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沆瀣一氣”的典故“沆瀣一氣”成語故事
“沆瀣一氣”的成語故事: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地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后,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于是,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沆瀣一氣什么意思
沆瀣一氣的意思是: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
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個男人相遇,尤其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通同一氣、串通一氣、同流合污、狼狽為奸、臭味相投、朋比為奸、貓鼠同眠、狐群狗黨、渾然一體
【反義詞】志同道合、自命清高、精誠團結、擇善而從、肝膽相照
擴展資料
1、沆瀣一氣的近義詞
同流合污
【解釋】:流:流俗;污:骯臟。指跟壞人一起干壞事。
【出自】: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二回:“此數賊者,同流合污,敗壞國政。 ”
這幾個賊寇,一起干壞事,敗壞了國家的法紀。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2、沆瀣一氣的反義詞
志同道合
【解釋】: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自】:聞一多《杜甫》:“兩人起先雖覺得志同道合,后來子美的熱狂冷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有個很常用的成語叫“沆瀣一氣”,沆瀣是什么東西?
沆瀣一氣是個很常用的貶義成語,意思是說那些臭氣相投的人勾搭在一起,和一丘之貉、狼狽為奸相近。但這個成語也有點特殊,因為一個四字成語里竟然有兩個生僻字。如果要問沆瀣是什么意思,可能知道的人真不多。
“沆瀣”兩個字都是三點水,很明顯和水有關。這兩個字單獨拿出來看的話,都是水氣的意思,特指清晨的那種露水。但是,清晨的露水又沒招誰惹誰,怎么就成貶義了呢?
其實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宋代學者錢易有一部筆記叫《南部新書》,記錄的都是唐朝的各種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隋唐開始,科舉制度出現了。以前的魏晉南北朝,官路被世家大族壟斷,貧寒子弟很難做官,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只要你原意讀書,考試考中了就能入仕。很多讀書人都選擇了這條路。
唐僖宗時代,某一年在長安搞了一場考試,全國各地的讀書人都跑到長安來應考。有一個考生名叫崔瀣,從小品學兼優,才華橫溢,他寫的詩文在考生之間也是有不小名氣。這次考試大家并不是抱著你死我活的戰斗心態來的,大家都比較隨意,考考試,交交朋友,其樂融融。
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名叫崔沆。他改卷子的時候看到了崔瀣的詩,發現寫得太棒了,拍案叫絕,果斷把崔瀣列為第一。雖然他們都姓崔,但是之前并不認識。
考試成績出來那天,大家都在榜前圍觀。
崔瀣被前面的人擋住了,看不到榜單。這時,旁邊的考生拍著崔瀣的肩膀,告訴他上榜了。崔瀣很激動。
唐宋時代有一個規矩,科舉考中的人,自動就算作考官的學生,以后就以師生相稱了。比如宋朝歐陽修作為主考官錄取了蘇軾,蘇軾就自動成為了歐陽修的學生。
而崔沆和崔瀣這對師生就有意思了,因為這兩個人的名字連起來是“沆瀣”,古代本來就有一個詞叫做沆瀣,意思是露水。當時人挺有才,創造了一句話傳開了: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老師崔沆和學生崔瀣兩人就像清晨的水氣和露珠,總是連在一起。這句話誕生的時候完全沒有貶義,只是一句打趣的話,是想說明師生二人的名字很有趣,才華也相近。這對師生間完全不存在什么泄露試題、送禮考高分之類的事情。
問題是,崔瀣中舉后,沒多久就當上了不小的官。有些人就眼紅了,認為崔瀣肯定是送禮了,不然升官怎么這么快,有人就來質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沆瀣一氣是什么意思
沆瀣一氣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唐代盛行科舉制度,當時的讀書人都爭著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就能做官。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 875 年) , 在京城長安舉行一次規模很大的考試, 許多讀書人紛紛來到長安應考。考生中有個人名叫崔瀣,頗有才學。 主考官崔沆連日批閱考卷,批到崔瀣的卷子,大為贊賞,連聲叫好。發榜那天,許多人圍榜觀看,有的還高聲地念著名單。突然,有個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連聲道喜,原來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 按當時規矩,科舉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崔瀣不免要以門生的身份,鄭重其事地前去拜謁“恩師”崔沆。 真是巧得很,主考官叫崔沆,門生叫崔瀣,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間的水氣、霧露, 如今剛好在兩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塊,實在難得。一時,許多人聚在崔府門前,看個熱鬧。人們指指點點,津津樂道,于是,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本來這是一句玩笑話,并不含貶義,崔沆、崔瀣也不存在營私舞弊的情況,不過后來有人聽說崔瀣中舉后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職,遭到他人質疑,于是便把“沆瀣一氣”的說法暗指他們倆后私人關系。漸漸地,’沆瀣一氣“從一句玩笑話變成了一個含貶義詞的成語。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沆瀣一氣的讀音沆
沆 拼音: hàng
解釋:(形聲。字從水,從亢(gāng),亢亦聲。“亢”為“航”省。“水”與“航”省聯合起來表示“在水上航行”。本義:在水上航行。轉義:航船周邊水茫茫的樣子。
沆瀣一氣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解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擴展資料:
出 自:
沆瀣一氣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
典 故: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
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后,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
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于是,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沆瀣一氣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沆瀣一氣的讀音?
沆瀣一氣?[ hàng xiè yī qì ]?
【解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譯文】:又乾符二年,崔沆放人融洽,袁譚的稱為座主門生,臭味相投的人
【近義詞】:通同一氣、串通一氣、同流合污、狼狽為奸、臭味相投、朋比為奸、貓鼠同眠、狐群狗黨、渾然一體
擴展資料
近義詞
一、通同一氣?[ tōng tóng yī qì ]?
【解釋】:串通在一起。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況且打死的賊是周瑞的干兒子,必是他們通同一氣的。”
二、串通一氣?[ chuàn tōng yī qì ]?
【解釋】:相互勾結,一個鼻孔出氣。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怪道!你們串通一氣來算計我。”
三、渾然一體?[ hún rán yī tǐ ]?
【解釋】:渾然:混同在一起的樣子。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繪畫,布置勻整,結構謹嚴。
【出自】:明·李贄《焚書·耿楚倥先生傳》:“兩舍則兩忘;兩忘則渾然一體;無復事矣。”
【譯文】:兩個房間是兩忘;忘掉那渾然一體;再也沒有事情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沆瀣一氣什么意思?
沆瀣一氣意思: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詞語】:沆瀣一氣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一、沆瀣一氣基本釋義: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二、沆瀣一氣引證解釋: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祖慰 《被礁石劃破的水流》:“呸!還讓我當你的助手,沆瀣一氣,為虎作倀!”
三、沆瀣一氣用法示例:
1、日本入侵者和偽軍沆瀣一氣,鎮壓抗日英雄。
2、這些官員和警察沆瀣一氣,勾結起來坑害國家。
擴展資料
沆瀣一氣近義詞:同流合污、狼狽為奸
一、同流合污
【詞語】:同流合污
【拼音】:tóng liú hé wū
【釋義】: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
出自:戰國時期 孟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 《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白話釋義:對世俗的不合理現象只會附和。
示例:
1、他不但不接受老師的教育,而且還繼續與那伙壞人同流合污。
2、真正清高的人是一塵不染的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的兩耳不聞窗外事的。
二、狼狽為奸
【詞語】:狼狽為奸
【拼音】:láng bèi wéi jiān
【釋義】: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
出自:聞一多《謹防漢奸合法化》:“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永遠是互相勾結,狼狽為奸的,所以兩種斗爭永遠得雙管齊下。”
示例:
1、腐敗分子往往互相利用,狼狽為奸。
2、這件事是他們狼狽為奸的結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沆瀣一氣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蠅營狗茍,沆瀣一氣是什么意思
“蠅營狗茍”出自唐·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茍,驅去復返。”
【釋義】
營:像蒼蠅到處亂飛比喻某些小人不顧羞恥,到處鉆營的意思。
茍: 茍且,這里是不顧羞恥的意思。
比喻為了追逐名利,不擇手段,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像狗一樣的不知羞恥。
【近義詞】
禽獸不如、狗茍蠅營
【反義詞】
光明磊落
“沆瀣一氣”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釋義】
沆瀣:夜間的水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近義詞】
狼狽為奸、一丘之貉、蛇鼠一窩
【反義詞】
志同道合、肝膽相照、同仇敵愾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沆瀣一氣的意思
沆瀣一氣,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褒義◎清·王韜《淞隱漫錄》:“惟以杜子美、李義山兩集相隨,故發為歌噙,抑塞磊落,感慨蒼涼,與草堂翁~。”◎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貶義◎日本入侵者和偽軍沆瀣一氣,鎮壓抗日英雄。◎這兩個人,一個尖酸,一個刻薄,沆瀣一氣,到處惹是生非。◎公元1139年,宋高宗和秦檜沆瀣一氣,同金朝訂立和議,向金朝稱臣納貢。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沆瀣一氣”擴展:
成語簡拼:HXYQ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讀音糾正:沆,不能讀作“kēnɡ”或“kànɡ”。
成語解釋:沆瀣:夜間的水氣。這里指唐僖宗時;擔任主考官的崔沆;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開玩笑;將他倆的單名連起來是“沆瀣”兩字。指“沆”、“瀣”兩人連成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成語出處:宋 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反義詞: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精誠團結
近義詞:狼狽為奸、同流合污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注音:ㄏㄤˋ ㄒ一ㄝˋ 一 ㄑ一ˋ
造句: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清 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錯字糾正:沆,不能寫作“沉”;氣,不能寫作“起”。
成語用法:沆瀣一氣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英文翻譯:collaborate in evildoing
成語讀音:hàng xiè yī qì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