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典故“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晉武帝在各地大肆選拔人才,郤詵被選中,后來升為雍州刺史。武帝在東堂巡游時接見了郤詵,問他自己感覺如何。郤詵回答說:“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以管窺天」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春秋時期齊國神醫扁鵲經過虢國聽說虢太子猝死,就問中庶子太子的癥狀,認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中庶子不信,扁鵲認為他是以管窺天孤陋寡聞,就在太子的穴位上扎針,太子就蘇醒過來,再經湯藥調解,20天后就完全康復...
「一竅不通」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出處:《呂氏春秋 過理》殷紂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個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為,并不盡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輕信寵紀擔己的讒言,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 紂王有一個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紂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著急...
關于“三折肱為良醫”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內部范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準備起兵攻打晉定公,很多人認為晉定公又要失敗,有人認為范氏起兵屬于反叛行為,民眾不會支持的,再說晉定公已經屢戰屢敗,只要好好總結經驗,就像三折肱為良醫一樣,不會失敗的...
關于“行若狗彘”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子夏的徒弟去問子墨子說:“君子有標準沒有?”子墨子說君子沒有固定的標準。子夏的徒弟說:“豬狗都有標準,作惡的人怎么會沒有標準呢?”子墨子說:“那些口頭上說得好聽而行動卻比豬狗還不如,這不能稱君子。”...
成語故事「克己奉公」形容什么意思
祭遵,字弟孫,東漢初年潁陽人。祭遵從小喜歡讀書,知書達理,雖然出身豪門,但生活非常儉樸。 公元24年,劉秀攻打潁陽一帶,祭遵去投奔他,被劉秀收為門下吏。后隨軍轉戰河北,當了軍中的執法官,負責軍營的法令。任職中,他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為大...
「鶴背揚州」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傳說古代趙錢孫李四公子在揚州痩西湖畔飲酒談志向,趙某說自己有幸結識朋友,但愿能混個揚州刺史。孫某則想騎上紅頂白羽的仙鶴去瓊樓玉宇渡余生。李某說要腰纏十萬貫,騎上仙鶴去揚州赴任。眾人戲他性急喝不得熱粥...
與「精明強干」相似的成語故事
清朝時期,捻軍起義,百姓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重壓和盤剝,紛紛響應,清政府調集僧格林沁、袁甲三、毛昶熙等率軍鎮壓。毛昶熙認為捻軍起義是官逼民反,官員只顧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應該選拔一些精明強干、愛民如子的官員...
成語故事「天經地義」形容什么意思
出處《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釋義“經”指常規,原則“義”指正理,準則。天經地義比喻正確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后,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
比喻“必恭必敬”的成語故事
周幽王姬宮涅是西周的最后一個國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敗。 公元前779年,褒國進獻了一個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寵愛她。褒姒一向不愛笑,幽王用音樂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讓她笑。有人獻計點燃報警的烽火臺,召來各路諸侯兵馬,使他們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