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圍魏救趙”的故事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
描寫「捉刀代筆」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會見匈奴的使者時,為了顯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讓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裝成他接見,自己則扮成武士提著刀站在床頭。會見完畢就命間諜問匈奴使者對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說床頭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指手畫腳”成語故事
賈府熱鬧非凡,賈母開宴慶生日,賈政陪賈母一起玩鬧、猜謎與講笑話,大家十分高興。賈政因故離開,寶玉就神氣活現了,他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滿口批評,說這個的這句不好,那個的破的不恰當,就像開了鎖的猴子一樣活潑。...
「貧賤驕人」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戰國時期,魏文侯攻占中山國,派太子擊去駐守。太子擊在路上碰見了文侯的老師田子方就上前打招呼,田子方不予理睬。太子擊問他是富貴還是貧賤值得驕傲,田子方認為貧賤應該驕傲,諸侯驕傲就失國,貧賤之士的意見不被采納還可以到別國去...
「公才公望」的成語故事
南朝時期,梁國的王暕年幼時,父親在齊國作太尉,太尉相當于三公、宰相等位。一次王家宴客時,來的客人見了王暕就對其父親說:“公才公望在這孩子身上又看到了。”后來,王暕成年時也作了大官...
成語故事:鳴金收兵
古代軍隊行軍作戰都離不開“金”與“鼓”,命令軍隊行動與進攻就打鼓,即鳴鼓而攻,而命令軍隊停止或退回就擊鉦,即鳴金收兵。這種擊鼓而攻、鳴金收兵的做法在各個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到了明朝時,有時也會金鼓齊鳴...
成語“王貢彈冠”的故事
漢宣帝時,瑯琊人王吉和貢禹是很好的朋友,貢禹多次被免職,王吉在官場也很不得志。漢元帝時,王吉被召去當諫議大夫,貢禹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彈去灰塵,準備戴用。果然沒多久貢禹也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關于“舊物青氈”的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大書法家王獻之為人寬宏大量。一天夜晚,他因工作到深夜就睡在書房,恰好那天晚上有幾個小偷潛入書房,大肆把書房內值錢的東西都裝了起來,當他偷一塊舊氈子時,王獻之說:“你們把值錢的東西拿走,青氈子留下。”...
「狼餐虎噬」成語故事
閻王殿又開始進行例行清點,判官拿起鬼名冊進行餓鬼清點,馬上一鬼頭跑來稟報:“前鬼門關守者,失于防檢,諸餓鬼乘機逃去陽世偷生。”閻王問他們在陽世做什么。鬼頭稟報說做縣令。閻王感慨說:“這些餓鬼今一得志就會狼餐虎噬地殘害人們。”...
成語“方寸之地”的故事
徐庶是三國時劉備的軍師。他多謀善斷,料事如神,深得劉備的信賴。 一次,徐庶識破“八門金鎖陣”,大敗曹操官兵。曹操將領曹仁不服輸,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徐庶早有所料,待曹仁離開樊城時就乘虛而入。結果,樊城失守。曹仁敗退許昌,愧對曹操。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