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金剛怒目”的成語故事
隋朝時期,吏部侍郎薛道衡喜歡游歷名勝古跡,他在游覽鐘山古寺開善寺時,見寺內各種金剛與菩薩形象各異,就好奇地問小和尚為什么金剛怒目而菩薩低眉,小和尚告訴他金剛怒目是為了降妖,菩薩低眉則為了對眾生世界顯其慈悲...
比喻“生花妙筆”的成語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少年時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自己使用的筆尖頭開出了鮮艷的花朵,一張張白紙自動飛到他眼前,他高興極了,就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他的許多著名的詩篇流傳至今...
成語故事“明鏡高懸”
傳說秦朝咸陽宮中有一面神奇的鏡子,他寬四尺,高五尺,正反兩面都能照人,人在鏡前鏡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鏡可以顯示五臟六腑,可以看出人體內的病灶,還能看出那些心術不正的人,秦始皇經常用該鏡對付身邊的人...
「道邊苦李」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王戎七歲時,曾經與很多小孩一起到外邊玩耍,看到路旁有許多李子樹上長滿了李子,枝頭壓得很低。其他小朋友趕忙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動。別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他說李子樹在路邊能有這么多李子證明其很酸苦,否則早被摘光了...
成語故事“受寵若驚”
唐太宗時期,官吏盧承慶奉命調查漕運船只失事的責任問題,先后三次給漕運官更改考評政績“中下、中中、中上”,該官吏表現出寵辱不驚。后來盧本人也大起大落,命運坎坷,他的心情始終平靜如水,并不因起落無常而受寵若驚...
「泰然自若」的成語故事
金人顏盞門都性情忠厚,謹小慎微,他作戰善于安置營壘,計劃十分周密,遇事十分沉著,即使矢箭如雨,他仍泰然自若,一切按計劃行事,他很勇敢,親自帶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輔挾持的完顏杲,他一生中立下不少的戰功...
「半部論語」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趙普,原先是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稱宋太祖。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統一了全國,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描寫「囊括四海」的成語故事
秦始皇統一天下,讓人們議論紛紛。漢代賈誼專門寫《過秦論》分析秦為什么能統一天下,秦孝公雄心勃勃,支持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原文如下:“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鴻飛雪爪」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宋朝時期,蘇軾與蘇轍兄弟曾在澠池一寺院住過,與寺院老和尚關系很好,并在寺內墻上題詩。后蘇軾故地重游作《和子由澠池懷舊》詩大發感慨:“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成語故事:「萬紫千紅」
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朱熹廣注典籍,精通經、史、詩、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他信步走到泗水邊,見百花盛開即興作《春日》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