)比喻十分親近的辦事得力的人。
【股肱腹心】: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股肱之臣】: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金印系肘】:象斗一樣大的金印掛在手臂上。比喻官高位尊,功勛卓著。
【舉首奮臂】:舉:抬起;奮臂:有力地高舉手臂。形容精神奮發(fā)。
【親知把臂】:親知:親人和知心朋友;把臂:握人手臂,比喻親密的朋友。指親人或知心朋友。
【攘臂一呼】:攘:揮動。揮動手臂呼喊(多用在號召)。
【使臂使指】:象使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自如。
【揎拳裸臂】:伸出拳頭,露出手臂。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tài)。
【揎拳裸手】:伸出拳頭,露出手臂。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tài)。
【揎拳攞袖】:伸出拳頭,露出手臂。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tài)。
【折臂三公】: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振臂一呼】:振:揮動。揮動手臂呼喊(多用在號召)。來自gyjslw.com
4. 帶“臂”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帶“臂”的四字詞語有::把臂入林、把臂徐去、割臂之盟、齧臂之好、螳臂搏輪等。
1、把臂入林 [ bǎ bì rù lín ]
基本釋義:把:指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豫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
白話譯文:豫章如果遇到了七賢,一定要相偕去山林歸隱。
2、割臂之盟 [ gē bì zhī méng ]
基本釋義: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莊公結(jié)割臂之盟,是婚姻之禮廢了。”
白話譯文: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將婚姻的禮儀廢除了。
3、把臂徐去 [ bǎ bì xú qù ]
基本釋義:互相挽著胳膊慢慢離開。
例句:欣賞好了滿園的風(fēng)景,老兩口把臂徐去。
4、齧臂之好 [ niè bì zhī hǎo ]
基本釋義:舊時指男女密約婚嫁之事。
出處:清 二石生《十洲春語》卷下:“脩月生與文香甚暱,素有嚙臂之好。”
白話譯文:脩月生與文香關(guān)系很是親近,有密約婚嫁的關(guān)系。
5、螳臂搏輪 [ táng bì bó lún ]
基本釋義: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jìn)。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出處:西漢 劉安《淮南子》:“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者:“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也。其為蟲也知近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莊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勇武矣!”回車而避之。”
白話譯文:齊莊公坐著車子去打獵,忽見路旁有一只蟲子,伸出兩條臂膀似的前腿,要想來阻擋前進(jìn)中的車輪。莊公問駕車的人:“這是什么蟲子?”駕車人答道:“這是一只螳螂,它見車子來了,不知趕快退避,卻還要來阻擋,真是不自量力!”莊公笑道:“好一個出色的勇士,我們別傷害它吧!”說著,就叫駕車的人車子靠邊,讓開它,從路旁走過去。來自gyjslw.com
5. 什么之盟的成語
什么之盟的成語百歲之盟秦晉之盟城下之盟割襟之盟割臂之盟車笠之盟來自gyjslw.com
6. 割臂之盟的介紹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來自gyjslw.com
7. 第一個字是割的成語
割恩斷義 【拼音】:gē ēn àn yì 【釋義】:舍棄恩德,斷絕道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來自gyjslw.com
8. 關(guān)于“盟”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海誓山盟[hǎi shì shān méng]: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出處: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贈妓》:“別淚沒些些,海誓山盟總是賒。”
2、攻守同盟[gōng shǒu tóng méng]: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戰(zhàn)時彼此聯(lián)合進(jìn)攻或防衛(wèi)。現(xiàn)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一致行動。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八回:“可惜后來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與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條約,我恐朝鮮將來有事,中、日兩國,必然難免爭端吧。”
3、割臂之盟[gē bì zhī méng]: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出處:《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4、背約負(fù)盟[bèi yuē fù méng]:違背原來的約定和誓言。指人背信棄義。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五回:“不料后來背約負(fù)盟,移花接木,治晚生心實不甘,故今日行娶來,求太公祖與老父母做主。”
5、百歲之盟[bǎi suì zhī méng]:同“百年之約”。即婚約。
出處:清·李漁《意中緣·先訂》:“他要與小娘子訂百歲之盟,不知可肯相許。”來自gyjslw.com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