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鐵棒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
成語“前危后則”的故事
晉朝時期,前秦國國王苻堅召集群臣飲酒,席間要求盡興而醉,并行酒令。以秘書監朱彤為正,秘書侍郎趙整應酒令作《酒德之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后則。”...
成語「河伯為患」的故事
《抱樸子》里記載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叫做馮夷的人,因為渡河的時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為河伯。但是,在戰國魏文候的時候,發生過和河伯有關的故事。 西門豹是當時魏國的鄴縣縣令。他一到鄴縣上任,就調查清楚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結了...
「饑寒交迫」的成語故事
隋末唐初,由于多年戰亂,天下盜賊很多。唐高祖李淵有一次審問犯人:“你為什么要做賊?”犯人說:“饑寒交迫,沒辦法只好做賊”。李淵嘆息說:“我作為你們的國君,讓你們貧窮,這是我的罪過啊。”就把那人放了。唐太宗和大臣們議論防盜的事。有人建議用嚴刑...
成語“搬弄是非”的故事
賈寶玉與秦可卿的弟弟秦鐘去賈家學房里念書,與薛蟠、金榮等發生了矛盾,賈瑞要求金榮向秦鐘道歉。金榮的母親覺得不公平就去賈珍府里找尤氏說理。尤氏說秦可卿恨那幫狐朋狗友搬弄是非,已經氣得生病了,金榮的母親自覺沒趣就回去了...
「禍發蕭墻」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康子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打附近的顓臾國。季康子的謀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問孔子該如何處理。孔子說:“治理一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內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恐怕要禍起蕭墻了。”...
「評頭品足」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班要雕刻一只鳳凰,周圍很多人前去圍觀,不一會,鳳凰的頭刻出來了,人們開始議論紛紛,有說像仙鶴的,有說像老鷹的,有說像野鴨子的。待鳳凰全部雕刻出來后,人們紛紛贊美魯班是如何神奇,刻得多么好...
「發指眥裂」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西漢三年,項羽擁兵40萬在新豐鴻門,聽從謀士范增的意見盡快除掉劉邦,項伯將消息透露給張良,張良向劉邦匯報。第二天劉邦就去鴻門赴宴,宴上項莊舞劍要殺劉邦,劉邦的衛士樊噲怒目而視,頭發直豎,誓死保衛劉邦...
成語“澄清天下”的故事
東漢樂安太守陳蕃字仲舉言行舉止堪為社會的典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在被貶為豫章太守時,豫章有位賢才徐樨很讓陳蕃仰慕,豫章家還沒有安頓好就去拜訪徐樨。表示要學周武王當年席不暇暖一樣去求賢人的幫助...
「非驢非馬」成語故事
漢朝時,西域有一個龜茲國國王絳賓,在漢宣帝時多次訪問漢朝,他對漢朝的文化特別喜歡,回國后大力推廣漢朝的文化,這與西域的傳統習俗大相徑庭,人們認為他的這一套似是而非的東西是驢馬雜交的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