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生”字的成語「虛生浪死」
成語“虛生浪死”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xū shēng làng sǐ成語簡拼:XSLS
成語注音:ㄒㄨ ㄕㄥ ㄌㄤˋ ㄙ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舊唐書·越王貞傳》:“諸王必須以匡救為忠,不可虛生浪死,取笑于后代。”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虛:空,徒然;浪:濫,放縱。活得毫無意義,死得毫無價值。形容虛度一生
成語用法:虛生浪死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世等。
成語造句:明·李贄《寄焦弱侯書》:“性又狷介,不能會于無方之道,真虛生浪死之徒耳。”
英文翻譯:live a meaningless life and die a worthless death <waste one's life>
成語“虛生浪死”的擴展資料
1. 解讀蘇軾《漁夫四詞》的意思東坡以最具特征的飲、醉、醒、笑之行為來描寫漁父的形象, 并且借鑒了船子和尚的漁父, 把漁父描寫為已悟道的佛家漁父。全首漁父詞在表面上描繪了漁父飲酒之樂, 實際上贊美了以不同方法來施行教化和啟導(dǎo)人生的漁父之慈悲心, 并以此自比。詞中具有一幅水墨畫般的風(fēng)景描寫, 無禪語而有禪味, 寓禪理而不落形跡, 頗得禪趣。蘇軾之漁父詞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
漁父飲, 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 彼此不論錢數(shù)。
古代文人常用飲酒和醉中之境界來表現(xiàn)安樂自得的心態(tài), 認為只有醉中才能達到無差別狀態(tài),即使佛家也有“ 般若湯” 、“ 無明酒”之說。此處“ 飲”,表現(xiàn)了“ 法悅之味” 。東坡化用了德誠禪師【船子和尚】第三十一漁父詞“ 雖慕求魚不食魚, 綱兼蓬戶本空無。在世界, 作凡夫, 知聞只是個毗盧。”禪師通過前一、二句, 把自己求魚與世上凡夫求魚作了對比, 寄托了對一切凡夫悉有佛性的希望。魚和蟹是張志和、船子、蘇軾三者共同所使用的意象, 將“ 魚蟹一時分付” 的條件是已經(jīng)釣到了魚蟹, 蘇軾“ 一時分付” 是禪師“ 慕求魚不食魚” 的連續(xù)發(fā)展。東坡曾云“ 由是心若掛釣之魚, 忽得解脫。”( 《記游松風(fēng)亭》)他以“ 若掛釣之魚” 比作自己所感悟到的道, 所以詞中“ 魚蟹” , 很可能指的是悟道。“ 一時分付”句, 筆者認為是暗喻了船子禪師隨時隨處施行教化。“ 酒無多少醉為期” , 表現(xiàn)對道的心醉程度。“ 彼此不論錢數(shù)” , 表現(xiàn)了“ 二法” 同為一體。識見上有“ 此” 的分別心, 心理上才有產(chǎn)生“ 彼”相對性的存在。漁父已經(jīng)飲了法悅之酒, 也就泯滅了彼此分別心。所以此漁父在法席之中能啟導(dǎo)彼人。張志和《漁父》其四所說“ 松江蟹舍主人歡, 孤飯藥羹亦共餐。”則儼然存在著“ 主人” , 這是他們不同精神境界的表現(xiàn)。“ 論錢數(shù)”是于俗諦, “ 不論錢數(shù)”則是“ 圣諦” 。總之, 東坡在第一首中不僅表現(xiàn)了自己已經(jīng)消滅了一切凡圣之差別心, 而且塑造了“ 彼此一如、凡圣一如”之漁父人格美。這是東坡深入華嚴“ 理事無礙”法界觀的體現(xiàn)。
其二
漁父醉, 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輕舟短掉任斜橫, 醒后不知何處。
禪家重悟道輕知解。“ 漁父醉, 蓑衣舞” , 相當(dāng)于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自在境界, 其境界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東坡以禪家常用的方式, 用“ 蓑衣舞”描繪了“ 啞子得夢, 自夢自知” 的境界。如佛家“ 向上一路”象征絕對境界一樣, “ 歸路”象征著回歸本原(寂靜)之歸依處, 暗地里表示法悅之醉。“ 輕舟短掉任斜橫”象征著斷掉了情識和意想分別之心, 不會生起虛妄的猜測與分別。宋代禪師們也是常引來說明心閑意寂如同古井無波, 如張孝祥守?zé)o錫時, 曾問徑山大慧“ 如何是人境兩俱奪”師曰“ 雪覆蘆花, 舟橫斷岸。” (見《續(xù)傳燈錄》卷三十三)蘇軾詞中“ 輕舟”之涵義, 和船子的“ 勤作掉,慧為舟”是一樣的, 意味著不僅輕快而且具有智慧的般若船。船子和尚的禪詩中經(jīng)常提到“ 過去” , “ 現(xiàn)在” , “ 未來”三個觀念。“ 過去”表現(xiàn)了猶豫不定地仿徨于保佑和阪依之間的漁父, 但其重點在于“ 現(xiàn)在”和“ 未來” 。恰好, 東坡從“ 醉里卻尋歸路” 到“ 醒后不知何處” 緊扣著現(xiàn)在、過去、未來之時差, 以現(xiàn)在的“ 輕舟短掉任斜橫”來表現(xiàn)過去“ 醉里卻尋歸路” 的保佑和漁父面臨著將來救渡眾生之任務(wù)。因而, 東坡此首直接沿用了船子禪師“ 一片江云倏忽開, 翁空晴日絕塵埃。適消散, 又徘徊, 試問本從何處來。”(其二十六)之詩意。漁父由于般若船等待著擺渡眾生而不忘卻自己本分, 引起東坡“ 不退轉(zhuǎn)” 之正進心。
其三
漁父醒, 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 一笑人間今古。
佛家用夢中說夢比喻世界之虛幻, “ 夢斷”相當(dāng)于豁徹大悟。從意象群分析, 禪詩中“ 落花飛絮”一般是強調(diào)悟道之后現(xiàn)象界即法界, 但此處用意不同。根據(jù)《詩人玉屑》卷二十引用惠洪禪師的《冷齋夜話》說吳僧道潛, 曾為求詩的歌妓賦詩曰“ 寄語巫山窈窕娘, 好將魂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東風(fēng)上下狂。”詩僧道潛的“ 沾泥絮”指的也是不動心。從禪詩角度看, “ 夢斷落花飛絮”則是將執(zhí)著的心比喻成落花飛絮一般躁動不安, 不僅表明著他已經(jīng)看破了“ 空花觀” 的真相, 而且比喻了在煩亂色界中悟道。其詩意與長沙景岑禪師游山詩“ 始從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五燈會元》卷四)一致, 表明不愿意留圣位, 而又回到塵世。漁父從俗諦到圣諦再回歸俗諦的過程, 正是先由色悟空, 進而悟及“ 非有非空” 。漁父夢斷落花飛絮的塵世亦是道場, 可以達于理事無礙之境界。
至于“ 酒醒還醉醉還醒, 一笑人間今古”二句的用意, 東坡在《書淵明詩二書》中有明確說明“ 然世人醉時是醒時語, 此最名言, ? ?善飲者, 淡然與平時無少異也。若仆者, 又何其不能飲, 飲一盞醉, 醉中味與數(shù)君無異, 亦所羨爾。”詞意重點不在于醉不醉, 而更接近于拾得《終不逐時情》“ 般若酒冷冷,飲多人易醒” 、天然丹霞《玩珠吟》其二“ 識得衣中寶, 無明醉自惺” 以及白居易《船夜援琴》“ 心靜即聲淡, 其間無古今” 之意。蘇軾詞中的“ 人間今古”即是佛經(jīng)中所說“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空中無色”之世界。也就是船子禪師其三十三首所說的“ 無蹤無跡樂悠悠” 、“ 身放蕩, 性靈空, 何妨南北與西東”的現(xiàn)象界。即東坡自己說的“ 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 何處不堪行。” (《臨江仙》)
總之, 如果說漁父從酒醉到醒后是站在二元對立的世界, 那么, 從酒醒還醉到醉還醒則是表現(xiàn)了從法界至于現(xiàn)象界之過程。漁父飲、醉、醒都是為官人開的所謂“ 方便法門” 。前者意味著禪師“ 沒蹤跡” 之處的圣諦絕對境界, 后者“ 沒蹤跡處莫藏身”則表明禪師不離世俗而對官人隨機示法的古今之道場, 是漁父所藏身之處, 也是東坡作為船夫施行擺渡官人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彼此官人和漁父之不二境界, 也是沒有古今之無差別世界。
其四
漁父笑, 輕鷗舉。漠漠一江風(fēng)雨。江邊騎馬是官人, 借我孤舟南渡。
此首是東坡“ 漁父詞” 的特別之所在, 因為除他和船子外, 其他任何人的“ 漁父詞” 都看不到這樣的涉世精神。
船子禪師的積極涉世隨處可見, 如“ 水色山光處處新, 本來不俗不同塵。著氣力, 用精神, 莫作虛生浪死人”等等, 這種進取處世的態(tài)度也體現(xiàn)在東坡漁父詞中“ 江邊騎馬是官人, 借我孤舟南渡” ,其中“ 南渡” 雖見于《楚辭· 九章· 哀鄭》“ 當(dāng)陵陽之焉至兮, 森南渡之焉如”但與東坡此詞詞意無關(guān)。因此, “ 南渡”疑為即佛典中所說“ 南閻浮提, 同業(yè)眾生”之意。“ 南閻浮提’嗜原本是指印度之地, 后則指人間世界。閻浮, 梵語, Jambu乃樹之名。提, 梵語devipa, 洲之意。此洲為須彌山四大洲之南洲, 故又稱南閻浮提。其住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yè)行、能修梵行、有佛出其土, 此三事勝于其他三洲及諸天。此說法雖有牽強附會之嫌, 但從漁父要去的方向“ 南” , 還是可以說通的。
再看“ 騎馬” 句, 從禪詩所說的“ 騎驢覓驢” 皆是向外覓功夫, 佛家要求結(jié)筏渡河 , 已到彼岸人休戀筏, 何況騎著馬怎會渡江呢那就總是癡頑漢。毫無疑問, 這里的官人于同業(yè)眾生, 是漁父濟度的對象。南渡隱喻著漁父把官人超度到理想世界。
這里的漁父, 內(nèi)外行色皆不露, 不僅非常逼真地描繪了漁父的人格美, 也和船子禪師漁父詞二十五“逐塊【安適自得】追歡不識休, 津梁【津梁,原意指“橋”,借指為官。】渾不掛心頭。霜葉落, 岸花秋, 卻教漁父為人愁”之境界同。“ 蘆花”之意象只見于禪師漁父詞三十六“ 拆蘆花, 誰言埋沒在煙霞” ,“ 拆蘆花”來自于達摩渡江的故事, 代表舟筏, 東坡“ 借我孤舟南渡”化用了此意。
東坡筆下漁父的形象正是理想化的自我寫照。東坡頗具慈悲心, 東坡詞中漁父是大乘菩薩的理想形象, 又是自我寫照。他不僅寄托了東坡自己沒離開現(xiàn)世而“ 上求菩提, 下化眾生” 積極的人世態(tài)度,并且闡述了在官場內(nèi)默默無言地于醉醒中熱衷于自己事業(yè)的卓越思想, 提高了佛家漁父詞之地位。在藝術(shù)上, 蘇東坡漁父詞妙處在于借用了禪家漁父的形象而不用佛語, 使禪與詞緊密結(jié)合, 從而大大開拓了詞境。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有什么帶生死的成語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生死與共、
生死相依、
生死未卜、
生離死別、
生老病死、
生生死死、
雖死猶生、
九死一生、
死而復(fù)生、
生死存亡、
醉生夢死、
出生入死、
生死關(guān)頭、
死里逃生、
生死之交、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生拽死拖、
死生淘氣、
生關(guān)死劫、
視死若生、
虛生浪死、
死生啕氣、
舍生忘死、
生拖死拽、
誓同生死、
死生有命
七生七死、
生死長夜、
生死苦海、
送死養(yǎng)生、
底死謾生、
生寄死歸、
生死永別、
不死不生、
生榮死哀、
千生萬死、
十死九生、
偷生惜死、
生死骨肉、
死生未卜、
死生榮辱、
戀生惡死、
死日生年、
死地求生、
哀死事生、
不生不死、
生死離別、
未卜生死、
死生不二、
生死有命、
捉生替死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什么生什么死四字成語
什么生什么死四字成語 :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生生死死、
醉生夢死、
出生入死、
朝生暮死、
虛生浪死、
舍生忘死、
千生萬死、
七生七死、
戀生惡死、
偷生惜死、
不生不死、
捉生替死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含有死生的四字成語
生死未卜、
生老病死、
雖死猶生、
生生死死、
醉生夢死、
生死關(guān)頭、
出生入死、
死里逃生、
死而復(fù)生、
生死之交、
生死存亡、
九死一生、
生拖死拽、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虛生浪死、
舍生忘死、
生拽死拖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含有生、死的四字詞語
含有生、死的四字詞語 :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生死相依、
生死與共、
生離死別、
生死未卜、
生老病死、
雖死猶生、
生生死死、
醉生夢死、
生死關(guān)頭、
出生入死、
死里逃生、
死而復(fù)生、
生死之交、
生死存亡、
九死一生、
生拖死拽、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虛生浪死、
舍生忘死、
生拽死拖、
死生淘氣、
生關(guān)死劫、
視死若生、
死生啕氣、
生榮死哀、
死生有命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虛生浪死什么意思
某山居講習(xí),粗適素懷。荊門之命,固出廟朝不忘之意,然雅未有回為吏之興。 人之不可以不學(xué)答,猶魚之不可以無水。而世至視若贅疣,豈不甚可嘆哉?穹壤間,竊取富貴者何限?惟庸人鄙夫羨之耳。識者視之,方深憐甚憫,傷其賦人之形而不盡人之道,至與蟻蟲同其飽適好惡,【虛生浪死。】其在高位者,適足以播惡遺臭,貽君子監(jiān)戒而已。 譯文: 我住在山里講授學(xué)問,粗茶淡飯生活平淡。荊門(地名)的事,本來出于憂慮朝廷的意思,但是從沒有過出世做官的念頭。 人,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就像魚不可以沒有水一樣。可是世人把求學(xué)看成多余的事情,豈不非常悲哀?天地之間,謀取富貴的人何其多?只有庸俗粗鄙的人羨慕罷了。睿智的人看了,就會非常可憐他們,悲哀上天賦于他們?nèi)说纳眢w而不干人的本職,乃至卻與螻蟻蟲豸一樣追求飽暖舒適,【虛度光陰浪費生命。】那些高官的人,只能起到傳播壞的思想留下壞的名聲,讓君子們以之為戒的作用。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虛字開頭的成語
虛懷若谷,虛無縹緲,虛左以待,虛度年華,虛張聲勢,虛無飄渺,虛情假意,虛延歲月,虛構(gòu)無端,虛生浪死,虛堂懸鏡,虛張形勢,虛己以聽,虛譽欺人,虛費詞說,虛語高論,虛論浮談,虛驕?zhǔn)褮?虛驚一場,虛己受人,虛晃一槍,虛而虛之,虛船觸舟,虛無恬淡,虛推古人,虛應(yīng)故事,虛一而靜,虛美隱惡,虛氣平心,虛談高論,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