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的成語「賤買貴賣」
成語“賤買貴賣”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賤買貴賣成語讀音:jiàn mǎi guì mài
成語簡拼:JMGM
成語注音:ㄐ一ㄢˋ ㄇㄞˇ ㄍㄨㄟˋ ㄇㄞ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賤入貴出
成語出處:漢·班固《漢書·景帝紀》:“吏受所監臨,以飲食免,重;受財物,賤買貴賣,論輕。”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低價買進,高價售出。
成語用法:賤買貴賣作賓語、定語;指經商。
成語造句:若做經紀,賤心便起,賤買貴賣,損人利己。明·沈受先《三元記·餞行》
英文翻譯:buy cheap and sell dear
成語謎語:生意盈利
成語“賤買貴賣”的擴展資料
1. 什么是買入價(BID)與賣出價(OFFER或ASK)?買入價(Buying rate/Bid rate),即買入匯率,是銀行從客戶或同業那里買入外匯時使用的匯率。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準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
位于報價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愿付出1.4527瑞士法郎,于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賣出價 (Selling rate/Ask or Offer rate)是股票買賣中或銀行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匯率。不同標價方法下賣出價的含義不同。
擴展資料:
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定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價代表銀行承擔風險的報酬,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若干個外幣而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大的數,即買入較多的外幣時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后。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買入價
百度百科-賣出價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銀行買入外匯的原則是‘賤買貴賣' 客戶買賣外匯的原則是:貴買賤賣。后者怎么解釋啊,完全不懂
后者就是在銀行的賣出價(價格高的位置)買入 ,在銀行的買入價(價格低的位置)賣出。銀行從中賺取外匯差價!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有人說:“資本家的利潤是從賤買貴賣中獲得的。”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理簡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它不符合剩余價值生產的理論。(2)賤買貴賣不能給資本家帶來利潤。因為流通中不能增加價值總量,有的人多得了,別的人就少得了。(3)實際上,利潤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造出來的,在本質上和剩余價值是一樣的。剩余價值和利潤之間,食欲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資本家獲得利潤的源泉是榨取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了。 略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源于漢代的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這兩句大意是:趁價格上漲時,要把貨物像倒掉糞土那樣趕快賣出去;趁價格下跌時,要把貨物像求取珠玉那樣趕快收進來。這兩句以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一條重要的生意經,可與“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合用,強調商測.捕捉時機,賤買貴賣,取得經濟效益。但當貨物騰貴時,人們看見經營此一貨物之企業得利獨厚,故群起向這一企業投資,而賣者間的競爭以起。賣者既多,社會上需要此一貨物者并不因之增加,其價格必下跌。反之,由于價格下跌,經營者見無利可圖,又不得不紛紛改業,于是賣者既少,而社會上之需要則仍舊未變。因此,又產生供不應求的現象,其價格又必因之上漲。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與賣有關的成語
與賣有關的成語“賣”字開頭的成語:(共32則) [m] 賣刀買犢 賣犢買刀 賣兒貼婦 賣兒鬻女 賣富差貧 賣法市恩 賣官販爵 賣官賣爵 賣乖弄俏 賣國求利 賣國求榮 賣狗懸羊 賣官鬻爵 賣公營私 賣官鬻獄 賣劍買犢 賣劍買牛 賣劍買琴 賣爵鬻官 賣空買空 賣履分香 賣李鉆核 賣男鬻女 賣俏行奸 賣俏迎奸 賣妻鬻子 賣身投靠 賣頭賣腳 賣文為生 賣笑追歡 賣友求榮 賣主求榮 第二個字是“賣”的成語:(共2則) [c] 出賣靈魂 [z] 自賣自夸 第三個字是“賣”的成語:(共31則) [d] 打情賣笑 典身賣命 [f] 販賤賣貴 分香賣履 [g] 沽名賣直 [l] 臨敵賣陣 老王賣瓜 [m] 買犢賣刀 賣官賣爵 買賤賣貴 買空賣空 買犁賣劍 買牛賣劍 賣頭賣腳 [s] 撒嬌賣俏 [t] 糶風賣雨 [x] 行奸賣俏 [y] 引車賣漿 迎奸賣俏 贏奸賣俏 以老賣老 倚老賣老 倚門賣俏 倚門賣笑 依門賣笑 [z] 裝瘋賣傻 抓乖賣俏 砸鍋賣鐵 追歡賣笑 裝聾賣傻 指山賣磨 “賣”字結尾的成語:(共4則) [c] 炒買炒賣 [g] 公買公賣 [j] 賤買貴賣 [y] 一錘子買賣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如何做到賤買貴賣?
maybe你需要找到一群薅羊毛黨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微觀經濟學名詞價格歧視解釋
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就同一種商品或者服務,對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售價,則構成價格歧視行為。而且價格歧視是一種重要的壟斷定價行為,是壟斷企業通過差別價格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定價策略,地區性壓價行為、沒有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價格都是價格歧視行為的具體表現。
擴展資料
價格歧視存在的必要:
1、廠商必須面對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即產品的需求與其價格成反比。
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購買團體必須能在某一成本下區分開,該成本不超過區分他們所能帶來的收入。即廠商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市場細分。
3、必須阻止不同購買集團之間賤買貴賣的轉賣行為。
4、不同的購買集團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必須不同,并且為廠商所知。即廠商了解購買集團對產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價格歧視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辨析題:賤買貴賣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源泉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它不符合剩余價值生產的理論。(2)賤買貴賣不能給資本家帶來利潤。因為流通中不能增加價值總量,有的人多得了,別的人就少得了。(3)實際上,利潤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造出來的,在本質上和剩余價值是一樣的。剩余價值和利潤之間,食欲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資本家獲得利潤的源泉是榨取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了。綜上, 剩余勞動資本家獲得利潤源泉的。滿意請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幫忙解釋一下這個掉期交易
掉期交易與即期交易和遠期交易有所不同。即期與遠期交易是單一的,要么做即期交易,要么做遠期交易,并不同時進行,因此,通常也把它叫做單一的外匯買賣,主要用于銀行與客戶的外匯交易之中。掉期交易的操作涉及即期交易與遠期交易或買賣的同時進行,故稱之為復合的外匯買賣,主要用于銀行同業之間的外匯交易。一些大公司也經常利用掉期交易進行套利活動。 掉期交易的目的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軋平外匯頭寸,避免匯率變動引發的風險;二是利用不同交割期限匯率的差異,通過賤買貴賣,牟取利潤。 一、掉期交易的類型 1.即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spot-forwardswaps) 即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指買進或賣出某種即期外匯的同時,賣出或買進同種貨幣的遠期外匯。它是掉期交易里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這種交易形式按參加者不同又可分為兩種: ①純粹的掉期交易,指交易只涉及兩方,即所有外匯買賣都發生于銀行與另一家銀行或公司客戶之間 ②分散的掉期交易,指交易涉及三個參加者,即銀行與一方進行即期交易的同時與另一方進行遠期交易。但無論怎樣,銀行實際上仍然同時進行即期和遠期交易,符合掉期交易的特征。進行這種交易的目的就在于避免風險,并從匯率的變動中獲利 例如,美國一家銀行某日向客戶按US$1=DMl.68的匯率,賣出336萬馬克,收入200萬美元。為防止將來馬克升值或美元貶值,該行就利用掉期交易,在賣出即期馬克的同時,又買進3個月的遠期馬克,其匯率為US$1=DMl.78。這樣,雖然賣出了即期馬克,但又補進了遠期馬克,使該家銀行的馬克、美元頭寸結構不變。雖然在這筆遠期買賣中該行要損失若干馬克的貼水,但這筆損失可以從較高的美元利率和這筆現匯交易的買賣差價中得到補償。 在掉期交易中,決定交易規模和性質的因素是掉期率或兌換率(swaprate)。該率就是前面提及的換匯率。掉期率本身并不是外匯交易所適用的匯率,而是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或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之間的差額,即遠期貼水或升水。掉期率與掉期交易的關系是:如果遠期升(貼)水值過大,則不會發生掉期交易。因為這時交易的成本往往大于交易所能得到的益處。掉期率有買價掉期率與賣價掉期率之分。 2.一天掉期交易(one-dayswaps) 一天掉期又可分為今日掉明日(today/tomorrow)、明日掉后日(tomorrow/next)和即期掉次日(spot/next)。今日掉明日掉期的第一個到期日在今天,第二個掉期日在明天。明日掉后日掉期的第一個到期日在明天,第二個到期日在后天。即期掉次日掉期的第一個到期日在即期外匯買賣起息日(即后天),第二個到期日是將來的某一天(如即期掉1個月遠期,遠期到期日是即期交割日之后的第30天)。 3.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forward-forwardswaps) 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指買進并賣出兩筆同種貨幣不同交割期的遠期外匯。該交易有兩種方式,一是買進較短交割期的遠期外匯(如30天),賣出較長交割期的遠期外匯(如90天);二是買進期限較長的遠期外匯,而賣出期限較短的遠期外匯。假如一個交易者在賣出100萬30天遠期美元的同時,又買進100萬90天遠期美元,這個交易方式即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由于這一形式可以使銀行及時利用較為有利的匯率時機,并在匯率的變動中獲利,因此越來越受到重視與使用。 例如,美國某銀行在3個月后應向外支付100萬英鎊,同時在1個月后又將收到另一筆100萬英鎊的收入。如果市場上匯率有利,它就可進行一筆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設某天外匯市場匯率為: 即期匯率:£l=US$1.5960/1.5970 1個月遠期匯率:£1=US$1.5868/1.5880 3個月遠期匯率:£1=US$1.5729/1.5742 這時該銀行可作如下兩種掉期交易: (1)進行兩次“即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即將3個月后應支付的英鎊,先在遠期市場上買入(期限3個月,匯率為1.5742美元),再在即期市場上將其賣出(匯率為1.5960美元)。這樣,每英鎊可得益0.0218美元。同時,將一個月后將要收到的英鎊,先在遠期市場上賣出(期限1個月,匯率為1.5868美元),并在即期市場上買入(匯率為1.5970美元)。這樣,每英鎊須貼出0.0102美元。兩筆交易合計,每英鎊可獲得收益0.0116美元。 (2)直接進行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即買入3個月的遠期英鎊(匯率為1.5742美元),再賣出1個月期的遠期英鎊(匯率為1.5868美元),每英鎊可獲凈收益0.0126美元。可見,這種交易比上一種交易較為有利。 二、掉期交易的作用 由于掉期交易是運用不同的交割期限來進行的,可以避免因時間不一所造成的匯率變動的風險,對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1.有利于進出口商進行套期保值。 例如,英國出口商與美國進口商簽定合同,規定4個月后以美元付款。它意味著英國出口商在4個月以后將收入一筆即期美元。在這期間,如果美元匯率下跌,該出口商要承擔風險。為了使這筆貸款保值,該出口商可以在成交后馬上賣出等量的4個月遠期美元,以保證4個月后該出口商用本幣計值的出口收入不因匯率變動而遭受損失。除進出口商外,跨國公司也經常利用套期保值,使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外幣資產和債券的國內價值保持不變。 在實質上,套期保值與掉期交易并沒有差異。因為在套期保值中,兩筆交易的交割期限不同,而這正是掉期交易的確切含義所在。凡利用掉期交易的同樣可獲得套期保值的利益。但在操作上,掉期交易與套期保值仍有所區別,即在套期保值中,兩筆交易的時間和金額可以不同。 2.有利于證券投資者進行貨幣轉換,避開匯率變動風險。 掉期交易可以使投資者將閑置的貨幣轉換為所需要的貨幣,并得以運用,從中獲取利益。現實中,許多公司和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就利用這項新的投資工具,進行短期的對外投資,在進行這種短期對外投資時,它們必須將本幣兌換為另一國的貨幣,然后調往投資國或地區,但在資金回收時,有可能發生外幣匯率下跌使投資者蒙受損失的情況,為此,就得利用掉期交易避開這種風險。 3.有利于銀行消除與客戶單獨進行遠期交易承受的匯率風險。 掉期交易可使銀行消除與客戶進行單獨遠期交易所承受的匯率風險,平衡即期交易與遠期交易的交割日結構,使銀行資產結構合理化。 例如,某銀行在買進客戶6個月期的100萬遠期美元后,為避免風險,軋平頭寸,必須再賣出等量及交割日期相同的遠期英鎊。但在銀行同業市場上,直接出售單獨的遠期外匯比較困難。因此,銀行就采用這樣一種做法:先在即期市場上出售100萬即期美元,然后再做一筆相反的掉期買賣,即買進100萬即期美元,并賣出100萬遠期美元,期限也為6個月。結果,即期美元一買一賣相互抵消,銀行實際上只賣出了一筆6個月期的遠期美元,軋平了與客戶交易出現的美元超買。掉期交易(Swap Transaction)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更為準確他說,掉期交易是當事人之間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等價經濟價值的現金流(Cash Flow〕的交易。較為常見的是貨幣掉期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貨幣掉期文易,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交換交易、在一般情況下,是指兩種貨幣資金的本金交換。利率掉期交易、是相同種貨幣資金的不同種類利率之間的交換交易,一般不伴隨本金的交換。掉期交易與期貨、期交易一樣,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金融衍生產品之一,成為國際金融機構規避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的重要工具。 1981年,IBM公司和世界銀行進行了一筆瑞士法郎和德園馬克與美元之間的貨幣掉期交易(如圖3-1所示)。當時,世界銀行在歐洲美元市場上能夠以較為有利的條件籌集到美元資金,但是實際需要的卻是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此時持有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資金的IBM公司,正好希望將這兩種貨幣形式的資金換成美元資金,以回避利率風險。在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中介下,世界銀行將以低息籌集到的美元資金提供給IBM公司,IBM公司將自己持有的瑞上法郎和德國馬克資金提供給世界銀行。通過這種掉期交易,世界銀行以比自己籌集資金更為有利的條件籌集到了所需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資金,IBM公司則回避了匯率風險,低成本籌集到美元資金。這是迄今為止正式公布的世界上第一筆貨幣掉期交易。通過這項掉期交易,世界銀行和IBM公司在沒有改變與原來的債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的情況下,以低成本籌集到了自身所需的資金。 1982年德意志銀行進行了一項利率掉期交易。德意志銀行對某企業提供了一項長期浮動利率的貸款。當時.德意志銀行為了進行長期貸款需要籌集長期資金,同時判斷利率將會上升,以固定利率的形式籌集長期資金可能更為有利。德意志銀行用發行長期固定利率債券的方式籌集到了長期資金,通過進行利率掉期交易把固定利率變換成了浮動利率,再支付企業長期浮動利率貸款。這筆交易被認為是第一筆正式的利率掉期交易。 在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潮流的背景下,掉朗交易作為一種靈活、有效的避險和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的衍生工具,越來越受到國際金融界的重視,用途日益廣泛,交易量急速增加(見表3一2)。近來。這種交易形式己逐步擴展到商品、股票等匯率、利率以外的領域。由于掉期合約內容復雜,多采取由交易雙方一對一進行直接交易的形式,缺少活躍的二級市場和交易的公開性,具有較大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因此,從事掉期交易者多為實力雄厚、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國際性金融機構,掉期交易市場基本上是銀行同業市場。國際清算銀行(BIS)和掉期交易商的同際性自律組織國際掉期交易商協會(ISDA),近年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指引和準則來規范掉期交易,其風險管理越來越受到交易者和監管者的重視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誰說的 賤取如珠玉 貴出如糞土
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這兩句大意是:趁價格上漲時,要把貨物像倒掉糞土那樣趕快賣出去;趁價格下跌時,要把貨物像求取珠玉那樣趕快收進來。這兩句以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一條重要的生意經,可與“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合用,強調商測.捕捉時機,賤買貴賣,取得經濟效益。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1. 關于“賣”的成語有哪些?
賣劍買牛
賤買貴賣
賣李鉆核
指山賣磨
賣公營私
賣劍買牛
【讀音】[ mǎi niú mài jiàn ]
【釋義】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 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出處】《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賤買貴賣
【讀音】[ jiàn mǎi guì mài ]?
【釋義】低價買進,高價售出。
【出處】漢·班固《漢書·景帝紀》:“吏受所監臨,以飲食免,重;受財物,賤買貴賣,論輕。”
賣李鉆核
【讀音】[ mài lǐ zuān hé ]?
【釋義】先鉆李核,然后出賣,免得別人得到良種。形容極端自私。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
指山賣磨
【讀音】[ zhǐ shān mài mò ]?
【釋義】指著山上的石頭當磨來賣。比喻事情還沒有頭緒就過早說出去或答應下來。也指以有名無實的手法進行欺騙。
【出處】元·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第一折:“出來的都關來節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賣磨,將百姓劃地為牢。”
賣公營私
【讀音】[ mài gōng yíng sī ]?
【釋義】指出賣公眾利益以謀求個人私利。
【出處】《魏書·趙黑傳》:“高官祿厚,足以自給,賣公營私,本非情愿。”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