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是年代的成語
成語“花甲之年”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huā jiǎ zhī nián成語簡拼:HJZN
成語注音:ㄏㄨㄚ ㄐ一ㄚˇ ㄓ ㄋ一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讀音糾正:花,不能讀作“huà”。
成語出處: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對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gyjslw.com
成語解釋: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也叫做一個甲子;花甲;指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成語用法:花甲之年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造句:再過兩個月王教授就入花甲之年了,幾個學生正在商量怎樣為他祝壽。王教授卻抓緊工作,爭取在六十壽辰前把稿完成,作為永久的紀念。
英文翻譯:a cycle of sixty years <sixty years of age>
成語謎語:60歲
成語“花甲之年”的擴展資料
1.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 )耳順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多少歲?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 40)知命之年( 50)耳順之年( 60)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 70)
gyjslw.com
2. 60歲到底是花甲之年還是耳順之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為耄耋之年
gyjslw.com
3. 花甲之年的說法
天干地支,六十年一輪回。花甲即代表六十歲。
gyjslw.com
4. 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
形容已經年過六十的老人。
花甲: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
【讀音】huā jiǎ zhī nián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例句】再過兩個月王教授就入花甲之年了,幾個學生正在商量怎樣為他祝壽。
擴展資料
【近義詞】
耳順之年?[ ěr shùn zhī nián ]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 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gyjslw.com
5. 花甲之年的意思
花甲之年釋義:花甲: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拼音] [huā jiǎ zhī nián] [出處]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gyjslw.com
6. 花甲之年的由來?
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歲。 來歷: 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出處: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第六十六卷:“(趙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gyjslw.com
7. 花甲之年是多少歲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及髻.抓髻.)而立.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耆年.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
齯齒.鮐背.凍梨.黃發.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在我國傳統醫學文獻裏,關於「天年」(人類自然的年壽)的記載------如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道:「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靈樞經.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為「百歲」,還說「人之壽百歲而死」;又如《尚書.洪范篇》以百二十歲為壽-----推算人的自然年齡在一百至一百二十歲間,此與現代科學的測算大致相符,說明人類的自然壽命,是可以活到百余歲的。
但是遺傳、自然環境、文化教育、天災人禍、疾病、意外事故及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因素影響,往往使人天年不遂,留下遺憾,故一般祝壽之辭,多以堅定之喻,獻上祈愿。通俗者,若「壽比南山」、「壽比松齡」、「日月長明」、「福如東海」等。其實在這些制式外,社交場合中有些長壽的象徵性用語,更富隱喻之雅趣呢!
「喜壽」指七十七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歲。「米壽」是八十八歲:將[米]字拆開彷如八十八的模樣,故借指八十八歲。「白壽」指九十九歲: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橫,以此借指九十九歲。「茶壽」呢,稍稍難解,[茶]字的草頭看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歲。
另外,「六十歲」有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的說法;「七十歲」又稱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期頤之年,則是「百歲」了。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左右。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gyjslw.com
8.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別是多少歲?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及髻.抓髻.)而立.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耆年.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 齯齒.鮐背.凍梨.黃發.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在我國傳統醫學文獻裏,關於「天年」(人類自然的年壽)的記載------如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道:「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靈樞經.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為「百歲」,還說「人之壽百歲而死」;又如《尚書.洪范篇》以百二十歲為壽-----推算人的自然年齡在一百至一百二十歲間,此與現代科學的測算大致相符,說明人類的自然壽命,是可以活到百余歲的。 但是遺傳、自然環境、文化教育、天災人禍、疾病、意外事故及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因素影響,往往使人天年不遂,留下遺憾,故一般祝壽之辭,多以堅定之喻,獻上祈愿。通俗者,若「壽比南山」、「壽比松齡」、「日月長明」、「福如東海」等。其實在這些制式外,社交場合中有些長壽的象徵性用語,更富隱喻之雅趣呢! 「喜壽」指七十七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歲。「米壽」是八十八歲:將[米]字拆開彷如八十八的模樣,故借指八十八歲。「白壽」指九十九歲: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橫,以此借指九十九歲。「茶壽」呢,稍稍難解,[茶]字的草頭看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歲。 另外,「六十歲」有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的說法;「七十歲」又稱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期頤之年,則是「百歲」了。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左右。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gyjslw.com
9. 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
花甲60歲的雅稱,花甲之年指60歲那年,或者60左右那幾年
gyjslw.com
10. 而立之年、古稀之年、花甲之年、不惑之年、耄耋之歲各多少歲?
而立三十,古稀七十 花甲六十,不惑四十耄耋八九十歲,八十歲為耄,九十歲為耋
gyjslw.com
11. 給“花甲之年、不惑之年、歲之期頤、而立之年”排序
弱冠之年(20)
而立之年
(30)
不惑之年(40)
花甲之年(60)
歲之期頤(100)
由小到大
排序gyjslw.com
12. 花甲之年多少歲?其他年齡呢?
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
在古代,對于年齡的稱謂,不像現代這般簡單粗暴,而是更顯得文雅一些。比如,二十歲是弱冠之年,四十歲是不惑之年,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于自己的雅稱,那么,古人為何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呢?古人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的原因大致有兩個:
第一種說法是,在古代,沒有日歷的時候,就以天干地支來計算歷法。以10天干和12地支來組合,進行歷法和時間的計算。天干和地支兩兩組合之后,輪完一次,正好是六十年。其中,天干中排在最先的是“甲”,地支中排第一的是“子”,以“甲子”為第一個單位,所以也稱為一個甲子。又因為干和支之間是相互錯雜的,所以也稱為花甲。六十年一個甲子輪回,所以后來花甲也成了六十歲的代稱。
第二種說法主要是和人的身體機能有關。通常,在人的指甲根部會出現一道道白色的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開始衰老,等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身體的代謝機能在逐漸下降,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漸消失。所以,六十歲也被稱為“花甲之年”。
拓展資料
古代年齡稱謂并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于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后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另外還有: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gyjslw.com
13.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這是【國學常識】的「年齡代稱」
1、弱冠之年:大約指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會行加冠之禮。出自《禮記˙曲禮上》、《穎達˙正義》
剩下大都出自於《論語˙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第二》)
2、而立之年:壯年30歲,以古代男子娶妻成室來而。
3、不惑之年:40歲,因為志氣堅定,可以出仕,所以沒有疑惑。
4、天命之年:50歲,因為年過半百,應當知道自己的天命。另外易經中50的數字代表大衍
5、花甲之年:60歲,因為天干地支排序
一甲子為60年。
6、古稀之年:70歲,俗話說「人生70古來稀」,因為古代醫學不發達,所以能活到70歲的人相當稀少。gyjslw.com
14. 40歲是不惑之年。60是花甲之年。50是什么?跪謝!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
gyjslw.com
15. 花甲之年指多大歲數?
出處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第六十六卷:“(趙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在古代,對于年齡的稱謂,不像現代這般簡單粗暴,而是更顯得文雅一些。比如,二十歲是弱冠之年,四十歲是不惑之年,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于自己的雅稱,那么,古人為何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呢?古人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的原因大致有兩個:
第一種說法
在古代,沒有日歷的時候,就以天干地支來計算歷法。以10天干和12地支來組合,進行歷法和時間的計算。天干和地支兩兩組合之后,輪完一次,正好是六十年。其中,天干中排在最先的是“甲”,地支中排第一的是“子”,以“甲子”為第一個單位,所以也稱為一個甲子。又因為干和支之間是相互錯雜的,所以也稱為花甲。六十年一個甲子輪回,所以后來花甲也成了六十歲的代稱。
第二種說法
和人的身體機能有關。通常,在人的指甲根部會出現一道道白色的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開始衰老,等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身體的代謝機能在逐漸下降,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漸消失。所以,六十歲也被稱為“花甲之年”。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