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而”字的成語「擇善而從」
成語“擇善而從”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擇善而従成語讀音:zé shàn ér cóng
成語簡拼:ZSEC
成語注音:ㄗㄜˊ ㄕㄢˋ ㄦˊ ㄘㄨ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讀音糾正:從,不能讀作“cōnɡ”。
成語辨析:擇善而從與“見賢思齊”有別:擇善而從側重于形容選擇好辦法;“見賢思齊”側重于形容好人物。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選擇好的而遵循;依從。擇:選擇。
成語用法:擇善而從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造句: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后與部下商議,擇善而從。(老舍《張自忠 劇中重要人物說明》)
英文翻譯:choose and follow what is good
俄文翻譯:идти по прáвильному пути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執政大臣魏獻子把祈氏的領地分為7縣,把羊舌氏的領地分為3縣,委派與提拔一些地方長官。他想啟用魏戊,擔心人家說他偏私,問大夫成傳,成傳認為只要有才德,就不論親疏,關鍵看能不能擇善而從,能不能賞罰分明
成語“擇善而從”的擴展資料
1. 擇善而從古代成語故事擇善而從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執政大臣魏獻子把祈氏的領地分為7縣,把羊舌氏的領地分為3縣,委派與提拔一些地方長官。他想啟用魏戊,擔心人家說他偏私,問大夫成傳,成傳認為只要有才德,就不論親疏,關鍵看能不能擇善而從,能不能賞罰分明。
【成語】: 擇善而從
【拼音】: zé shàn ér cóng
【解釋】: 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處】: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舉例造句】: 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后與部下商議,擇善而從。老舍《張自忠·劇中重要人物說明》
【拼音代碼】: zsec
【近義詞】: 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 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學好
【英文】: choose and follow what is right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2. 擇善而從的古詩
1.擇善而從(孔子--論語 ) 2.觥籌交錯(歐陽修--醉翁亭記) 3.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陳涉--唐·周曇 《秦門陳涉》)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3. 擇善而從成語接龍
擇善而從-從容就義-義無返顧-顧全大局-局促不安-安若磐石-石沉大海-海內鼎沸-狒狒揚揚-揚長而去-去偽存真-真憑實據-拒理力爭-爭先恐后-后顧之憂-憂患余生-生死相依-依然如故-故劍情深-深入簡出-出將入相。。。。。。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4. 君子擇善而從知
君子擇善而從,來源于《論語·述而》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現代文意思指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5. 擇善而從的意思
擇善而從(zé shàn ér cóng)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擴展資料
近義詞
見賢思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iàn xián sī qí,意思是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齊。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反義詞
沆瀣一氣,漢語成語,拼音是hàng xiè yī qì ,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譯文:又乾符二年,崔沆放人融洽,袁譚的稱為座主門生,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