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揚湯止沸”的故事
“揚湯止沸”的成語故事:
成語“揚湯止沸”詞條資料: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成語用法:揚湯止沸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注音:一ㄤˊ ㄊㄤ ㄓˇ ㄈㄟˋ
日文翻譯:なまぬるくて問題を徹底的(てっていてき)に解決(かいけつ)しないやり方(かた)
造句: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揚湯止沸莫如釜底抽薪。”
繁體成語:揚湯止沸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讀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董卓傳》:“卓未至,進敗”裴松之注引《典略》:“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成語簡拼:YTZF
反義詞:釜底抽薪
近義詞:縱風止燎
英文翻譯:ineffectual remedy as one who tries to stop water from boiling by scooping it up and pouring it back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