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海”字的成語「飄洋航海」
成語“飄洋航海”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piāo yáng háng hǎi成語簡拼:PYHH
成語注音:ㄆ一ㄠ 一ㄤˊ ㄏㄤˊ ㄏㄞ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解釋:同“飄洋過海”。
成語“飄洋航海”的擴展資料
1. 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的比較情況: 時間 人數 船數 船只大小 噸位 到達范圍 經費來源 航海目的 中國 鄭和下西洋 1405~1433年 2.7~2.8萬人 大中型巨型寶船60只,共260多艘 長151.8米、寬61.6米 1500噸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庫支付 宣揚國威 新航路 哥倫布遠航 1492~1504年 90~150人 3~17艘 長24.5米,寬6米 100~200噸位 美洲、印度范圍最廣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資為主、王室贊助少,經費充足 探險尋找新土地、黃金和香料,不計經濟效益 達?伽馬遠航 1497~1498年 150人 4艘(一說3艘) 50~70噸位 e) 比較: (1)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經濟利益,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下對黃金的狂熱追求,是以侵占殖民地、掠奪財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為主要形式;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所以說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歷史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2)①我國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宣揚國威,充當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因為不計經濟效益故缺乏強勁的驅動力(商品經濟發展極不充分);②從政治方面看:腐朽的封建制制度起了嚴重的阻礙作用(重農抑商、閉關政策等)。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中國明朝航海家與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有什么不同?
不能單單說是為了炫耀。鄭和七次航行,跨越三屆君主,也是有明朝初期對海軍重視的因素。朱元璋和陳友諒的爭戰中,明軍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對其大力發展,出自海軍的將領幾乎形成了一個派系。在這個派系的干預下,以下的幾任皇帝都對海軍很是重視。但明軍此后的主要對手變成了大漠的蒙古,海軍慢慢地變得毫無用處,從此海旁落,閉關鎖國。這和歐洲的情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玩過大航海時代的都會很清楚。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情況: 時間 人數 船數 船只大小 噸位 到達范圍 經費來源 航海目的 中國 鄭和下西洋 1405~1433年 2.7~2.8萬人 大中型巨型寶船60只,共260多艘 長151.8米、寬61.6米 1500噸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庫支付 宣揚國威 新航路 哥倫布遠航 1492~1504年 90~150人 3~17艘 長24.5米,寬6米 100~200噸位 美洲、印度范圍最廣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資為主、王室贊助少,經費充足 探險尋找新土地、黃金和香料,不計經濟效益 達?伽馬遠航 1497~1498年 150人 4艘(一說3艘) 50~70噸位 e) 比較: (1)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經濟利益,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下對黃金的狂熱追求,是以侵占殖民地、掠奪財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為主要形式;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所以說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歷史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2)①我國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宣揚國威,充當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因為不計經濟效益故缺乏強勁的驅動力(商品經濟發展極不充分);②從政治方面看:腐朽的封建制制度起了嚴重的阻礙作用(重農抑商、閉關政策等)。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飄洋航海公司有注冊么
去巴拿馬注冊,至于為什么,你懂的。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外國著名航海家的故事
8月初,出海的一切已準備就緒。一支將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隊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個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倫布的旗艦圣瑪麗亞號和兩艘輕快帆船平塔號和尼娜號( la Pinta, la Ni?a y la Santa María)。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裝有大炮,與當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個月糧食和其他食品。旗艦“圣瑪利亞號”,重130噸,長約35米,甲板長18米,有3根桅桿,并備有角帆,由哥倫布任船長。第二艘是平塔號,船長是馬丁·賓森,重90哥倫布首航航船噸,速度快,船體長度只有旗艦長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號,重約60噸左右,船長是馬丁的兄弟維森特·賓森。賓森兄弟也是做為投資者參加這次探險的,是否成功也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緊相關聯。 最困難的工作是召募水手,隊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哥倫布的朋友,傭人,也有好奇的官員們。相當一部分是以這次航行為條件特赦的犯人。這樣湊成了88人,其中包括一名懂阿拉伯語的語言學家。這是因為在那時人們認為所有語言的母語是阿拉伯語,所以這位語言學家是打算在會見中國大汗時充當翻譯的。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船隊起錨出海了。那時沒有一點風,船帆無力地懸垂著,船隊緩緩地趁著落潮沿著廷托河駛出。 8月12日,船隊駛到了位于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島。補充了木柴和供應品之后,9月6日,船隊離開加那利群島,由于所有的船員情緒都很好,所以沒有一個逃亡的哥倫布 航行。船隊乘著加那利群島附近常起的東北風朝正西方航行,根據哥倫布幾年前在這一帶航海的經驗,這種東北風是越洋駛向日本國最好的風向。 船隊順著偏東風日夜不停地航行著,有時一晝夜可以向西航行150多英里。可是日復一日,總是那空無一物的海面展現在人們面前。船員們過著單調的海上生活。從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鐘報告一次根據沙漏得到的時間。船員每隔4小 時換一次班,由于在15世紀后期的小船上,只有船長和一兩名高級官員才有享受舒適的船艙和臥鋪的力,所以不當班的船員只有懶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閑聊,或縮在陰涼處好好地睡上一覺。 遠航開始的日子里,哥倫布過得非常愉快,空氣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后和寧靜的大海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喜悅。唯一使他焦慮不安的是海員們焦慮的心情。哥倫布在開始的時候就準備了兩本航海日志。一本記錄他估計的每天駛過的實際距離,是秘密的;另一本記載的航程比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形容航海的成語
飄洋航海詞語名稱:飄洋航海 詞語解釋1.同’飄洋過海’。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仿古航海依舊繼續講述了什么?
現代航海探險的一個最突出特點,就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大發思古之幽情,熱衷于仿古航海,借用沒有動力裝置的簡陋原始的航海工具,如木筏、獨木舟,或者是古老的平底木帆船,以證明和體驗先輩們創下的偉大的航海業績。
20世紀首先用史前航海工具進行跨大洋航海探險的是挪威人托爾·海爾達爾。海爾達爾是位酷愛考古的人類學家,他曾在1937年到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進行長達1年的野外考察,對居住在群島上的土著居民波利尼西亞人的來源,產生了強烈興趣。這些島嶼大多由珊瑚礁構成,面積很小很小,遠離大陸,孤懸汪洋中。島上的居民肯定是從附近大陸遷移來的,海爾達爾認為他們的文化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有很多共同之處,很可能他們就是來自南美大陸。但當時大多數歷史學威不贊同他的看法。為了拿出更有說服力的論據,也正如海爾達爾本人所說的“人們對一次探險比對一份文稿更有興趣”,他決定仿照古代印第安人可能采用的航海方式——用木筏借助風力和洋流漂渡滔滔太平洋。
1947年4月28日,海爾達爾和5個志同道合的伙伴,跳上用9根秘魯特產的輕木圓木扎成的木筏“太陽神”號,從秘魯卡亞俄港出發,西入太平洋。木筏上搭了個草棚,還扯起風帆,一切盡量仿效古印第安人航海的樣子。他們除了自備食物,也打魚和撈水里的浮游生物煮熟當飯吃,并搜集雨水補充淡水。經過101天的艱苦搏斗,他們戰勝了暴風、巨浪和鯨鯊等的擊,于當年8月7日在南太平洋土阿莫土群島的一個珊瑚島上勝利登陸,航程881.6千米,轟動了全世界。他們的木筏后來被安放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航海博物館里,供人們參觀。
1970年,已經步入晚年的海爾達爾仍壯心不已。為了證實腓尼基人早已到過美洲的理論,他又組織和領導了另一次遠征。他仿照古埃及王墓壁畫上所描述的式樣,制造了一艘由紙草稈編成的帆船“拉二”號,從非洲西海岸的摩洛哥啟航,橫渡大西洋,歷時57天,安全抵達中美洲的巴巴多斯島。這次探險證明,地中海的古代文明很可能是通過這種途徑傳播到美洲的。在進行仿古式的航海探險時,海爾達爾特別注意,從航海用具、食物,到掌舵的方法,都力求與史前人相似。當然,他們也隨身攜帶一些現代用品,如測定方位用的六分儀、無線電收發報機和一些罐頭食品等。
1977~1978年,海爾達爾又仿照古代蘇美爾人所乘草船式樣,制成另一艘紙草稈帆船“底格里斯”號。他們從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