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屈一伸萬」
春秋時期,伍子胥從楚國逃亡到吳國時,遇到堂邑人專諸正與一幫人打架,他的氣勢銳不可當(dāng),對方根本就不是對手。妻子出來一叫,他就立即回家。伍子胥很奇怪就問原因,專諸說:“子視吾之儀,寧類愚者也,何言之鄙夫。夫屈一人之下,必伸萬人之上...
「減灶之計」的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期,韓國受到魏國的攻擊向齊國求救,齊王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軍進(jìn)攻魏國都城大梁。魏軍主帥龐涓急忙撤軍救援。孫臏得知師兄龐涓撤軍,就建議田忌采用減灶計來麻痹魏軍。龐涓狂妄自大而輕敵,進(jìn)入孫臏的包圍圈被逼自殺...
成語故事“生離死別”
南朝時期,梁武帝接納西魏降將侯景,被侯景攻陷京城,侯景想把京城的人連同梁武帝活活餓死。文人徐陵的父親也在城內(nèi)。徐陵非常著急,就給仆射楊遵彥寫信,希望能放他父親出來,他在信中把親人之間的生離死別的悲切傷痛刻畫得淋漓盡致...
「有天沒日」成語故事
焦大對賈府的祖輩有救命之恩,他曾出生入死保護(hù)主子,寧可自己喝馬尿。焦大因此在賈府居功自傲,經(jīng)常看不起其他奴才。他罵賈蓉他們每日偷雞摸狗,賈府扒灰養(yǎng)小叔子。奴才們聽到這些有天沒日的話,嚇得魂飛魄散,急忙把他捆起來...
關(guān)于“猴子救月”的成語故事
古時伽尸國有座波羅奈城,在人跡稀少的樹林中生活著500只獼猴。一次獼猴在一棵尼俱律樹下,見月影在井里的水面搖晃。他們擔(dān)心世界夜晚會失去光明,就一只一只倒掛連接在樹枝上去井中救月。由于太重,樹枝折斷,群猴全部落水...
「排難解紛」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58年,秦國派兵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趙王向魏王求救。魏王派辛垣衍到邯鄲勸趙國尊秦昭王為帝。齊國的魯仲連聽說此事就去見辛垣衍,講秦稱帝的諸多壞處。魏公子無忌奪權(quán)出兵解圍,平原君酬謝魯仲連為趙國排難解紛...
「克己復(fù)禮」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春秋時期,孔子認(rèn)為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實(shí)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弟子問怎樣才能做到“仁”,孔子說:“克己復(fù)禮。”...
「鐵硯磨穿」的成語故事
五代時期,桑維翰一心想考取進(jìn)士,第一次因主考官迷信,桑與喪同音而沒錄取,第二次他寫《日出扶桑賦》大贊扶桑,結(jié)果還沒錄取。朋友勸他想別的法子做官,他定制一塊鐵硯,說只有磨穿它后才會想別的辦法去做官。最終還是考取了進(jìn)士...
「一死一生」相關(guān)的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廷尉翟公為人豪爽,喜歡結(jié)交天下有識之士,因此家中賓客很多,因而有人嫉妒進(jìn)讒言,漢武帝罷免了他的官職。平時門上的常客不上門了,而且繞道而行。后來翟公官復(fù)原職,那些人又回來,翟公在門上寫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成語故事:「得意忘形」
阮籍,陳留尉氏(今河南尉縣)人,又名嗣宗,是魏晉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從小失去父親,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xué),后來終于成為當(dāng)時著名的隱士。阮籍本來很有抱負(fù),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他對執(zhí)政的司馬氏集團(tuán)非常不滿,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見解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