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垂頭喪氣”的故事
唐朝末年,政治腐敗,各地藩鎮(zhèn)擁兵自重,北方兩大藩鎮(zhèn)李茂貞、朱全忠為了控制唐昭宗,宦官韓全誨劫持唐昭宗到鳳翔投奔李茂貞。李茂貞無能,竟要把皇帝交給朱全忠。韓全誨見大勢已去,垂頭喪氣,默不做聲,昭宗下令誅殺韓全誨...
「哄堂大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五代時(shí)期,馮道與和凝同在中書辦理事物。和凝見馮道穿新衣與新鞋,就問馮道的新鞋多少錢,馮道舉左腳說才900文。和凝馬上就訓(xùn)斥下人,說他買鞋貪污他900文,馮道馬上舉右腳說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來...
比喻“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shí),秦國的軍隊(duì)團(tuán)團(tuán)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lǐng)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xiàng)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gè)定不下來。這時(shí),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qiáng)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高懸秦鏡」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傳說秦朝咸陽宮中有一面神奇的鏡子,他寬四尺,高五尺,正反兩面都能照人,人在鏡前鏡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鏡可以顯示五臟六腑,可以看出人體內(nèi)的病灶,還能看出那些心術(shù)不正的人,秦始皇經(jīng)常用該鏡對付身邊的人...
「恬不知恥」的成語故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為神宗時(shí)宰相,主持變法(列寧曾稱其為“中國十一世紀(jì)時(shí)的改革家”)。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談,但頭腦異常清醒聰明,讀書過目不忘。他作的賦深得歐陽修、王安石、韓琦等名士的賞識。公...
「版筑飯牛」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殷代武丁上臺后遭遇連年災(zāi)荒,他在夢中受到啟發(fā),找到傅巖修筑大墻的傅說,任命他為國相,殷國從此大治。春秋時(shí)期,齊桓公為了迎接周天子派來的使臣,在城門遇到正在喂牛的寧戚,覺得他有奇才,于是拜他為相國...
「大放厥辭」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唐朝時(shí)期,柳宗元與劉禹錫主張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后遷柳州刺史。他在官場上屢屢失意。但文學(xué)成就很高。散文說理透徹,山水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他死后,韓愈寫《祭柳子厚文》稱贊他:“玉佩瓊琚,大放厥詞。”...
關(guān)于“路人皆知”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shí),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馬懿和曹爽輔佐曹睿執(zhí)政。曹睿死,司馬懿殺了曹爽,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立曹髦為皇帝。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脅要封晉公。曹髦氣憤不過,說:“司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成語故事「抉目東門」形容什么意思
春秋時(shí)期,吳國大夫伍員(字子胥)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一把自盡。伍子胥臨死時(shí)說:“把我的眼睛挖出放到吳國東城門上,讓我看到越國將來消滅吳國。”沒過多久,吳國被越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