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解弦更張」的成語故事
西漢初年,著名學者董仲舒受到漢武帝的器重,為了著書立說就辭官回家。漢武帝經常在國家大事難以決斷時就派人去聽取他的意見。有一次董仲舒說:“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整也”建議漢武帝實行政治改革...
「龍胡之痛」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傳說上古時期,黃帝帶領百姓在首山采銅,到荊山下鑄鼎。鼎鑄成后,有龍垂下胡髯來迎接黃帝,黃帝立即騎上龍髯,群臣與后宮等70多人隨從也上了龍髯,龍開始飛上天,百姓仰望黃帝上天,紛紛抱著弓與龍髯哭泣...
成語故事「攜老扶弱」形容什么意思
西晉時期,并州刺史劉琨在赴任途中,見盜寇出沒,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散,留下的人十分有限。百姓攜老扶弱往外討飯。劉琨招募1000人,轉戰晉陽,打擊盜賊,安撫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不到半年,流離的人逐漸回來安居樂業...
成語「鑿壁偷光」的故事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
「家雞野雉」的成語故事
東晉武將庾翼與王羲之一樣都能寫一手好書法,他看到自己的兒子與侄子不學他的書法改學王羲之的書法,心中十分不滿,說兒子與侄兒不愛家雞愛野雞,要與王羲之比高低。后來他見了王羲之的一幅書法作品后就心服口服了...
「季孟之間」相關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大貴族孟孫、叔孫、季孫三家為魯國三卿,勢力很大。魯國內亂,魯昭公逃到齊國,孔子也到齊國去。齊景公對孔子的儒家觀點很感興趣,由于齊大夫晏嬰不贊同孔子的觀點。在招待孔子的問題上,齊景公讓按季孫孟孫之間的待遇...
“言無不盡”成語故事
后齊時期,丞相高洋與相府參軍高德政關系十分融洽,高德政言無不盡,高洋言聽計從。高祖在晉陽去世,渤海王世宗繼位,在晉陽處理后事時被盜賊所殺。高德政擁立高洋為文宣皇帝,高洋拜他為侍中,一唱一和...
比喻“大器晚成”的成語故事
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習。 由于他刻苦努力,學問也逐漸多起來。當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掘開墳墓將尸骨暴露出來。崔琰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封他為騎都尉。后...
成語故事“兔死狐悲”
從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貍為對付共同的敵人――獵人,彼此聯盟發誓,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一天,當他們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時,不料一群獵人突然前來,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貍也險遭不測。獵人走后,狐貍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個長...
與「大煞風景」相似的成語故事
唐朝詩人李商隱很有才華,他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他在《雜纂》中列出大煞風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上曬裈,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边@些都是當時讓人掃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