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親征」相關的成語故事
“御駕親征”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蜀國荊州守將在攻擊魏國的漢中途中遭到吳國孫權的軍隊的伏擊,被孫權活捉并殺害。蜀主劉備聽到噩耗后,立即準備討伐孫權,在籌備的過程中,張飛被手下殺死,頭顱被送到孫權那里。劉備為了報仇于是率領70萬大軍御駕親征東吳御駕親征是什意思
【解釋】:1.謂天子親自率兵征討。《前漢書平話》卷上:“朕觀班中臣宰,多半而鬢發斑白,無人掌師。寡人御駕親征,迎敵 陳豨 ,除 河東 萬姓之災,免黎民涂炭之苦。 2.喻指親自出面做某事。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假使不是被同桌坐的年紀較大的同學悄悄推醒,那必得要等老師御駕親征,拿界方來敲醒。”公益成語:gyjslw.com
三國演義:劉備打東吳,為何要御駕親征?
第一,劉備攻打吳國的原因我們要了解到,他的兄弟,也就是五虎上將的關羽別呂蒙斬殺在小沛,以及關羽的眾多部隊和自己的侄子張苞,都一起被斬殺在了小沛,這樣的一個后果,是他作為兄長在自己的征戰生涯中所不能忍受的,并且關羽駐守的徐州也因此大意被奪去,從一國之主的身份上出發也是無法忍受的,所以,2重身份下的雙重無奈,他做出了自己御駕親征的打算。
第二,當時的徐州就是當初諸葛亮給自己定下的2步計劃的重點,這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這是北定中原的出發點,這里是沒有辦法丟的,戰略位置太過重要,在自己的統一大地光復漢室的計劃里是重中之重,所以,他決定自己御駕親征。
第三,當時的劉備已經步入了晚年,作為一個掌者,你懂的,那種萬年的猜疑以及自負,都是別人所沒有辦法勸解的,所以,在這樣的一個萬年的他,做出的決定就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所以他直接御駕親征,為了自己那個帝王尋求一怒的狀態,抒發出自己老年后的僅剩的一口帝王之氣。
第四,面對自己的蜀國,自己御駕親征是必須的,因為當時的楚國,不能一日無主,自己的蜀國太子,也就是阿斗,也是無法擔負的起支撐起整個蜀國的重擔,可能在自己帶走諸葛亮之后,就因為自己兒子的軟弱無能造成了蜀國的叛亂,給自己帶來一個更大程度上的不利局面,這是自己所不愿意看見的,所以,必須留下來一個可以相信的人幫助自己處理蜀國,而這個放心的人只有諸葛亮了,所以出于國情,她也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御駕親征。公益成語:gyjslw.com
謎語大全: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打一軍事詞語)謎底:孤軍作戰謎面:御駕親征 (打二稱謂)謎底:教師,系主任公益成語:gyjslw.com
歷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這個詞當然耳熟能詳,也就是古代帝王為了鼓舞軍氣親自上陣殺敵,或是派眾大臣親自率領。皇帝御駕出征的人也不在少數,御駕親征最為有趣的一為還于朱祁鎮。朱祁鎮,明朝的第六任、第八任皇帝,但他并不是善用才人的皇帝,一直偏愛朝中王振。瓦剌部落對中原的進貢也是一年年的減少,而朝政又是按照人頭還禮,導致進貢使者越來越多。
當時邊疆瓦剌部落還屢屢南下侵犯中原,對朝政也是極為不滿,找準機會,直逼中原朝廷。王振便鼓動朱祁鎮親自御駕親征,說是御駕親征將士軍心大足,可以大獲全勝。朱祁鎮也是正直青年時期,好勝心促使他想有一番干事。大臣勸阻也聽不進去。一方面想向父親一樣當年親征打敗漢王,如此英勇,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的自信,如此繁榮大國還怕他小小部落不成?
率兵打仗必定是集結大軍,但朝廷的大軍都在外部,一時間又很難集結到一起,瓦刺的步步緊逼,讓他們倉促集結了20萬大軍,還號稱自己有50萬。出征途中,天公也不作美,大雨不停,在出征大同路上尸體遍布,軍糧又短缺不足,軍心大頹。皇帝便要撤軍,又礙于面子,豈不是丟臉?王振又建議大軍前往不遠的自己家鄉蔚州,與皇帝回鄉不得更有面子。
但王振最終因為擔心大軍會踩踏掉自家莊稼,便讓皇帝又撤軍返回,最終,瓦刺大軍追上明軍,設計給他們來了一個甕中捉鱉,明軍大敗。公益成語:gyjslw.com
我國歷史上有多少皇帝是御駕親征時候死的?
比較有名的是下面幾位: 從秦始皇就開始了,始皇帝算一個。后來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攻打匈奴,被圍于白登,史稱“白登之圍”。漢朝后來就是漢武帝了。東漢時,光武帝也親征過。此后中原大亂,也就沒時間打外族了。 一直到大唐,唐太宗親率大軍打突厥,俘獲頡利可汗,以及后來親征高麗。此后唐朝不是盛世就是亂世,盛世之時,沒有仗打;亂世沒有實力打。 一直到宋朝,宋太宗打契丹,也就有了楊家將的故事。宋真宗時親征攻打契丹,寇準力勸皇帝親政,也去了。后來宋朝也就跨了,實力不濟,只會打內戰。北宋最后兩位皇帝還被金人虜走了。 元朝前期,幾乎每次打仗皇帝都去,忽必烈之后就好多了。 明朝時打瓦剌,明英宗被也先虜走,后來才被放回。就有了北京保衛戰。 清朝時,康熙親征東北,打敗俄羅斯人,奪回雅克薩城。 親征幾乎如此,后來有親征機會,清朝皇帝都沒去。 上述便是比較有名的親征公益成語:gyjslw.com
愛新覺羅·弘歷御駕親征過嗎?
沒有哦,經過康熙帝平定三藩,滅葛爾丹后,邊境都比較安定,再經過雍正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乾隆繼位后,社會安定繁榮,所以他繼位后沒有御駕親征過,只六下江南過。公益成語:gyjslw.com
李世民為什么要御駕親征
這其實和其它皇帝御駕親征性質是一樣的,主要還是為了鼓舞士氣,有的時候可以臨陣指揮,但絕對不會去上陣殺敵。與李世民不同的是,成吉思汗御駕親征的次數也不在少數,而且他每次都是沖在陣前方,可能是想證明他自己年紀雖然大了,但勇氣和戰場上的氣質卻絲毫不減。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御駕親征”擴展: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1回:“今劉玄德即了帝位,統精兵七十余萬,御駕親征,其勢甚大。”公益成語:gyjslw.com反義詞:假手于人
成語簡拼:YJQZ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近義詞:親歷親為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繁體成語:御駕親征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英文翻譯:the emperor personally led his soldiers in a military operation
成語注音:ㄩˋ ㄐ一ㄚˋ ㄑ一ㄣ ㄓㄥ
成語謎語:萬歲爺賣包子
成語解釋:御駕:皇帝的車駕,指皇帝。皇帝親自率軍出征。喻指親自出面做某事
造句: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11章:“人數比前幾年孫中山在桂林那一次,即‘御駕親征’的第一次北伐軍,多了一些。”
成語讀音:yù jià qīn zhēng
成語用法:御駕親征作謂語、賓語;指皇帝親征。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