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龍伯釣鰲」的成語故事
傳說古代渤海東面有五座山,常隨波濤浮動。上帝命15只巨鰲用頭頂著,山才固定不動。龍伯國有一個人由于出門要經過這五座山,覺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鰲頭頂著,就用魚餌將這鰲釣起,一連釣了六只鰲,于是這兩座山就沉入大海...
成語故事「潘文樂旨」形容什么意思
晉朝時期,樂廣擅長清言,卻不能操筆,在即將離開尹任時,請潘岳作表。潘岳說:“當得君意。”樂廣于是口述二百多句話來表述自己的心志。潘岳加以整理,就成名作。當時人評論說:“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成語“囊螢映雪”的故事
晉代車胤從小就好學不倦,因家貧沒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在夏夜他見室外飛舞著螢火蟲,就用白紗布袋把捉來的螢火蟲吊在書本上方,借著微弱的光線進行讀書。同朝的孫康因為家貧,雪夜里借著窗外映來的雪光進行讀書...
關于“變本加厲”的成語故事
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編撰我國最早的文學總集《文選》,收錄從周代到六朝的文學作品,成為當時知識分子必修課本。他認為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與升華,猶如冰是水凝成,但它又變本加厲,比水冷得多一樣...
成語「始作俑者」的故事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
「松柏之志」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宗世林看不起曹操的為人,總不想與他交往。曹操深為惱火,直到擔任司空總攬朝政事務時,來問宗世林能否交往了嗎?宗世林回答說:“松柏之志猶存。”后來曹操掌握政權后,以宗世林位不配德而治罪...
「多歧亡羊」相關的成語故事
從前楊朱的鄰居請他派仆人幫他去找丟失的一只羊,楊子問他為什么要那么多的人去找,鄰居說丟失羊的路上有很多岔道,所以要很多人去找。過了很久,派出去找羊的人回來說沒有找到,鄰居說岔道上又分許多岔道,根本沒法找了...
成語故事:「翻箱倒籠」
賈寶玉從賈母那里回來后,十分得意,因為他與賈環、賈蘭比試詩文勝出。在更換衣服時,襲人見他脖子上的那塊通靈寶玉不見了,就問寶玉。寶玉隨便扯個理由搪塞,襲人就問丫鬟麝月,麝月覺得此事非同兒戲,就與大家翻箱倒籠地找,結果一無所獲...
成語故事:燕市悲歌
戰國時期,荊軻到了燕國,喜歡燕國的狗屠及善于擊筑的高漸離。荊軻喜歡喝酒,經常與狗屠及高漸離在街上喝酒,喝得高興時,高漸離擊筑,荊軻根據音樂而歌唱,十分快樂。有時唱到傷心處,于是大聲哭泣,旁若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