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廉”「廉而不劌」
成語“廉而不劌”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亷而不劌成語讀音:lián ér bù guì
成語簡拼:LEBG
成語注音:ㄌ一ㄢˊ ㄦˊ ㄅㄨˋ ㄍㄨ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廉正寬厚
成語出處:西漢 戴圣《禮記 聘義》:“廉而不劌,義也。”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廉:廉潔;劌:割傷,刺傷。有棱邊而不至于割傷別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
成語用法:廉而不劌作謂語、定語;指人清廉。
成語“廉而不劌”的擴展資料
1. 廉而不劌是什么意思?廉而不劌【拼音】:lián ér bù guì【釋義】:廉:廉潔;劌:割傷,刺傷。有棱邊而不至于割傷別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出處】:西漢·戴圣《禮記·聘義》:“廉而不劌,義也?!闭怨娉烧Z網:gyjslw.com
2. 求問怎樣消除戾氣?——不抵觸頂撞父母師長的人,命運才會通達!(廉而不劌 )
戾氣,不于剛暴之氣,而是于刀刃的刃氣。
很多人身上,都旋繞著戾氣。有這個戾氣,命運就不會通達。戾得大事小事都不順。
因為眾鬼神討厭,所以都想來阻礙、作弄。
同樣的事情,別人來做就是順、就是成功;你來做就問題百出,非常不順,可望而不可即?! ?br> 并且,戾氣是傷害身家性命的,就像一把白刃,不但會傷自己,還會傷到至親,乃至一切靠近自己的人。
戾,就是逆。
逆的反義詞,就是順。
所以,要消掉戾氣,必須要從
順父母、敬先賢、尊上司、敬長輩、
容配偶、禮平輩、愛晚輩、扶弱小、
恤貧賤、憐病患……開始。
這一切,就離不開一個“順”字。
如果一個人不順父母、不順師長上司,他身上的戾氣,永遠消不掉。
如果一個人肯用一年的時間,順父母、順上司、順先賢長輩、順一切眾生,他三十年的戾氣也能滅除干凈。
沒有戾氣,做事就沒有阻礙。
孝順父母、長輩、上司的人,必定家族官祿氣盛,所以,自己是一定會做官的。
如果恒順師長, 積累三代,子孫必定要成為大官長。
反過來說,抵觸、頂撞父母長輩上司的人,說圣賢、高僧、大德、君子壞話的人,會把直系血脈的官祿氣削盡,自己工作不順,問題百出,永遠不能做官,也不會得到貴人提攜。
請永遠記住普賢菩薩說的“十大愿王”中的四個字:恒順眾生。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廉組詞語
廉潔
廉政
清廉
低廉
養廉
廉直
廉敬
廉便
傷廉
廉素
廉貞
蜚廉
物美價廉
寡廉鮮恥
禮義廉恥
廉潔奉公
價廉物美
公正廉潔
廉而不劌
鮮廉寡恥
廉泉讓水
俊杰廉悍
公正廉明
頑廉懦立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什么意思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方,方正,喻有所合于規矩;割,斷裂,在此指孤傲絕塵.’方而不割’即方正而不孤傲,喻指道者雖有所合于規矩(或者說是“堅持原則”),但并不與對立者斷然劃界,不相往來.廉,銳利,棱角突出,喻能耐高強;劌,劃傷.’廉而不劌’即突棱而不傷人,說明道者雖能耐高強卻’為而不爭’,善于與人達成利益的諧和耦合而’各得其所欲’.直,率直,于內無愧疚,與外無糾纏;肆,放肆.’直而不肆’即率直而不放肆.仗恃率直而放肆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拔扈強梁,也是一種’為而恃之’.道者’勇于不敢’,雖目標路線坦蕩明確但并不肆無忌憚,所以他’直而不肆’.老子并不貶斥’成其私’,他在道論中非常直率而坦蕩地談論著一系列如何更好地謀取自利的方法與手段,但他絕不像馬基雅弗利在《君王論》里那樣無所顧忌地主張無所不用其極,而是非常慈和體諒地主張行為者要與社會整體以及他人達成利益的諧和耦合來求得自身利益的實現.所以,他的勸道就顯得非?!倍凰痢?光,精神明澈;耀,閃耀刺眼.’光而不耀’即光明而不耀眼.老子指出道者必須’用其光’,但又必須’和其光’,所以,折衷的選擇是’光而不耀’.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禮記·聘義》翻譯
“從前的君子,都是拿玉來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溫厚而又潤澤,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堅實,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傷人,就好比義;玉佩垂而下墜,就好比禮;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響到最后,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動聽的音樂;既不因其優點而掩蓋其缺點,也不因其缺點而掩蓋其優點,就好比人的忠誠;光彩晶瑩,表里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
寶玉所在,其上有氣如白虹,就好比與天息息相通;產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潤豐美,又好比與地息息相通。圭璋作為朝聘時的禮物可以單獨使用,不像其他禮物還需要加上別的什么東西才能算數,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玉的美德,這就好像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道那樣?!对娊洝飞险f:‘多么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樣溫文爾雅?!跃硬趴粗赜??!?br>擴展資料:
作者:西漢·戴圣
作品介紹:《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聘義》主要解釋解釋《儀禮·聘禮》中某些儀節的設置原意,進而說明聘禮所以使諸侯之間交相聘問、輕財重禮的作用;孔子為自貢講解玉的美德;講解射、聘禮是大禮,只有身強力壯者才能完美無缺地行完這兩種禮的所有禮節,如此則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外無敵,內順治,這是盛大。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禮記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