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踽涼”「踽踽涼涼」
成語“踽踽涼涼”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jǔ jǔ liáng liáng成語簡拼:JJLL
成語注音:ㄐㄨˇ ㄐㄨˇ ㄌ一ㄤˊ ㄌ一ㄤ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踽踽獨行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見“踽踽涼涼”。
成語用法:踽踽涼涼作謂語、賓語、狀語;用于孤獨的狀態。
成語造句:沙汀《困獸記》:“當田疇踽踽涼涼從她面前走過的時候,她還充滿恨意的嘆口氣,回避開臉。”
英文翻譯:walk alone
成語“踽踽涼涼”的擴展資料
1. “踽踽獨行”是什么意思?踽踽獨行 拼音: jǔ jǔ dú xíng 近義詞: 舉目無親、孑然一身 反義詞: 成群結隊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人獨自走路 解釋: 踽踽:孤零的樣子。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踽踽涼涼的成語解釋
發音 jǔ jǔ liáng liáng釋義 踽踽:孤獨的樣子。涼涼:冷冷清清的樣子。 形容孤獨寡合的樣子。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成語踽踽獨行出自于《詩經》中的哪一篇詩歌
踽踽獨行
(四字成語)
編輯
踽踽獨行 踽(jǔ)踽:孤零的樣子。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出????自
宋·張《祭程伊川文》.?【出自】:《詩經·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成語釋義
編輯
【成語文字】踽踽獨行
【成語拼音】jǔ jǔ dú xíng
【成語解釋】踽踽:孤零的樣子。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1]?
【成語來源】·宋·張《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獨行于世;眾乃以為迂也。”
【示例】1.他成了一個踽踽獨行,形單影只,自言自語,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長空里,一只孤雁。(徐遲《歌德巴赫猜想》)[2]?
2.向一聲聲/激越清朗而聽不懂的晚鐘/踽踽獨行(洛夫《血的再——悼亡母詩》)
近義詞 ? ?踽踽而行?舉目無親?形影單只?獨行踽踽?踽踽涼涼?孑然一身 ? ?
反義詞 ? ?成群結隊 ? ?
成語接龍
踽踽獨行??行不從徑??徑一周三??三三兩兩??兩世為人??人一己百??百萬雄兵??兵不厭?傾中外??外剛內柔??柔聲下氣??氣義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馬??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語四??四不拗六??六親不和??和光同塵??塵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繼??繼古開今?今夕何夕??夕寐宵興??興云致雨??雨絲風片??片云遮頂??頂名冒姓??姓甚名誰??誰是誰非?非親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卻??卻之不恭??恭而有禮??禮為情貌??貌似強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懷??懷丸操彈??彈絲品竹??竹報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與石斗??斗麗爭妍?妍姿艷質??質傴影曲??曲不離口??口不二價??價值連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揚波?波光鱗鱗??鱗次櫛比??比眾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爾??爾汝之交??交口同聲??聲東擊西?西臺痛哭??哭喪著臉??臉無人色??色絲虀臼??臼頭深目??目不別視??視下如傷??傷化敗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關人老??老之將至??至親好友??至親骨肉??肉山脯林??林下清風?風不鳴條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以下的古文怎么翻譯
1、我本來喜歡結交有志向的朋友。但是有一種人,經過我家門,沒有到我家裏坐一坐,我也不感到遺憾。這是什麼人呢?就是我平常所說的鄉原啊!鄉原這種人,是敗壞德行的惡人啊!2、像宦官那樣在世上獻媚邀寵的人就是鄉原3、孟子說:“(這種人,)要批評他,卻舉不出具體事來;要指責他,卻又覺得沒什么能指責的;和頹靡的習俗、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平時似乎忠厚老實,行為似乎很廉潔,大家都喜歡他,他也自認為不錯,但是卻不能同他一起學習堯舜之道,所以說是‘戕害道德的人’4、沒有道德修養的偽君子,就是破壞道德的人。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涼字結尾的成
涼字結尾的成語如下:一、人走茶涼;二、世態炎涼;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什么涼涼的成語
傷心欲絕、冰徹心髓 透骨酸心 痛入心脾 寒心徹骨 通入心扉透心涼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踽踽”讀什么?什么意思?
形容一個人走路孤零零的樣子。
踽踽(jǔ jǔ ):單身獨行、孤獨無依的樣子。
1.獨行貌。
2.引申為落落寡合的樣子。
3.小步慢行貌。《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比入邯鄲城,趙王親掃除宮室,以迎信陵君,執主人之禮甚恭。揖信陵君就西階,信陵君謙讓不敢當客,踽踽然細步循東階而上。”
踽踽〕形容獨自走路孤零零的樣子,如成語“踽踽獨行”。
【副】
〖踽踽〗一個人獨行的樣子〖walkalone〗。如:踽踽涼涼(孤獨凄涼的樣子)
慢步行走〖walkslowly〗。如:踽步(慢步的樣子);踽踽(小步慢行的樣子)
通“傴”〖bend〗。如:踽僂(傴僂)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踽踽涼涼的成語典故
出處 《孟子·盡心下》:“行何為踽踽涼涼?”《三俠五義》八八回:“蔣爺在悅來店救了自己,蒙他一番好意帶我上臥虎溝,不想竟自落水,如今弄得我一人踽踽涼涼。”《三俠五義》第一回:“從此秦鳳踽踽涼涼,凄凄慘慘,時常思念徒兒死的可憐又可敬,又惦記者李娘娘在家中怕受了委曲。”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踽踽是什么意思?
注音簡略 jǔ jǔ部首筆畫 筆畫數:16; 部首:足本段釋義簡略 形容一個人走路孤零零的樣子。 踽踽(jǔ jǔ ):單身獨行、孤獨無依的樣子。 1.獨行貌。 2.引申為落落寡合的樣子。 3.小步慢行貌。《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比入邯鄲城,趙王親掃除宮室,以迎信陵君,執主人之禮甚恭。揖信陵君就西階,信陵君謙讓不敢當客,踽踽然細步循東階而上。” 踽踽〕形容獨自走路孤零零的樣子,如成語“踽踽獨行”。 【副】 〖踽踽〗一個人獨行的樣子〖walkalone〗。如:踽踽涼涼(孤獨凄涼的樣子) 慢步行走〖walkslowly〗。如:踽步(慢步的樣子);踽踽(小步慢行的樣子) 通“傴”〖bend〗。如:踽僂(傴僂)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踽踽是什么意思
踽踽釋義:1.獨行貌。 2.引申為落落寡合的樣子。 3.小步慢行貌。來自百度漢語|報錯踽踽_百度漢語[拼音] [jǔ jǔ]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1. 賞析月下獨酌四首(全要賞析)
詩詞大意
月下獨酌 李白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月兒,你那里曉得暢飲的樂趣?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離散。月呀,愿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說明
這首詩約作于天寶三載(744),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花間有酒,獨酌無親;雖則無親,邀月與影,乃如三人;雖如三人,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雖不解飲,聊可為伴,雖徒隨身,亦得相將。及時行樂,春光幾何?月徘徊,如聽歌;影零亂,如伴舞。醒時雖同歡,醉后各分散;聚時似無情,情深得永結;云漢邈相期,相親慰獨酌。此詩一步一轉,愈轉愈奇,雖奇而不離其宗。青蓮奇才,故能爾爾,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題解]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后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賞析一】
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辯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后得到正確的結論。關于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所以一直為后人傳誦。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腳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于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
可是,盡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至于那影子呢?雖則如陶潛所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影答形》),但畢竟影子也不會喝酒;那么又該怎么辦呢?姑且暫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時行樂吧!“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陶潛飲酒詩序中語)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說得虛無不可測,推翻了前案,這是“破”。
其時詩人已經淅入醉鄉了,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傾聽佳音;舞時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似與自己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自己一往情深。這又是“立”。
最后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為交游,主要還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游”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后的結論。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凄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于以后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并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沈熙乾)
【賞析二】
這首詩突出寫一個“獨”字。李白有抱負,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獨的包圍之中,感到苦悶、徬徨。從他的詩里,我們可以聽到一個孤獨的靈魂的呼喊,這喊聲里有對那個不合理的社會的抗議,也有對自由與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驚風雨”而“泣鬼神”的。
開頭兩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已點出“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愿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里積郁已久的話傾訴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沒處可說,只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邀請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來作伴了。這兩句是從陶淵明的《雜詩》中化出來的,陶詩說:“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不過那只是“兩人”,李白多邀了一個明月,所以是“對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會喝酒的,影子也只會默默地跟隨著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結果還只能是自己一個人獨酌。但是有這樣兩個伴侶究竟是好的,“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暫且在月和影的伴隨下,及時地行樂吧!下面接著寫歌舞行樂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說月被我的歌聲感動了,總在我身邊徘徊著不肯離去。“影零亂”,是說影也在隨著自己的身體做出各種不很規矩的舞姿。這時,詩人和他們已達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來說:“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趁醒著的時候三人結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們分散的,最后兩句說:“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無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無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關系的交游。李白認為這種擺脫了利害關系的交往,才是最純潔的最真誠的。他在人間找不到這種友誼,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約,希望同他們永遠結下無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會。“云漢”,就是銀河,這里泛指遠離塵世的天界。這兩句詩雖然表現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這種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極的,就其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庸俗關系的厭惡與否定而言,應當說是含有深刻的積極意義的。
這首詩雖然說“對影成三人”,主要還是寄情于明月。李白從小就喜歡明月,《古朗月行》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靈里,明月已經是光明皎潔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熱切地追求她。《把酒問月》一開頭就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這首詩里也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攬明月,都表現了他對于光明的向往。正因為他厭惡社會的黑暗與污濁,追求光明與純潔,所以才對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連他的死也有傳說,說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憶起他的故鄉。青年時代他在四川時曾游歷過峨眉山,峨眉山月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為人所傳誦。他晚年在武昌又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是為一位四川和尚到長安去而寫了送行的。詩里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后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于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夢游天姥吟留別》里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里,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消息后,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里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帶著他的愁心,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
當我們知道了明月對李白有這樣多的意義,也就容易理解為什么在《月下獨酌》這首詩里李白對明月寄予那樣深厚的情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從小就與之結為伴侶的,象征著光明、純潔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鄉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對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偉大詩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2. 踽踽獨行怎么讀?
踽踽獨行: [ jǔ jǔ dú xíng ]
【解釋】:踽踽:孤零的樣子。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出自】:《詩經·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譯文】:“獨行獨自走,難道沒有其他人,不如我同父親。”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人獨自走路
【近義詞】踽踽而行、舉目無親、形影單只、獨行踽踽、踽踽涼涼、孑然一身
擴展資料
反義詞:成群結隊
【解釋】:成:成為,變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出自】:《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無奈那雀兒成群結隊來偷吃谷粟,才趕得東邊的云,又向西邊來吃。”
【譯文】:“無奈那麻雀兒成群結隊來偷吃糧食,才能追得束邊的云,又往西邊來吃。”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很多聚積在一起
【近義詞】成群作隊、縷縷行行、成群逐隊、三五成群
【反義詞】形單影只、孑然一身、孑然、踽踽獨行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