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貪天之功」形容什么意思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經過一番顛沛流離,終于回到晉國當了國君。為了報答有功之臣,他將跟隨自己流亡的人列為一等功,給過幫助的為二等功,迎接歸來的為三等功。趙衰、狐偃等因跟隨流亡有功,無采地的封采地,有采地的加封。其他幫助的、迎歸的一一有賞,...
「百步穿楊」的成語故事
秦國的名將白起,領兵前去攻打魏國,有個名叫蘇厲的謀 士獲悉后,趕緊去見周朝的國君,提醒他說: “如果魏國被秦軍占領,您的處境就危險了。” 原來,這時周朝的國君名義上是天子,實際上對各諸侯國已沒 有管轄權。魏國如被秦國攻滅,秦國的勢力將更...
「黏皮著骨」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相傳宋朝時期,晁文元曾經多次問大隱者劉海蟾怎樣才能求得長生不死的法子。劉海蟾大笑說:“人何曾死,而君乃畏之求生乎!所可死者,形也,不與俱滅者,固常在也。此理本常理,但異端說得黏皮著骨。”...
「戰戰惶惶」的成語故事
鐘繇的兩個兒子鐘毓、鐘會少年時就有名氣,魏文帝聽說后就下令接見。文帝見鐘毓臉上有汗問為什么?鐘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文帝問鐘會為什么不出汗,鐘會回答道:“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文帝深為喜愛...
「不時之須」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宋朝時期,密州知府蘇軾因為寫詩被誣陷入獄,后來被貶到黃州團副使。他在黃州期間,遇到兩位好朋友。朋友弄到一條新鮮鱸魚,蘇軾問夫人要酒,夫人王閏之早就給他準備酒以備他不時之需,他們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盡興而歸...
成語故事:才多識寡
三國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跟著孫登旅游,孫登問他的意圖,嵇康就是不回答。他們在一起游玩了三年終于要分開時,嵇康問孫登為什么不說話。孫登說他才多識寡,給他留下贈言:“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識真,所以全其年。”...
「杏林春滿」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三國時期,著名醫生董奉每天免費為人治病,醫術十分高明,經常手到病除。病人要給他送禮,他堅決不收,只要求病人在他門前種一棵杏樹,時間長了,他房子周圍種上10萬棵杏樹,春天花開十分漂亮,他用杏樹周濟那些窮苦人家...
與「為蛇畫足」相似的成語故事
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成語故事「山崩鐘應」形容什么意思
南北朝時期,魏國大殿前的大鐘無緣無故地自動大響,很多人覺得奇怪,就跑去問張華是怎么回事。張華告訴他們這是蜀郡發生地震或山崩引發鐘的共振。為了驗證這話,有人親自去蜀郡查看,果然如此...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成語故事
宋朝時,陳州接連發生自然災害,朝廷派貪官劉得中和楊金吾開倉賣糧,他們假公濟私抬高糧價,還在糧食里摻沙,分量還不夠。老百姓對他們的這種行為極為憤慨,但也沒辦法,只有嘆息:“上梁不正下梁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