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精品国产亚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成語“財好”「貪財好賄」

2025年03月20日成語大全380

本頁導(dǎo)讀:此網(wǎng)頁介紹成語“貪財好賄”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nèi)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kuò)展資料:形容人不貪財?shù)某烧Z有哪些?、形容人貪財?shù)某烧Z、出家人不貪財越多越好是什么意思?、對貪官的諷刺成語有哪些?、。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quán)、貪色的人、向往美好生活和貪財?shù)膮^(qū)別?、中國古代貪財人描寫人物不貪財?shù)脑~語有哪些?只為金錢利益的人太壞了這么形容形容人貪圖錢的四字成語?有沒有不貪財?shù)暮妙I(lǐng)導(dǎo)等

目錄索引:
1:成語“貪財好賄”的詞條資料
2:形容人不貪財?shù)某烧Z有哪些?
3:形容人貪財?shù)某烧Z
4:出家人不貪財越多越好是什么意思?
5:對貪官的諷刺成語有哪些?
6:。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quán)、貪色的人
7:向往美好生活和貪財?shù)膮^(qū)別?
8:中國古代貪財人

9:描寫人物不貪財?shù)脑~語有哪些?

10:只為金錢利益的人太壞了這么形容

11:形容人貪圖錢的四字成語?

12:有沒有不貪財?shù)暮妙I(lǐng)導(dǎo)

成語“貪財好賄”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貪財好賄
成語讀音:tān cái hào huì
成語簡拼:TCHH
成語注音:ㄊㄢ ㄘㄞˊ ㄏㄠˋ ㄏㄨㄟ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差小官體察民情,因傅彬貪財好賄,犯刑憲負(fù)累忠臣。”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成語解釋:賄:賄賂。貪圖財物和喜歡賄賂
成語用法:貪財好賄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成語造句:明·無名氏《桃園結(jié)義》第一折:“因本州官吏貪財好賄,酷害黎民,常有不忿之意。”

成語“貪財好賄”的擴(kuò)展資料

1. 形容人不貪財?shù)某烧Z有哪些?
飲馬投錢、脂膏莫潤、脂膏不潤、拾金不昧、路不拾遺
1、飲馬投錢
【解釋】:比喻為人廉潔,不損公肥私。
【出自】:唐·徐堅《初學(xué)記》卷六引《三輔決錄》:“安陵清者有項仲仙,飲馬渭水,每投三錢。”
為人十分清廉的安陵人項仲山,清廉得讓人發(fā)笑。每次在渭河給馬喂水時,都要投入3枚銅錢,表示不敢妄取占便宜。
【近義詞】貪污舞弊
2、脂膏莫潤 
【注音】:zhī gāo mò rùn
【解釋】:比喻為官廉以自守,不改清操。同“脂膏不潤”。
【出自】:清白自守,脂膏莫潤。清人王昶《金石萃編·隋趙芬碑》
自己堅守清白,不改清操。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廉潔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近義詞】脂膏不潤
3、脂膏不潤
【解釋】:比喻為人廉潔,不貪財物。
【出自】: 夏衍 《秋瑾傳》第一幕:“你不僅是一個有責(zé)的匹夫,而且是一個吃了國家俸祿、吃了民間脂膏的官吏。”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4、拾金不昧
【解釋】:金:原指錢財,現(xiàn)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并不隱瞞下來據(jù)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會風(fēng)尚。
【出自】:清·《歧路燈》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從小養(yǎng)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路不拾遺
【反義詞】敲榨勒索、見財起意、貪得無厭、財迷心竅、敲詐勒索
5、路不拾遺
【解釋】: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
【出自】:戰(zhàn)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國家沒有盜賊,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
【語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
【近義詞】夜不閉戶、道不拾遺、拾金不昧、霽月光風(fēng)
【反義詞】見財起意、巧取豪奪、神州陸沉、渾水摸魚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2. 形容人貪財?shù)某烧Z
【見錢眼紅】:看到錢財,眼睛就紅了。形容人貪財。同“見錢眼開”。
【見錢眼開】:看到錢財,眼睛就睜大了。形容人貪財。
【濫官污吏】:濫官:貪官。舊稱貪財納賄的官吏。
【利欲熏心】: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舍命不舍財】:情愿丟掉生命也要保住錢財。比喻過分貪財,非常吝嗇。
【刀頭舔蜜】:舔:用舌頭接觸東西或取東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貪財好色,不顧性命。
【簠簋之風(fēng)】: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fēng)氣。
【貪墨之風(fēng)】:貪墨:貪財。貪圖財利的風(fēng)氣。形容吏治腐敗。
【貪污狼藉】:謂貪財納賄,行為不檢,聲名敗壞。
【一錢太守】:比喻值得稱贊的廉潔的官吏。或譏諷那些貪官污吏貪財。
【脂膏不潤】:比喻為人廉潔,不貪財物。
【勢欲熏心】:勢:勢;欲:欲望;熏:侵。貪財勢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貪夫徇利】:徇:通“殉”,以身從物。貪財?shù)娜藶樨斃兔P稳萑藧圬斎缑?br>【貪吏猾胥】:猾胥:狡詐的小官。貪財狡詐的小官吏。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3. 出家人不貪財越多越好是什么意思?
出家人視金錢如糞土 他說越多越好 就直等于他想要很多糞土那你就多給他點吧 你懂的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4. 對貪官的諷刺成語有哪些?
貪財無厭、貪財無義、愛勢貪財、貪財好色、貪財賤義
一、貪財無厭 [ tān cái wú yàn ]
解釋:厭:滿足。貪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指反動的統(tǒng)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饜,忿類無期。”
譯文:貪婪沒有滿足,對一類人沒有期待。
二、貪財無義 [ tān cái wú yì ]
解釋: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tǒng)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甚有心向他。”
譯文:十娘見老板娘貪財不義,長有從善良的愿望,又見李公子忠厚誠懇,很有心地偏向他。
三、愛勢貪財 [ ài shì tān cái ]
解釋:喜愛勢,貪求財富。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yǎng)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四、貪財好色 [ tān cái hào sè ]
解釋:貪圖私利,喜好女色。
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高帝紀(jì)》:“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
譯文:劉邦以前在函谷關(guān)以東時,貪圖私利,喜好女色。
五、貪財賤義 [ tān cái jiàn yì ]
解釋:賤:輕視;義:道義。貪圖錢財,輕視道義。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jì)·元帝永光二年》:“今天下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
譯文:現(xiàn)在天下的習(xí)俗,貪圖錢財,輕視道義,喜好聲色,喜歡奢侈www.blwype.cn
5. 。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quán)、貪色的人
貪財?shù)臍v史人物:
東漢時期外戚梁冀家財三十億 ,梁冀是東漢安定烏氏(今甘肅平?jīng)鑫鞅保┤耍鲞^大將軍。在朝廷里橫行二十幾年,人稱“跋扈將軍”。恒帝把他的財產(chǎn)進(jìn)行拍賣,得到30多億銀錢,相當(dāng)于當(dāng)時國家稅收的一半。
蔡京,宋朝的最大貪官是北宋奸相蔡京。他生活腐化,奢糜,蔡京最愛吃蟹黃包子,一頓蟹黃包子據(jù)說相當(dāng)于當(dāng)時數(shù)百戶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一年的收入。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宋朝相之一、書法家。北宋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人,熙寧三年進(jìn)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后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后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達(dá)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dāng)十大錢。北宋末,太學(xué)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后,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于潭州。
朱勔(1075—1126),蘇州(今江蘇)人。宋朝大臣,為“六賊”之一。因父親朱沖諂事蔡京、童貫,父子都任有官職。當(dāng)時宋徽宗垂意于奇花異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進(jìn)獻(xiàn),并逐年增加。政和年間,在蘇州設(shè)應(yīng)奉局,摩費官錢,百計求索,勒取花石,用船從淮河、汴河運入京城,號稱“花石綱”。此役連年不絕,百姓備遭涂炭,中產(chǎn)之家全都破產(chǎn),甚至賣子鬻女以供索取。方臘起義時,即以誅殺朱勔為號召。朱勔在奉迎皇帝的同時,又千方百計,巧取豪奪,廣蓄私產(chǎn),生活糜爛。欽宗即位,將他削官放歸田里,后又流放到循州關(guān)押,復(fù)造使將他斬首處死。
張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鳳翔府成紀(jì)人。宋朝將領(lǐng),曾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并稱南宋中興四將,后轉(zhuǎn)主和,成為謀殺岳飛的幫兇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寵。晚年封清河郡王,顯赫一時。張俊極得皇帝恩寵。但這位張俊將軍并不是靠殺敵報國來著稱于史的,他是靠貪婪和他占據(jù)的巨大財富而聞名于世的。大肆兼并土地,占有了巨額田產(chǎn),成為古往今來罕見的大地主,號稱 占田遍天下,而家積巨萬。張俊家共有良田一百多萬畝,每年收租米六十萬石以,相當(dāng)于南宋最富庶的紹興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通過巧取豪奪,張俊還占有了大批園苑、宅第,僅所收房租一項,每年就多達(dá)七萬三千貫錢,也就是僅房租一項,就年收入七億三千萬文錢。
陳自強(qiáng):字勉之。宋朝宰相,貪官。福建長樂人。淳熙五年 ?戊戌進(jìn)士。慶元初以曾為相韓侂胄童蒙師,累擢右正言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右丞相,顯貴無比。
劉觀 ,雄縣人,明太祖朱元璋對貪官污吏的懲治十分殘酷,貪污60兩銀子的官員就要被剝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門公座旁以警誡繼任者。此法在當(dāng)時收到一定效果。到了明宣宗時,最大的貪污犯竟是經(jīng)歷了四代皇帝、資歷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劉觀。劉觀執(zhí)法犯法,大肆貪污受賄。在他影響下,御史們個個貪婪無比。宣德三年六月罷朝后,宣宗召大學(xué)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詢問,現(xiàn)在朝廷里哪個官員最腐敗?楊榮毫不猶豫地說是劉觀。宣宗立即下詔,命劉觀巡視河道,實際上把他調(diào)離了御史位置。嗅覺靈敏的御史們立即聞風(fēng)而動,紛紛彈劾劉觀及其子劉輻。宣宗大怒之下準(zhǔn)備處死劉觀父子,后在楊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貶二人到遼東戍邊。劉觀最后死在遼東。
劉瑾(1451—1510),陜西興平人,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jiān)劉順收養(yǎng),后凈身入宮當(dāng)了太監(jiān),從此改姓劉。弘治年間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寵愛,數(shù)次升遷,官拜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掌后趁機(jī)擅朝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為“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劉瑾被捕后,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shù)百萬兩,并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他被認(rèn)為是當(dāng)時的“世界首富”。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被判以凌遲。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清朝乾隆年間的官員、商人。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qiáng)干,為官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wù)之便,結(jié)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jīng)營工商業(yè),開設(shè)當(dāng)鋪七十五間,設(shè)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yè)往來。和珅曾擔(dān)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guān)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文華殿大學(xué)士,其職務(wù)主要包括內(nèi)閣首席大學(xué)士、領(lǐng)班軍機(jī)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nèi)務(wù)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步軍統(tǒng)領(lǐng)等數(shù)十個重要職務(wù)。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 。
貪的歷史人物: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中國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yuǎn)親,入秦宮為宦官,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趙高發(fā)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結(jié)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shè)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秦始皇大兒子扶蘇的兒子)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shè)計殺掉,誅夷三族。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長平王李叔良曾孫。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 ,早年歷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yè)、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后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開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后進(jìn)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仆射。天寶十一年十一月,李林甫病逝,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后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沒家產(chǎn),子孫流放。李林甫擔(dān)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dǎo)致綱紀(jì)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rèn)為是使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關(guān)鍵人物之一。
李輔國(704年―762年),唐肅宗時當(dāng)宦官,唐朝第一個當(dāng)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hù)國,后改輔國,相貌奇丑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后,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并改名為輔國。之后又因擁立代宗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大在握后李輔國更加為所欲為,最后被人刺殺身亡。追贈太傅,謚號為丑。
秦檜(1090年-1155年),字會之,漢族,生于黃州,籍貫江寧。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秦檜在南宋朝廷內(nèi)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fù);同時結(jié)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史彌遠(yuǎn)(1164年—1233年),字同叔。明州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南宋中期相、右仆射史浩之子。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jìn)士及第。史彌遠(yuǎn)在兩朝擅共二十六年,一直得到宋寧宗﹑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其親信七人,被時人稱為“四木三兇”。史彌遠(yuǎn)等對金采取屈服妥協(xié),對南宋人民則瘋狂掠奪。他招納賄,貨賂公行。還大量印造新會子,不再以金﹑銀﹑銅錢兌換,而只以新會子兌換舊會子,并且把舊會子折價一半。致使會子充斥,幣值跌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紹定六年(1233年),史彌遠(yuǎn)病死,追封衛(wèi)王,謚忠獻(xiàn)。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人,漢族,原名李進(jìn)忠。由才人王氏復(fù)姓,出任秉筆太監(jiān)后,改名魏忠賢。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jiān),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歲”,排除異己,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檢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余黨亦被肅清。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后聯(lián)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欣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jìn)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tǒng),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fā)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1889年歸政于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后,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xùn)政;1900年庚子國變后,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xué)官法進(jìn)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東陵。
貪色的歷史人物:
劉子業(yè)(449年2月25日-466年1月1日),小字法師。宋孝武帝劉駿長子,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453年,被立為皇太子。464年,宋孝武帝去世,劉子業(yè)即位,改元永光,大赦天下。 劉子業(yè)在位時,兇殘暴虐,濫殺大臣,就連他的叔叔也沒能幸免。劉子業(yè)是歷史上出名的亂倫皇帝,將自己的姑姑納入后宮為妃,與同母姐姐亂倫。曾命令宮女赤裸身體相互追逐、戲笑,有拒不從命的就殺死。還常讓左右侍臣強(qiáng)迫奸淫叔叔建安王劉休仁的生母楊太妃。公元466年,因劉子業(yè)的亂倫殘暴,被叔叔湘東王劉彧等人弒殺,時年十七歲。
劉驁(前51年~前7年),史稱漢成帝,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元帝劉奭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漢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作為一個唐代大詩人,喜好女色,他有兩個很喜歡的歌姬小妾,一個叫樊素,一個叫小蠻,樊素有小口,小蠻有細(xì)腰,白居易作詩贊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從那以后,人們就形容細(xì)腰女子為小蠻腰,小嘴女子為櫻桃嘴了。
朱溫(852年—912年),宋州碭山人,五代十國后梁開國皇帝。早年參與黃巢起義,后脫離黃巢大齊政而歸唐。后被唐廷賜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建都開封,國號為“大梁”,史稱“后梁”,是為后梁太祖,自此唐朝結(jié)束了它289年的統(tǒng)治,中國歷史進(jìn)入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在位時頗重視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下令兩稅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為人荒淫好色。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別名曩霄,小字嵬理,黨項族人,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和歷史上的許許多多的統(tǒng)治者一樣,也有自身固有的和難以克服的缺憾和不足。他認(rèn)為,皇已經(jīng)很穩(wěn)固,陶醉于自己的赫赫戰(zhàn)功,后期不理朝政,經(jīng)常在賀蘭山離宮和諸妃嬉戲、縱情聲色。他給次子李寧令哥取妻沒氏,見其貌美,就奪為己有,并立為“新皇后”。
完顏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顏亮荒淫好色,曾對大臣高懷貞說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國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 帥師伐遠(yuǎn),執(zhí)其君長而問罪于前,二也;. 無論親疏,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三也。”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6. 向往美好生活和貪財?shù)膮^(qū)別?
1、向往美好生活: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一種期待;2、貪財:是貪愛金錢財物;3、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生活的質(zhì)量水平,讓我們生活很安逸,很享受,但是如果過度的把錢看的太重,哪就于貪財,視金錢為生命,就不會享受生活了,錢看的比生命都重要,生活就失去了美好的意義。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7. 中國古代貪財人
南宋臣陳自強(qiáng)斂財高明 陳自強(qiáng)在南宋寧宗時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著曾經(jīng)做過實人物韓胄啟蒙老師的資歷,貪贓枉法,什么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談好價錢,一切辦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獻(xiàn)上”。凡是沒寫的,就根本不打開。后來,韓胄北伐失敗失去了勢,陳自強(qiáng)失去了靠山,又因謊報軍情被朝廷罷免,最終死于流放地。 明朝御史劉觀執(zhí)法犯法 明太祖朱元璋對貪官污吏的懲治十分殘酷,貪污60兩銀子的官員就要被剝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門公座旁以警誡繼任者。此法在當(dāng)時收到一定效果。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貪污已成了風(fēng)氣。到了明宣宗時,最大的貪污犯竟是經(jīng)歷了四代皇帝、資歷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劉觀。劉觀執(zhí)法犯法,大肆貪污受賄。在他影響下,御史們個個貪婪無比。宣德三年六月罷朝后,宣宗召大學(xué)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詢問,現(xiàn)在朝廷里哪個官員最腐敗?楊榮毫不猶豫地說是劉觀。宣宗立即下詔,命劉觀巡視河道,實際上把他調(diào)離了御史位置。嗅覺靈敏的御史們立即聞風(fēng)而動,紛紛彈劾劉觀及其子劉輻。宣宗大怒之下準(zhǔn)備處死劉觀父子,后在楊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貶二人到遼東戍邊。劉觀最后死在遼東。 和紳跌倒嘉慶吃飽 清前期沿用明制,官員實行低俸制,地方官吏還要承擔(dān)辦公開支,當(dāng)官可以說是入不敷出。雍正當(dāng)朝,決心通過提高俸祿制止貪污。由于執(zhí)法比較嚴(yán)格,當(dāng)時起到一定效果。可到乾隆中期以后,官場上下幾乎人人貪污,僅一個浙江平陽知縣黃梅在8年任期內(nèi)就貪污20多萬兩白銀。 而同當(dāng)時最大的貪官和相比,黃梅實在只是個“小巫”。滿族人和因溜須拍馬、辦事利落得到乾隆的歡心,官至兵部尚書,和非常貪財,他奉旨去云南,云南總督?jīng)]有送重禮賄賂,他就將其革職;南方各省和海外諸國進(jìn)獻(xiàn)給皇帝的珍寶,他總是想方設(shè)法先弄到手。 乾隆去世后,嘉慶下詔令和自盡,并了和紳的家財。有人估計,和家產(chǎn)值8億兩白銀,超過朝廷十年收入的總和,所以民間有“和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8. 描寫人物不貪財?shù)脑~語有哪些?
1 ?脂膏不潤:【拼音】[zhīgāobùrùn]【釋義】比喻為人廉潔,不貪財物。【出處】出自《東觀漢記·孔奮》。2 ?一清如水:【拼音】[yī qīng rú shuǐ]【釋義】清·清澈。像流水一樣清澈。形容為官廉潔,不貪污、不受賄。也形容十分清潔。【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tǒng)制顯靈救駕》:“你在衙門中一清如水,朝廷知你是個個廉吏,異日定來聘你為官。”3 ?飲馬投錢:【拼音】[yìn mǎ tóu qián] 【釋義】比喻為人廉潔,不損公肥私。【出處】唐·徐堅《初學(xué)記》卷六引《三輔決錄》:“安陵清者有項仲仙,飲馬渭水,每投三錢.”4 ?潔身自好:【拼音】[jié shēn zì hào] ?【釋義】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guān)心公眾事情。【出處】《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5 ??明哲保身:【拼音】[míng zhé bǎo shēn] 【釋義】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現(xiàn)指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tài)度。【出處】《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www.blwype.cn
9. 只為金錢利益的人太壞了這么形容
見錢眼開見錢眼開 [拼音]jiàn qián yǎn kāi[釋義]看到錢財,眼睛就睜大了。形容人貪財。[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一回:“棄舊迎新,見錢眼開,自然之理。”[例句]他不但見錢眼開,而且是個有名的吝嗇鬼。見利忘義[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釋義]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出處]《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例句]處處攀比,心態(tài)失衡是腐敗之因;貪圖享受,怕苦怕累是腐敗之壤;求名圖利,見利忘義是腐敗之源。愛富嫌貧 嫌棄貧窮,喜愛富有。指對人的好惡以其貧富為準(zhǔn)。 出處: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有那等嫌貧愛富的兒曹輩,將俺這貧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個肯恤孤念寡存仁義。” 愛勢貪財 愛慕勢,貪圖錢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yǎng)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刀頭舔蜜 舔:用舌頭接觸東西或取東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貪財好色,不顧性命。 出處:《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佛言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見錢眼紅 看到錢財,眼睛就紅了。形容人貪財。同“見錢眼開”。 見錢眼開 看到錢財,眼睛就睜大了。形容人貪財。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一回:“棄舊迎新,見錢眼開,自然之理。” 濫官污吏 濫官:貪官。舊稱貪財納賄的官吏。 出處: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只因老夫廉能清正,節(jié)操堅剛,謝圣恩可憐,加老夫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之職,隨處審囚刷卷,體察濫官污吏容老夫先斬后奏。” 利欲熏心 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出處: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國好駿馬,盡為王良。” 貪財好色 貪圖私利,喜好女色。 出處:《漢書·高帝紀(jì)》:“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本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10. 形容人貪圖錢的四字成語?
愛財如命 愛:愛惜,舍不得。把錢財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比喻過分貪財,非常吝嗇
愛勢貪財 愛慕勢,貪圖錢財
舍命不舍財 情愿丟掉生命也要保住錢財。比喻過分貪財,非常吝嗇
視財如命 視:看待。把錢財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比喻過分貪財,非常吝嗇
守財奴 有錢而吝嗇的人
貪財好賄 賄:賄賂。貪圖財物和喜歡賄賂
貪財好利 指貪戀錢財和利益貪財好色 貪圖錢財,好近女色
貪財賤義 賤:輕視;義:道義。貪圖錢財,輕視道義
貪財慕勢 勢:地位和力。貪好錢財,仰慕貴貪財無義 義:道義。貪圖錢財,不講道義
貪夫徇財 徇:通“殉”,以身從物。貪財?shù)娜藶樨斃兔P稳萑藧圬斎缑?br>貪殘無厭 厭:滿足。貪心永遠(yuǎn)沒有滿足的時候
貪得無厭 厭:滿足。貪心永遠(yuǎn)沒有滿足的時候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11. 有沒有不貪財?shù)暮妙I(lǐng)導(dǎo)
當(dāng)然有。原則性強(qiáng),剛正不阿,為民請命,不貪不正的領(lǐng)導(dǎo)還是不少的。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blwype.cn/post/30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