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支”「病骨支離」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病骨支離”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病骨支離的介紹、支離的詳細解釋、解析“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一句。、病骨支離紗帽寬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寫出了哪些意思?、病骨支離的成語解析、“支離笑此身”的“笑”用的好不好?為什么?、等
目錄索引:
1:成語“病骨支離”的詞條資料
2:病骨支離的介紹
3:支離的詳細解釋
4:解析“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一句。
5:病骨支離紗帽寬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寫出了哪些意思?
6:病骨支離的成語解析
7:“支離笑此身”的“笑”用的好不好?為什么?
成語“病骨支離”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BGZL
成語注音:ㄅ一ㄥˋ ㄍㄨˇ ㄓ ㄌ一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骨瘦如柴
反義詞:膘肥體壯
成語出處:宋 陸游《病起書懷》:“病骨支離紗帽寬。” www.blwype.cn
成語解釋:支離:殘缺不全,引伸為憔悴、衰殘瘦弱的樣子。形容病中體瘦骨露,衰弱無力。
成語用法:病骨支離作謂語、定語;指人很衰弱。
成語造句: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一章:“老八沉疴在身,病骨支離。”
成語“病骨支離”的擴展資料
1. 病骨支離的介紹病骨支離的成語解釋,其中支離是指:殘缺不全,引申為憔悴、衰殘瘦弱的樣子。形容病中體瘦骨露,衰弱無力。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2. 支離的詳細解釋
1. 分散;分裂。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公為支離之卒,因祝史 揮 以侵 衛 。”杜預注:“支離,陳名。” 竹添光鴻 會箋:“支離,分散也,蓋分為數隊以誤敵。”《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捷獵鱗集,支離分赴。”李善注:“支離,分散貌。” 唐 元稹 《蠻子朝》詩:“部落支離君長賤,比諸夷狄為幽冗。” 前蜀 韋莊 《秦婦吟》:“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
2. 繁瑣雜亂。
(漢 揚雄《法言·五百》:“或問:‘天地簡易而法之,何《五經》之支離?’曰:‘支離蓋其所以為簡易也。’” 汪榮寶 義疏:“支離、支繚,皆繁多歧出之意。” 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一》:“至《世家》雜舉二篇之旨,支離錯亂,不成文理,讀之可以發笑。”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玉函山房輯佚書》:“ 馬 氏既未能深考,而貪多務博,緟復支離,其所輯往往犯此病也。”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三章五:“結果是他的理論盡管不錯,而編出的故事卻是支離強湊,全無生命的了。”)
3. 離奇,虛妄。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顏光祿》:“足下雅秉《周禮》,近忽此義方,詰無形之有,為支離之辯乎?” 唐 柳宗元《與呂恭論墓中石書書》:“今視石文,署其年曰‘永嘉’,其書則今田野人所作也,雖支離其字,猶不能近古。”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趙甌北汪龍莊考史之法》:“讀史者自當奉正史為主,正史而外不妨兼及別史,折衷於一是。凡支離謬誕之談,概從刪削焉。” 聞一多《奇跡》詩:“我也說但為一闋鶯歌便噙不住眼淚,那未免太支離,太玄了,簡直不值當。”)
4. 流離,流浪。
(唐 杜甫《詠懷古跡》之一:“支離西北風塵際,飄泊東南天地間。” 宋 陸游 《書懷》詩:“ 濯錦江 頭成昨夢, 紫芝山 下又新年……支離自笑生涯別,一炷爐香繡佛前。” 清 方苞 《季武子哀辭》:“蹇孤游兮局窄,命支離兮為鬼客。” 清 秋瑾《重上京華甲江題壁》詩:“懊惱襟懷偏泥酒,支離情緒怕聞鶯。”)
5. 謂殘缺而不中用。
(《莊子·人間世》:“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六日之郡初發都>詩內容來自www.blwype.cn
3. 解析“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一句。
不矛盾。在這除夕之夜,多少前塵往事涌上心頭:“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支離,原指形體不全,詩中指流離多病。前句寫心之“寥落”,后句寫身之“支離”。詩人戴叔倫一生行事,抱有濟時之志,而現在不但沒能實現,反落得病骨支離,江湖飄泊,這怎能不感到可笑呢?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4. 病骨支離紗帽寬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寫出了哪些意思?
夸張“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敘事、點題,是詩人詩文自身的寫照“紗帽寬”,一語雙關,既言其病后瘦損,故感帽沿寬松。也暗含被貶官之意,寫出了現實,縱使有滿腔報國之志,也只能身處江湖之遠,客居江邊,無力回天,心中的痛苦與煩惱可見一斑。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5. 病骨支離的成語解析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是淳熙三年(1176)詩人被免去參議官后寫下的。詩人落職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這首詩從衰病起筆,以挑燈夜讀《出師表》結束,所表現的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永不磨滅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猶如漫漫長夜中的一盞心燈,不但使詩歌思想生輝,而且令這首七律警策精粹、靈光獨具,藝術境界拔人一籌。 本詩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詩人被免去參議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寫了此詩,共二首,這里選的是第一首。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著深深的慨嘆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著希望。“位卑未敢忘憂國”成了后世許多憂國憂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勵的名言,這個和病起抒懷一樣。
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6. “支離笑此身”的“笑”用的好不好?為什么?
用得好,是對一生經歷的自我嘲笑。作者追憶往事又回到現實,滿懷無奈、辛酸與不平之氣。(PS:意思差不多就行了)
內容來自www.blwype.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