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目吳門」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員(字子胥)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一把自盡。伍子胥臨死時說:“把我的眼睛挖出放到吳國東城門上,讓我看到越國將來消滅吳國。”沒過多久,吳國被越國所滅...
「高枕無憂」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春秋的時候,齊國有一位叫做孟嘗君的人,他在家里養(yǎng)了三千個客人,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有一天,孟嘗君...
「面面相覷」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率兵攻打徐州,呂布趁機(jī)攻占曹操的兗州和濮陽,曹操揮師保家,與呂布在濮陽城外大戰(zhàn),曹操聽取于禁建議,攻占呂布的西寨,呂布率援軍趕到,曹軍人困馬乏,面面相覷,幸虧典韋英勇奮戰(zhàn),夏侯率軍解圍...
與「臥冰求鯉」相似的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瑯邪臨沂人王祥特別孝順父母。父母生病的時候,他一直都衣不解帶地伺候在父母身邊,湯藥要自己先嘗后給父母喝。有一次母親想吃活魚,正值冬天,王祥脫衣刨冰,突然河上的冰融化,鯉魚自己跳上來,他趕緊抓住回家去孝敬父母...
「一團(tuán)和氣」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宋代洛陽理學(xué)家程顥倡導(dǎo)“主敬存誠”的觀念,表面上宣揚(yáng)孔孟之道,實際上兼采佛老之學(xué),他死后,文彥博給他題墓碑“明道先生之墓”,他的信徒謝顯通描寫程顥的形象是:“明道終日坐著,好像泥塑的人,但他接待客人時卻是一團(tuán)和氣。”...
“高朋滿座”成語故事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親路經(jīng)洪州,恰逢重陽節(jié),洪州都督閻伯嶼大宴賓客,高朋滿座,吟詩作樂,王勃即興作《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缺一不可”成語故事
梁山好漢林沖見王倫容不下晁蓋等七位好漢,就火并了王倫,眾人推舉晁蓋作首領(lǐng)。吳用擔(dān)任軍師,排第二位,林沖推舉公孫勝統(tǒng)率軍權(quán)說:“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公孫勝排第三位,林沖排第四...
「冥頑不靈」相關(guān)的成語故事
唐朝大文學(xué)家韓愈因為《諫迎佛骨表》得罪了唐憲宗,被貶到潮州當(dāng)刺史。他上任后,聽說當(dāng)?shù)氐膼合镉绪{魚傷害人畜,就寫一篇《祭鱷魚文》去警告鱷魚7日內(nèi)遷往南海。如果繼續(xù)冥頑不靈的話將遭到捕殺,正好一場暴雨趕走鱷魚...
描寫「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晉武帝在各地大肆選拔人才,郤詵被選中,后來升為雍州刺史。武帝在東堂巡游時接見了郤詵,問他自己感覺如何。郤詵回答說:“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成語“得馬折足”的典故“得馬折足”成語故事
古代塞北的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xiāng)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后走失的馬帶回幾匹烈馬回來。老翁認(rèn)為這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兒子因騎胡馬摔斷了腿,老翁認(rèn)為不是壞事,后老漢兒子因腿傷而躲過戰(zhàn)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