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初生牛犢不怕虎」形容什么意思
東漢末年,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并在此稱王,下令關羽北取襄陽,進兵樊城。關羽部將廖化。關平率軍攻打襄陽,曹操部將曹仁領兵抵抗,結果大敗,退守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為征南將軍,以勇將龐德為先鋒,領兵前往樊城救援。 龐德率領先鋒部隊來...
「下車伊始」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周武王姬昌率軍攻打商軍,占領商朝的首都朝歌,滅了商朝。周武王在進城的車上迅速分封諸侯,封黃帝后代于薊,封舜帝后代于陳,封夏禹的后代于杞,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被封的官員都是坐驛車去上任,于是文告中用下車伊始指剛上任...
「謬種流傳」的成語故事
宋朝時期,何澹見當時科舉考試制度不嚴,考場上賄賂成風,致使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投機取得功名,他向朝廷上奏折,指出先科考試的種種弊端與危害。如果考試不嚴,所選人才質量就不高,隔幾年由他們主持考試,那么就會讓謬誤的根子代代相傳...
成語故事“竿頭日上”
宋朝時期長沙高僧景岑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他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眾與他談論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他拿出偈帖給大家念道:“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人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成語“遠水不救近火”的典故“遠水不救近火”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小國魯國與強大的齊國相鄰,魯穆公擔心自己的安全,想把兒子送到晉國與楚國去做官,借以拉攏兩國。大臣犁沮堅決反對,他認為這是遠水不救近火。晉國與楚國離魯國很遠,一旦受到齊國的攻擊,他們不可能及時救援...
「銷聲斂跡」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唐僖宗時期,長安人宗生與四川節度使陳敬瑄關系密切,后來兩人因色失歡。因發生戰亂,唐僖宗逃到四川,宗生也逃到錦江,因害怕陳敬瑄知道,他就到資中郡去旅游,一路銷聲斂跡,唯恐走漏消息...
成語「情同羊左」的故事
傳說春秋時期,羊角哀與左伯桃兩人同往投奔楚王,路上遭遇大雨雪,左伯桃把衣服和糧食都給了羊角哀,自己爬進空樹洞凍餓而死;羊角哀到楚國被拜為上卿,一次夢見左伯桃為厲鬼所欺陵,立即自刎而死,趕往九泉之下助左伯桃戰勝厲鬼...
「曳尾涂中」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莊子很有才學,楚威王想請他來輔佐朝政,派兩個使者帶上許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邊見到隱居在此釣魚的莊子,莊子對使者打比方說他愿意像保全性命曳尾涂中的烏龜,過著隱居生活。使者只好悻悻而去...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時期,韓信活捉趙王歇后,同時活捉他的參謀李左車。韓信十分謙虛地向李左車求取燕齊之道。李左車建議他暫時休整,同時加強伐燕的輿論攻勢,可以不戰而勝。他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些僅供參考。”...
「甘之如飴」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宋朝末年,文天祥率軍抗元,不幸被捕,關入元軍的土牢,漢奸張弘范勸他投降,他堅決拒絕。他在又矮又窄的地牢里呆了三年,始終不投降,最后被元朝皇帝忽必烈下令殺害,他在獄中寫下《正氣歌》:“鼎钁甘如飴,求之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