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發吐餐的解釋和用法
成語“握發吐餐”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wò fà tǔ cān成語簡拼:WFTC
成語注音:ㄨㄛˋ ㄈㄚˋ ㄊㄨˇ ㄘㄢ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握發吐哺、握沐吐餐
成語出處:南朝·宋·何承天《宋鼓吹饒歌·思悲公篇》:“萬國康,猶弗已。握發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繼殷周。”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握發:握著頭發;吐:吐出。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指為國而禮賢下士
成語用法:握發吐餐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英文翻譯:one's eagerness to look for worthies and virtuous officials
成語“握發吐餐”的擴展資料
1. 周公卻有吐握之勞是什么意思史稱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意思是吃一頓飯和洗一次澡時都要中斷幾次接待來訪者。 吐握,在這里就是“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的概括。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周公很賢能。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2.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是否夸張了周公?
古文中的“三”,表示的是多次的意思。這句話本身就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因而本身就不能完全以字面所表達的意思去理解。周公只是為了告誡他的兒子伯禽要禮賢下士,所以用夸張的修辭說了這句話。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的嫡四子。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孔子視其為終生崇拜的偶像,賈誼更是稱贊他是具有品德和治理才能的人,認為在黃帝之后和孔子之前,對中國有巨大貢獻的人,就只有周公。
周公說的這句話直譯的意思是每洗一次頭和吃一餐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3. 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的周公是先秦時期魯國的祖先嗎
是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于魯。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4.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是什么意思有誰知道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的意思是:洗發時多次挽束頭發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于迎客。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魯周公世家》。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求才心切。
原文為: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國曰:“周公將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5. 一休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的含義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過了兩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再說,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為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兒子伯禽長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做國君。伯禽臨走的時候,問他父親有什么囑咐。
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6. 一浴三握發,一食三吐吠說的是哪位古人?
周公,即姬旦《史記·魯世家》: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賢人。”可以看下下面的網站http://www.sdta.cn/xuanchuan/whsd/rjdl/zhougong.html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7. 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翻譯出來啥意思
一沐三握發,說的是周文王求才若渴,在一次洗澡的時候,聽到有人來投奔,立即握發不洗出去接見,如此有三次;一飯三吐哺,也是這個意思,在一次吃飯的時候,幾次都把吃到嘴里的飯吐了出來,為了接見來投的人。在古文中,三不一定表示確切的三次,一般代指幾次的意思。就是說文王這樣做了,還害怕失去天下的仁人志士,有才有德之人,即是害怕天下有才德之人都不來投奔。當時商末,文王心懷天下,以德服人,天下之士幾乎都歸之,最著名的就是姜子牙了。說實話,文王之德在諸多歷史人物當中我還是挺敬佩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8. 成語 握沐吐餐 什么意思?
握沐吐餐?
【拼音】: wò mù tǔ cān
【解釋】: 沐:洗頭發;吐:吐出。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指為國而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出處】: 《新唐書·張玄素傳》:“周公資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況下周公之人哉!”
【拼音代碼】: wmtc
【近義詞】:?握發吐餐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9. ;一飯三吐哺一濯三握發
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
【解釋】沐:洗頭;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頭與吃一頓飯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形容為延攬賢才而忙碌。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結構】復句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可分開使用
【近義詞】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成語故事】西周時期,周成王繼承父親的遺志,分封諸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10. 然我一沐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句意
然而我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