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恨”的成語「國仇家恨」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國仇家恨”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驪山兵諫亭發生的歷史事件、仇恨的恨怎么組詞、找本古詩詞書籍,要古詩詞,國仇家恨的,和男女情仇的,不要一篇兩篇,要一本,或者作者。、男女主之間有國仇家恨的古代言情小說、什么仇什么恨、國仇家恨同義詞、國仇家恨 什么意思男女主兩朝代間有國仇家恨的古言小說成語猜猜看答案大全帶仇的成語賞析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歌詞中有國仇家恨是什么歌誰能給些大量描寫戰場廝殺,國仇家恨的古詩詞忘國之恨的成語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國仇家恨”的詞條資料
2:驪山兵諫亭發生的歷史事件
3:仇恨的恨怎么組詞
4:找本古詩詞書籍,要古詩詞,國仇家恨的,和男女情仇的,不要一篇兩篇,要一本,或者作者。
5:男女主之間有國仇家恨的古代言情小說
6:什么仇什么恨
7:國仇家恨同義詞
8:國仇家恨 什么意思
成語“國仇家恨”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guó chóu jiā hèn
成語簡拼:GCJH
成語注音:ㄍㄨㄛˊ ㄔㄡˊ ㄐ一ㄚ ㄏㄣ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國恨家仇
成語出處: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九回:“孩子,想當初你姑爹……也是為了報國仇家恨呀!”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成語解釋: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
成語用法:國仇家恨作賓語;指共同的仇恨。
成語造句:她忍著國仇家恨,被迫去應酬他
英文翻譯:national enmity and family harted
成語“國仇家恨”的擴展資料
1. 驪山兵諫亭發生的歷史事件1936年12月,蔣介石置全國民眾日益高漲的抗日救國呼聲于不顧,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并親自跑到西安督戰,兵分四路欲一舉消滅我駐陜甘寧將北上抗日的紅軍。這無疑加劇了國民黨內部抗日派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與蔣介石的矛盾。張、楊多次進諫無效。為民族大義,為國仇家恨,張、楊聯手發動兵變。 12月12日凌晨,張、楊帶兵對華清池形成包之勢,下榻于華清池五間廳的蔣介石被槍聲驚醒,在兩名侍衛攙扶下從后窗倉皇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內,后來被搜山部隊發現扶下山,送往西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蔣介石藏身處十分險要,一條狹長的幾乎直上直下的石縫,如今也只有年輕人能攀著固定好的鐵鏈子氣喘吁吁地爬上去,上面的洞不過是石壁略凹進去一點,勉強能立人。很難想象當年45歲的蔣介石,穿睡衣、拖鞋(有一只早跑掉了)在寒夜里怎么跑出這么遠的路,爬上這么險的石縫。這一天對蔣介石而言,當是平生最痛苦、最恥辱、最恐懼的一天,但對我們中華民族而言,卻是一個永載史冊、改變中國命運的偉大轉折點。 “西安事變”在國際和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多方周旋下得以和平解決,由此促成的第二次國共合作,不僅使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共產黨及紅軍(八路軍)獲得迅速發展、壯大的最佳契機,最終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登驪山兵諫亭,人們緬懷張學良、楊虎城將軍,亦對此亭數易其名而感慨系之:該亭始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發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氣亭”(為蔣介石歌功頌德);解放后,更名為“捉蔣亭”,個中的春秋筆法頗值得品味。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再次易名為“兵諫亭”,并恢復國民黨政要當年題詞的摩崖石刻,客觀再現那一段歷史。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2. 仇恨的恨怎么組詞
憤恨、
惱恨、
嫉恨、
悔恨、
仇恨、
怨恨、
忌恨、
懷恨、
可恨、
解恨、
赍恨、
含恨、
愧恨、
泄恨、
憎恨、
厭恨、
恨人、
銜恨、
遺恨、
雪恨、
恨事、
飲恨、
抱恨、
痛恨、
記恨、
懊恨、
悵恨、
慚恨、
哽恨、
積恨、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3. 找本古詩詞書籍,要古詩詞,國仇家恨的,和男女情仇的,不要一篇兩篇,要一本,或者作者。
主要寫國仇家恨的詩人或者詞人有:屈原、杜甫、李煜、陸游、辛棄疾、陳亮、張孝祥、文天祥、虞集、夏完淳主要寫男女情仇的詩人詞人有:長官儀、王建、柳永、秦觀、周邦彥、姜夔、吳文英、李清照。。。之所以唐朝詩人少,一是盛唐氣象,很少有一本都寫國仇家恨或者男女情仇的,唐朝想看一本男女情仇基本都找宮體詩人。而宋詞是婉約占優勢,寫男女之情的多,再加上國家一直處于憂患中,國仇家恨也不少。有的詩人詞人雖然有傳世名作,但作品太少,不符合你“一本”的要求,就不列出來了。你在上面這些詩人中搜他們的作品吧。來自www.blwype.cn
4. 男女主之間有國仇家恨的古代言情小說
綰青絲陌上花猶記驚鴻照影凰摘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5. 什么仇什么恨
報仇雪恨、新仇舊恨、深仇大恨、千仇萬恨、國仇家恨、深仇積恨www.blwype.cn
6. 國仇家恨同義詞
國仇家恨【拼音】: guó chóu jiā hèn【近義詞】: 國恨家仇【反義詞】: 廉潔奉公【意思】: 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出處】: 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九回:“孩子,想當初你姑爹……也是為了報國仇家恨呀!”本內容來自www.blwype.cn
7. 國仇家恨 什么意思
國仇家恨,成語,意思是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九回:“孩子,想當初你姑爹……也是為了報國仇家恨呀!”摘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8. 男女主兩朝代間有國仇家恨的古言小說
瞬間想到天下歸元的《凰》!!
內容介紹:
皇更替,如浪淘沙。他為當朝風流皇子,志在天下,陷太子,奪尊位,與諸皇子在傾軋與被傾軋中不斷浮沉。
她是被逐高門之女,立誓出頭,不甘于被母親忽視、被家人驅逐,隱姓埋名于青樓,風云漸起于朝野。利益之爭,天下逐鹿,城府深藏的親王和年少鋒芒的臣子不斷光芒碰撞,相互排斥卻又不自禁相互吸引。
而當彼此的心漸漸向對方敞開,邂逅的卻是命運徹骨的森涼。
一場前朝遺孤案,顛覆十六年隱忍的秘密,她以為的被棄其實只是親人用命換來的保護和成全,等到懂得珍惜和理解,面對的已是親人盡亡的結局。
去難挽,愛情亦無法種植于對立的血脈之中,當她前朝皇族遺孤的身份被相愛的他揭露,愛恨是非,從此永在路中。
偶爾惡搞
他不愛她,她也不愛他。
他勢必要踹倒她,她一定會踐踏他。
他不想娶了她,她絕對不要他。
…如果有一天洞房了,那一定要她在上,壓著他。
這是正劇
皇更替,如浪淘沙。
此處有倍受傾軋卻雄心深潛的他。
彼處有身世成謎卻暗藏禍心的她。
奪了誰的國,成了誰的家?
誰在皇之上設了黃泉,拖了彼此一同顛覆天下?
誰在九重宮闕兩兩凝望,聽兵戟暗啞,綻相思如花。
誰含笑飲鴆,換了心口一點朱砂。
這一場亂世傾滅的繁華,他不肯退場,她還沒唱罷。
呀呀……到底是她亂紅塵,還是紅塵亂她?
據說還要有小劇場
-寧弈-
“賤妾敬獻此杯,祝賀王爺家族三百七十二人,今日同赴黃泉醉生夢死。”她十指纖纖,擎金樽一盞,笑得溫軟。
“我的余生,只想操心你。”
=======
-顧南衣-
“我要你走出困你的牢籠,我要你看見這世界不僅僅就是你眼前那一尺三寸地,我要你不要總做著套中人每碗肉必須得八塊,我要你學會用目光正視我,我要你懂得哭懂得笑懂得計較和爭吵,懂得,愛。”
=======
-赫連錚-
知微,我總在這里等著,你不過來,不讓我過去,那么我就在這里,你且記得,累了的時候,退后一步,回頭看,我在這里。
【以上神馬都是浮云,具體劇情在這里】:
就是一個關于復國和奪位過程中處于敵對的男女們踩倒與反踩倒離間與反離間挑撥與反挑撥動情與抗拒動情說起來很簡單看起來似乎有點糾結的故事。
==================
滿意請~摘自www.blwype.cn
9. 成語猜猜看答案大全帶仇的成語
帶仇字的成語
· 以仇字開頭的成語 · 以仇字結尾的成語
敵愾同仇 恩將仇報
反目成仇 公報私仇
國仇家恨 疾惡如仇
借交報仇 苦大仇深
舊恨新仇 舊仇宿怨
刻骨仇恨 貿首之仇
親痛仇快 切骨之仇
深仇重怨 深仇大恨
視如寇仇 同仇敵愾
血海深仇 新仇舊恨
不解之仇 官報私仇
嫉惡若仇 解劍拜仇
借客報仇 借身報仇
九世之仇 靦顏事仇
認仇作父 深仇宿怨
同仇敵慨 同業相仇
雪恥報仇 報仇雪恥
不記前仇 嫉惡如仇
報仇雪恨 靦顏事仇
報仇心切 舉仇舉子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10. 賞析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酒喝的微熏,思路更敏捷、胸懷更寬廣、膽識更過人、兩鬢即使有白發,又算得了什么www.blwype.cn
11. 歌詞中有國仇家恨是什么歌
歌曲:?武將?
歌手:?姜玉陽?
詞:姜玉陽
曲:姜玉陽
歌詞:
手中槍 揮四方 背上弓 不說謊
胯下馬 蹄聲揚 身上甲閃亮
心上人 癡癡語 淚梳妝 送君郎
天若佑 捷報傳 耳語共夕陽
身為武將 鎮守邊疆
遠離家鄉 投入沙場
退敵無數 或傷或亡
心無雜念 護我國幫
敵方的主將 出現在前方
沖破我兒郎拼死抵擋
催馬收金槍 背后弓上掌
國仇家恨凝聚于箭芒所向
戎馬一生斷纏綿 雁過留聲遠
來世割卻英雄膽 只赴伊人約
轉時光 少年郎 只顧歡喜莫悲傷
手中琴 聲悠揚 戰鼓不再響
盼有伊人伴著你 千千萬 掛心上
莫留千古痛一場 呵啊 呵啊
身為武將 鎮守邊疆
遠離家鄉 投入沙場
退敵無數 或傷或亡
心無雜念 護我國幫
敵方的主將 出現在前方
沖破我兒郎拼死抵擋
催馬收金槍 背后弓上掌
國仇家恨凝聚于箭芒所向
敵方的主將 出現在前方
沖破我兒郎拼死抵擋
催馬收金槍 背后弓上掌
國仇家恨凝聚于箭芒所向
身為武將 鎮守邊疆
心無雜念 護我國幫
歌曲:李云龍
演唱:冷漠
作詞:玉鐲兒 作曲:陳偉
凡我國土 寸土必爭
天下興亡的重任
槍林彈雨 九死一生
血染軍裝的青春
揚我軍威 血的長城
國仇家恨的征程
千里奔 亮劍人生
馬革裹尸寫忠誠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一身肝膽照乾坤
軍旗飄飄大風吹
誓將敵寇趕出家門
狹路相逢勇者勝
我們都是中國軍人
落雪紛紛滿江紅
熱血鑄就中華魂
凡我國土 寸土必爭
天下興亡的重任
槍林彈雨 九死一生
血染軍裝的青春
揚我軍威 血的長城
國仇家恨的征程
千里奔 亮劍人生
馬革裹尸寫忠誠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一身肝膽照乾坤
軍旗飄飄大風吹
誓將敵寇趕出家門
狹路相逢勇者勝
我們都是中國軍人
落雪紛紛滿江紅
熱血鑄就中華魂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一身肝膽照乾坤
軍旗飄飄大風吹
誓將敵寇趕出家門
狹路相逢勇者勝
我們都是中國軍人
落雪紛紛滿江紅
熱血鑄就中華魂
熱血鑄就中華魂摘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12. 誰能給些大量描寫戰場廝殺,國仇家恨的古詩詞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戎機:指戰爭。若飛:象飛一樣。○南朝梁·橫吹曲辭《木蘭詩》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
旗彩:旗上的彩繪。地暗:大地陰暗潮濕。鼓聲:戰鼓之聲。○南朝陳·江總《雨雪曲》
但得將軍能百勝,不須天子筑長城
○唐·胡皓《大漠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唐·王維《老將行》
身經大小百余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麾huī下:部下。偏裨pí:偏將和裨將。○·王維《隴頭吟》
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髑髏:死人的頭骨。○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
邊烽;邊界烽火,指邊警。○唐·盂浩然《送陳七赴西軍》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指出征將士。刁斗:軍用炊具。公主琵琶:漢朝公主遠嫁烏孫國時彈奏琵琶曲調,樂調哀怨。○唐·李頎《古從軍行》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玉門被遮:《史記·大宛傳》載:漢武帝太初元年,軍攻大宛不利,武帝命人阻斷退入玉門關之路,下令軍士死戰。逐:跟隨。輕車:武帝時有輕車將軍。○唐·李頎《古從軍行》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羌笛:邊疆地區常用的樂器。出塞聲:邊疆的樂曲。○唐·李頎《古意》
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
榆關:邊塞。單chán于:漢時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唐·王昌齡《從軍行》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騮 馬:驊騮,駿馬。○唐·王昌齡《出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轅門:營門。這兩句寫沙漠地區風揚塵土,天昏地暗,軍隊半卷持紅旗,涌出軍營。○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穿金甲:磨透鐵甲。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羅布泊西。這里泛指侵擾西北地區的敵人。○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洮táo河:是黃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肅臨洮縣。吐谷yù渾:鮮卑族中一支的首領,這里指敵酋。○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唐·王昌齡《出塞》(又作李白詩,題為《軍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夜光杯:用玉制成的精美酒杯。前兩句說:正在見酒想喝之時,軍中已奏起琵琶安排宴飲。后兩句表現了戰士們悲壯的心情,一說表現了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豪放氣概。○唐·王翰《涼州詞》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洗兵:洗刷兵器。條支:古西域國名,即唐時的大食。兩句極寫出兵廣遠。○唐·李白《戰城南》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唐·李白《蜀道難》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驛yì使:送信的人。發:出發。絮:整理縫制。○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
有限:有限度。○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制:制止。侵陵:侵擾,侵略。○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平沙:平坦的沙地。萬幕:成千上萬的帳幕。部伍:各部隊伍。見招:被招集。○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寂寥:寂靜無聲。○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悲笳敷聲動,壯士慘不驕
悲笳:悲切的號角聲。兩句說號角聲音悲切,戰士心情沉重。○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群胡:指安史叛軍。○唐·杜甫《悲陳陶》
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
《關山月》:漢樂府橫吹曲名,是士兵傷別、懷念故鄉的曲調。萬國,即萬方。草木風:即“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意。○唐·杜甫《洗兵馬》
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
故國:故鄉。鼓鼙pí:戰鼓,借指戰爭。○唐·杜甫《出郭》
健兒寧斗死,壯士恥為儒
斗:戰斗。儒:讀書人。打仗時須用長槍利劍,不能用筆,故曰“恥為儒”。○唐·杜甫《送蔡希魯都尉還隴右,寄高三十五記》
身輕一鳥過,槍急萬人呼
○唐·杜甫《送蔡希魯都尉還隴右,寄高三十五書記》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轔lín轔:兵車隆隆聲。蕭蕭,戰馬嘶鳴聲。行人:出發的士兵。○唐·杜甫《兵車行》
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軍聲,軍隊作戰喊殺聲。○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戰格:作戰時防御用的障礙物。逾:越。○唐·杜甫《潼關吏》
百萬攻一城,獻捷不云輸
捷:勝利。不云輸:不報告敗績。○唐·杜甫《遣懷》
汗馬牧秋月,疲卒臥霜風
汗馬:馬因奮戰而出汗。疲卒:士兵因苦戰而疲勞。○唐·劉灣《出塞曲》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轅門:軍營門。風掣chè:風吹動如牽引。翻:飄動。○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伐鼓:擊鼓。陰山:泛指邊地的山。這兩句形容軍威聲勢雄壯,地動山搖。○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
○唐·岑參《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
風頭如刀面如割
○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
萬鼓哇殷地,千旗火生風
殷地:使大地震動。兩句寫軍威雄壯,萬鼓齊鳴,如雷聲震動大地,千旗飄揚似風揚火勢。○唐·高適《塞下曲》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來解圍
恩遇:朝廷特別優惠的待遇。恒:常。○唐·高適《燕歌行》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死節:節,節操;為保衛祖同而死。豈顧勛:哪里是為了功名。○唐·高適《燕歌行》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后句寫將軍遠離前線尋歡作樂。○唐·高適《燕歌行》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兩句寫行軍隊伍中傳出嘹亮的笛聲,一行紅旗在天山白雪映照之中直上山顛。○唐·陳羽《從軍行》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金河:即黑河,唐時設金河縣,故址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五關:即甘肅玉門關。馬策:馬鞭。刀環:刀柄上的銅環。這兩句說每年不是守金河就是守玉關,天天只有馬鞭和戰刀伴隨自己。○唐·柳中庸《征人怨》
更催飛將追驕虜,奠遣沙場匹馬還
莫遣句:不要讓敵人有一個逃回。○唐·嚴武《軍城早秋》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單chán于:漢時匈奴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唐·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揚新令:發布新命令。○唐·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
就盡:將近覆滅。卒:兵卒。日滋:日漸增多。師:軍隊。○唐·韓愈《張中傳后敘》
將軍夸寶劍,功在殺人多
○庸·劉商《行營即事》:“萬姓厭干戈,三邊尚未和。~。”
黃塵滿面長須戰,白發生頭未得歸
○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
以兵為仁義,仁義生刀頭。刀頭仁義腥,君子不可求
兵:刀兵,指戰爭。○唐·孟郊《寒溪》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吳鉤:刀名,此指軍刀。關山五十州州:指當時唐王朝不能控制的地方。○唐·李賀《南園十三首》:“~。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甲光句:鎧甲在陽光照耀下閃光。○唐·李賀《雁門太守行》
回期直待烽煙靜,不遣征衣有淚痕
烽煙靜:指戰爭結束。不遣:不使。○庸·高駢《南征敘懷》
戰鼓聲未齊,烏鳶已相賀
鳶yuān:一種猛禽,俗稱老鷹。兩句說戰鼓剛起,戰斗還沒開始,烏鴉和老鷹就憑經驗知道將有許多尸體供它們啄食了。暗示戰爭的頻繁和殘酷。○唐·于洲洲《塞下曲》
朔風吹雷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朔風:北風。刀瘢bān:刀上留下的累累瘢痕。飲馬長城窟:古樂府有“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句,此句由此化來。○唐·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同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解甲:卸去盔甲,即投降。○五代后蜀·花蕊夫人《述國亡詩》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燕yān然:山名。勒:刻石。燕然未勒:謂沒有破敵立功。《后漢書·竇憲傳》記載竇憲迫北單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還。○宋·范仲淹《漁家傲》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羌管:即羌笛。悠悠:悠揚。○宋·范仲淹《漁家傲》
三軍甲馬不知數,但見銀山動地來
銀山:形容眾多土兵鎧甲閃閃發光。○宋·陸游《出塞曲》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宋·陸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狂胡:指金兵。草:起草。○宋·陸游《觀大散關圖有感》
欲傾天上河漢水,凈洗關中胡虜塵
河漢:銀河。塵:戰爭煙塵。○宋·陸游《夏夜大醉,醒后有感》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宋·岳飛《滿江紅·寫懷》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明·戚繼光《馬上作》
有道伐無道,無德讓有德
○《三國演義》第八回
毋為戎首,不亦善乎
毋:不。戎首:指發動戰爭的禍首。○《禮記·檀弓》
洗兵海島,刷馬江洲
洗兵:洗刷兵器。刷馬,刷凈馬身。兩句意謂洗凈兵器和戰馬,停止戰爭。○晉·左思《魏都賦》
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
天河:銀河。洗甲兵:洗刷兵器。兩句說怎么能夠挽銀河之水,洗凈兵器而停止戰爭。○唐·杜甫《洗兵馬》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兵氣:戰爭景象。銷:化。○庸·常建《塞下曲四首》
銷兵鑄農器,今古歲方寧
兵:兵器。○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焉得鑄甲作農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甲:盔甲。○唐·杜甫《蠶谷行》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胡馬窺江:1161午,金主完顏亮揮兵南侵,直至長江北岸。廢池喬木:荒廢的城池和占老的大樹。言兵:談論戰事。○宋·姜夔《揚州慢》本內容來自www.blwype.cn
13. 忘國之恨的成語
關于國恨的成語『國仇家恨』『拼音』 guó chóu jiā hèn『首拼』 gcjh『釋義』 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康熙字典』 國、仇、家、恨。『出處』 無『示例』 無摘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