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成語「綠蓑青笠」
成語“綠蓑青笠”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lǜ suō qīng lì成語簡拼:LSQL
成語注音:ㄌㄩˋ ㄙㄨㄛ ㄑ一ㄥ ㄌ一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唐·張志和《漁父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綠草編的蓑衣,青竹編的斗笠。形容漁翁的打扮。
成語用法:綠蓑青笠作賓語、定語;形容漁翁的打扮。
成語造句:綠蓑青笠隨時看,勝掛朝中紫綬衣。(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回)
成語“綠蓑青笠”的擴展資料
1. 青蓑笠作者及出處張志和《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稘O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青箬笠,綠蓑衣”的下一句是什么?
“青箬笠,綠蓑衣”的下一句是“斜風細雨不須歸”。
一、全文:
漁歌子 ?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二、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三、賞析: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四、作者介紹:
張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為“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蓑”的拼音是什么?
“蓑”的拼音是[ suō ]
蓑[ suō ]?
“蓑”部首:艸 ? ?
“蓑”筆畫:13
“蓑”部外筆畫:10?
基本解釋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衣?!?。
用草覆蓋。
“蓑”組詞:
雨蓑煙笠[ yǔ suō yān lì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綠蓑青笠[ lǜ suō qīng lì ]:綠草編的蓑衣,青竹編的斗笠。形容漁翁的打扮。
雨蓑風笠[ yǔ suō fēng lì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雨笠煙蓑[ yǔ lì yān suō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蓑蓑[ suō suō ]:①下垂貌。 ②茂盛貌。
蓑笠[ suō lì ]:蓑衣與笠帽。
笠冠蓑袂[ lì guān suō mèi ]:戴竹笠,穿蓑衣。 泛指漁家裝束。
煙蓑雨笠[ yān suō yǔ lì ]:①指蓑衣斗笠兩種雨具。②借指隱者的服裝或隱者優游自適的生活。
寒蓑[ hán suō ]:蓑衣。 因用蔽雨雪,故稱。
漁蓑[ yú suō ]:亦作“ 漁簔 ”。 漁人的蓑衣。
“蓑”造句:以前,200個農戶用收割的蓑衣草(赤頸鶴食物)生產低附加值地墊,現在他們轉而生產高附加值手提包和帽子,向進入胡志明市的游客出售。
蓑衣:
蓑衣是勞動者用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草(民間叫蓑草)編織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樣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后來人們發現棕后也有用棕制作的。蓑衣一般制成上衣與下裙兩塊,穿在身上與頭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這種雨具穿在身上勞動十分方便。蓑衣于1970年代化纖產品的出現而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是用棕片縫成,棕片不透水也不透風,可當衣穿。它不但可以遮風避雨,也可遮羞掩丑。舊社會里,極貧人家,十八歲的姑娘沒有褲子穿,也只好用蓑衣來掩丑避體、遮風擋雨了。有衣穿的人就用它做雨具。蓑衣便是舊社會人們普遍用的雨衣,干活、行路都離不開它。狩獵時它便是最好的’護身服’。名稱來由 起源古老,用一種叫’蓑草’編織的像衣服一樣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思?
意思是: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成語接龍 綠蓑青笠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成語接龍 綠蓑青笠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青箬笠綠蓑衣的作者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張志和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后有感于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于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唐大歷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游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表現了垂釣人什么心境,為什么
出自:張志和漁歌子老漁翁頭戴青竹笠,身披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悠閑自在地垂釣,樂而忘返。聯系作者生平,應為作者艷羨田園,厭惡世俗,寧隱跡世俗,避世不出之意。樓上亦可聯系實際自解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思是什么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箬笠”就是用竹絲和青色箬竹葉編成的斗笠?!八蛞隆笔怯弥参锏那o葉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龍須草(蓑草)為原料,它就是綠色的?!皻w”,回家?!安豁殮w”,是說也不須回家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