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遠水不解近渴”的典故“遠水不解近渴”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莊子出游的路上見到車轍里的一條活蹦亂跳的鯽魚求救,鯽魚要莊子找一升水來救它的命,莊子說到吳國和越國去,路過錦江時給它帶很多水來救,鯽魚急了,那只是遠水不解近渴,等到錦江的水來它已變成魚干了...
「弄巧成拙」相關的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托,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著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
成語故事“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明成化年間,蘇州倒運漢文若虛拿朋友送的一兩銀子買了幾簍太湖橘子隨商船航海,到了國外他一簍橘子賣了百兩銀子,朋友勸他買一些貨物回去倒賣,他運氣特別差慣了,就說:“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成語“錢可通神”的典故“錢可通神”成語故事
唐朝父子擔任宰相的不少,祖孫三代都擔任宰相的則只有張延賞家一例。在唐朝,張家號稱“三相張家”,張延賞的父親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名相張嘉貞,張延賞本人是唐德宗時期的宰相,他的兒子張弘靖是唐憲宗時期的宰相。因此,時人常說:“河東張,不尋常。” ...
描寫「同工異曲」的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有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是以詞賦見長,司馬相如是漢景帝時期的人,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辭藻華麗;揚雄是漢成帝時人,作品有《甘泉賦》《河東賦》,主張修政。唐朝文學家韓愈評價說“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搬弄是非」相關的成語故事
賈寶玉與秦可卿的弟弟秦鐘去賈家學房里念書,與薛蟠、金榮等發生了矛盾,賈瑞要求金榮向秦鐘道歉。金榮的母親覺得不公平就去賈珍府里找尤氏說理。尤氏說秦可卿恨那幫狐朋狗友搬弄是非,已經氣得生病了,金榮的母親自覺沒趣就回去了...
「范張雞黍」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山陽金鄉的范式與汝南張劭是京城洛陽太學里的同學,關系特別要好,畢業后范式約定兩年后的9月15日去張劭家拜訪,轉眼約期已到,張劭殺雞煮黍準備待客,果然十分守信的范式走了幾百里地登門拜訪,讓張家感動不已...
成語「未能免俗」的故事
魏晉時期有七位名士,他們是嵇(jī)康、阮籍(ruǎn jí)、阮咸、山濤、向秀、王戎(róng)和劉劍。這七人常在嵇康家附近的一大片竹林里游玩飲酒,所以人稱竹林七賢。 這七賢在生活上都有一些怪脾氣:放任隨便,毫不注意儀容和身份。就拿其中的...
「磨磚成鏡」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唐玄宗開元年間,在沙門道一住傳法院有一位高僧大德,每天都堅持坐禪悟道。慧能大師問他終日坐禪為的是什么,大德回答為成佛。慧能大師就在庵內取一塊磚頭往石頭上磨,大德問作什么用?慧能大師啟發他說作不可能成功的鏡子...
成語「鷸蚌相爭,漁人獲利」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游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夾住一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后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并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