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賢”的成語「禮士親賢」
成語“禮士親賢”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禮士親賢成語讀音:lǐ shì qīn xián
成語簡拼:LSQX
成語注音:ㄌ一ˇ ㄕˋ ㄑ一ㄣ ㄒ一ㄢ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親賢禮士、禮賢下士
成語出處: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三折:“禮士親賢急訪求,卑辭枉駕會儒流。”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禮:表示敬意。尊敬有知識的人,親近有才德的人
成語用法:禮士親賢作謂語、賓語;指愛惜人才。
英文翻譯:treat worthy men with courtesy
成語“禮士親賢”的擴展資料
1. 寫出4個關于“禮”的成語◎ 彬彬有禮◎ 頂禮膜拜◎ 禮賢下士◎ 傲慢無禮◎ 先禮后兵◎ 分庭抗禮◎ 知書達禮◎ 禮尚往來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關于“禮”的成語4個
禮尚往來 禮賢下士 分庭抗禮 先禮后兵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含有【誠】【禮】的成語
禮尚往來
禮奢寧儉
禮奢寧簡
禮勝則離
禮失則昏
禮士親賢
禮順人情
禮為情貌
禮無不答
禮下于人,將有所求
禮先一飯
禮先壹飯
禮賢接士
禮賢下士
禮賢遠佞
禮樂崩壞
禮樂刑政
禮儀之邦
禮義廉恥
禮義生富足
禮之用,和為貴
愛禮存羊
卑禮厚幣
等禮相亢
頂禮膜拜
恩禮有加
繁禮多儀
復禮克己
厚禮卑辭
季禮掛劍
暮禮晨參
情禮兼到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縟禮煩儀
詩禮傳家
詩禮發冢
詩禮人家
詩禮簪纓
詩禮之家
詩禮之訓
識禮知書
殊禮異務
先禮后兵
以禮相待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帶有賢字表示贊賞的成語
避讓賢路 避讓:辭職的謙詞;賢路:賢才仕進路。辭官退隱,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 稱賢薦能 稱:稱揚。指重視人才,推舉賢能。 大賢虎變 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比喻居上位者出處行動變化莫測。 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妒能害賢 賢、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賢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妒賢嫉能 妒、嫉:因別人好而忌恨。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 見賢思齊 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敬賢禮士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舉賢使能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舉善薦賢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敬老尊賢 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 進讒害賢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禮賢下士 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分去結交。 求賢若渴 象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舊時指一般人犯錯誤是難免的。 任賢使能 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任人唯賢 賢: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選有德有才的人。 思賢如渴 如渴:如口渴思飲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推賢讓能 推:舉薦;讓:謙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 賢良方正 賢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 賢妻良母 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親。 招賢納士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博弈猶賢 后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妒賢疾能 見“妒賢嫉能”。 古圣先賢 圣:品德智能極高。賢: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賢者。 規賢矩圣 謂效法圣賢。 嫉賢傲士 嫉妒和輕慢有才德的人。 進賢拔能 猶言進賢任能。 進賢黜惡 猶言進賢黜佞。 進賢黜奸 猶言進賢黜佞。 進賢黜佞 進用賢良,黜退奸佞。 進賢達能 猶言進賢任能。 進賢進能 猶言進賢任能。 進賢屏惡 猶言進賢黜佞。 進賢任能 進: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進賢退奸 猶言進賢黜佞。 進賢退佞 猶言進賢黜佞。 進賢退愚 進用賢能,黜退愚懦。 進賢興功 謂薦舉賢士功臣。 進賢用能 同“進賢任能”。 敬賢愛士 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 敬賢下士 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 敬賢重士 見“敬賢愛士”。 舉賢任能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君圣臣賢 君主圣明,臣子賢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內助之賢 妻子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學業、品格方面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 親賢遠佞 佞:巧言諂媚的人。親近有才能的賢人,疏遠阿諛奉承的小人。 求賢如渴 慕求賢人,如渴思飲。形容求賢心情十分迫切。 求賢下士 訪求賢士且禮遇之。 三期賢佞 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后以“三期賢佞”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 賞賢罰暴 猶賞善罰惡。 賞賢使能 尊崇并重用賢能之士。賞,通“尚”。 社會賢達 指不任何黨派而具有廣泛社會聲望的人士。 圣君賢相 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后指宰相。 圣經賢傳 舊指圣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 識才尊賢 能識別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十室容賢 謂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賢人。 使賢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退讓賢路 退讓:辭職的謙詞;賢路:賢才仕進路。辭官退隱,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 推賢進善 推薦賢士,引進好人。 賢母良妻 見“賢妻良母”。 賢身貴體 指身分高貴。 賢賢易色 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選賢舉能 選舉賢人,薦舉能人。 選賢任能 選拔任用賢能的人。亦作“選賢與能”、“選賢舉能”。 選賢與能 選拔任用賢能的人。與,通“舉”。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舉能”。 養賢納士 招養收容有才德的人。 野沒遺賢 見“野無遺賢”。 野無遺賢 民間沒有被棄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賢,人盡其才。 優賢揚歷 亦作“優賢飏歷”。謂敬重賢才,表揚其事跡。 優賢飏歷 見“優賢揚歷”。 踵武前賢 踵:腳跟。武:足跡。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尊賢使能 尊重有賢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 簡賢附勢 〖解釋〗輕視賢良,依附勢。 簡賢任能 〖解釋〗指選用賢能。 納士招賢 〖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愛賢念舊 念:思念。愛慕賢者,懷念故舊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要大量帶有禮字或和字的四字成語!
您所查詢的關鍵詞 為:【 禮 】
成 語 釋 義
知書達禮 有文化,懂禮貌。
以禮相待 禮:禮儀;待:對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先禮后兵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克己復禮 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
詩禮之訓 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詩禮之家 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禮義廉恥 有禮節,講道義,尚廉潔,知羞恥。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范
禮儀之邦 禮儀:禮節和儀式;邦:國家。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
禮賢下士 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分去結交。
來而不往非禮也 表示對別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動將作出反應。
禮尚往來 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禮崩樂壞 指封建禮教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儉不中禮 指節省太過而不合于禮
博文約禮 博: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分庭抗禮 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
長齋禮佛 長齋:終年吃素。形容信佛修行,常年吃齋念佛
頂禮膜拜 虔誠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極點。
導德齊禮 指用道德誘導,用禮教整頓,讓百姓歸服
傲慢無禮 指態度傲慢,不講禮貌
傲慢少禮 態度傲慢,對人不講禮節。
卑禮厚幣 恭敬的禮節,豐厚的財帛。比喻聘請人員的鄭重殷切。
卑辭厚禮 卑:謙抑。指言辭謙遜,禮物豐厚
彬彬有禮 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愛禮存羊 由于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
您所查詢的關鍵詞 為:【 和 】
成 語 釋 義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 :俗語。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
遠來和尚好看經: 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
政通人和 :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一唱一和 :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一倡百和 :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時和年豐 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一團和氣 ;本指態度和靄可親。現也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曲高和寡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塤篪相和 :舊時比喻兄弟和睦。
隨聲附和 和:聲音相應。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么說,就跟著怎么說。
民和年豐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惠風和暢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琴瑟調和 :比喻夫妻恩愛。
渾俗和光 :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此唱彼和 :這里唱,那里隨聲附和。比喻互相呼應。
和風細雨 :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鸞鳳和鳴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舊時常用于祝人新婚。
和而不同: 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和而不唱 贊同別人的意見,不堅持自己的說法。
和璧隋珠 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和藹可親 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和顏悅色 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和如琴瑟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
和氣致祥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和氣生財 指待人和善能招財進寶
和盤托出 和:連同。連盤子也端出來了。比喻全都講出來,毫不保留。
和睦相處 彼此和好地相處。
和光同塵 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和衷共濟 衷:內心;濟:渡。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春風和氣 春天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對人態度和藹可親。
彼唱此和 比喻一方倡導,另一方效仿
彼倡此和 和:附和;應和。比喻一方倡導,別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應。
地利人和 表示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群眾基礎。
風和日暖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風和日麗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倡而不和 倡:同“唱”。和:響應。領唱無人應和。形容有人領導,但無人響應的冷清局面。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趁水和泥 趁:乘便。利用現成的水來攪泥。比喻乘機行事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凌統是凌操的兒子?
是的 凌統 字:公績 時間:189——237(壽49) 籍貫:吳郡馀杭 官職:偏將軍 家庭成員:子:凌烈、凌封,父:凌操 人物傳記: 凌統年方十五歲,孫遂拜凌統為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攝繼父兵。后孫復征江夏,凌統為前鋒,斬黃祖將張碩,搏戰登城,大獲全捷,封為承烈都尉。不久凌統與周瑜等攻曹仁于南郡。其時甘寧在夷陵,為曹仁別軍所圍,周瑜用呂蒙之計,留凌統以拒曹仁,周瑜自分軍救寧,反敗為勝,因功遷為校尉。凌統雖在軍旅之中,卻親賢接士,輕財重義,又愛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統。后從孫往合肥,為軍中右部督。時全軍出陣,前部已發,魏將張遼等卻忽在津北出現,孫遭圍;凌統便率領親近三百人攻入敵圍,捍護孫突走。凌統復還奮戰,左右戰士盡死,自身亦被創,仍攻殺數十人,待孫無事方還。于是拜為偏將軍。嘉禾六年,凌統病卒,時年四十九。孫聞之,哀不能自止,數日減其膳,每言及凌統皆流涕,撫育其孤,又使張承為之作銘誄。 歷史評價: 陳壽:①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②統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③自創業功臣疾病,意之所鐘,呂蒙、凌統最重,然其次矣。 凌統(188-237年),字公績,吳郡余杭人,相傳鸕鳥鎮凌家堂為其故里。父凌操,任孫策部破賊校尉。策死,從孫。建安八年(203)在夏口一戰中,凌操不幸中流矢死。凌統時年15,隨軍征進,奮力搶父尸而歸。孫嘉其勇,又以其父為國殉難,拜凌統為別部司馬,行破賊校尉,使率父部。十三年春,孫進攻江夏,凌統為前鋒,進入右江,斬黃祖部將張碩,升為承烈都尉。后與周瑜等于烏林擊敗曹操兵馬,又升為校尉。在軍旅中親賢禮士,疏財重義,甚受部愛戴。進軍安徽后,拜為蕩寇中郎將,領沛相。又與呂蒙等西取三郡后,回師益陽,進軍合肥,任右部都督。后因護衛孫有功,被封為偏將軍。凌統重鄉情,經過余杭縣時,親自拜見長史故舊,恭敬盡禮病卒時年公49歲。孫聞訊,哀不自止。收養其兩子于宮內,教之讀書騎馬,愛如已出,有賓客來,就說:“此吾虎子也!” 凌操-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揚州]吳郡余杭 [今浙江余杭]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破賊校尉 家族資料 父親 未知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暫無相關資料 子女 凌統 相關人物 孫策 黃祖 甘寧 曾效力過的勢力 吳 凌操- 簡明歷史傳記 凌操,吳郡余杭人。為人俠義有膽氣,孫策鋒起淮南時,凌操多從征伐,常登先冠于軍中,履行先鋒之務。后守永平長,平治山越,使奸猾之徒斂手,遷為破賊校尉。孫統軍后,凌操從討江夏黃祖。軍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中流矢而死(《吳書》載:「甘寧以善射,將兵在后,射殺校尉凌操。」)。 凌操- 簡明演義傳記 凌操,吳郡余杭人。孫策鋒起淮南時,征討吳賊嚴白虎,白虎不敵,奔走余杭,于路劫掠;凌操便與兒子凌統引鄉人殺敗之,父子二人來投孫策,孫策使為從征校尉,同引兵渡江。孫統軍后,凌操從討江夏黃祖。軍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為黃祖部將甘寧流矢而死。 凌操- 歷史年表 凌操,吳郡余杭人。為人俠義有膽氣,孫策鋒起淮南時,凌操多從征伐,常登先冠于軍中,履行先鋒之務。后守永平長,平治山越,使奸猾之徒斂手,遷為破賊校尉。 【公元203年】東漢獻帝建安八年 孫統軍后,凌操從討江夏黃祖。軍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中流矢而死。(《吳書》載:「甘寧以善射,將兵在后,射殺校尉凌操。」) 希望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