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的成語「無后為大」
成語“無后為大”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wú hòu wéi dà成語簡拼:WHWD
成語注音:ㄨˊ ㄏㄡˋ ㄨㄟˊ ㄉㄚ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后:后代。沒有子孫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成語用法:無后為大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造句:巴金《秋》:“是不是因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覺民譏諷地說了這一句。”
英文翻譯:No posterity is the greatest of the three unfilial acts.
成語“無后為大”的擴展資料
1. 百善孝為先,無后為大是什么意思?《孟子.離婁》中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孝三事,趙歧的注釋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也。”孟子認為,無后是比陷親不義,不贍養父母更為不孝的事。在孔子學說中,“孝”首先意味著生育傳嗣,延續香火。可見生育傳嗣在儒家思想中是被視為了“孝”的最高體現,“無后”所以“為大”者意義在此。擴展資料“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背鲎郧宕鳌秶鸂t夜話》。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無后為大”是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理解為沒有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是封建思想糟粕。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全句為:“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曰不娶無后,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后為大。”這是列入中國古代法律的。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最大的不孝了。現代人對此已經沒有什么太多感想了,甚至誕生出很多的丁克一族。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什么是無后為大?
沒有循守后輩之責,是最大的不孝。
出處:《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意譯過來的意思是這樣:不孝的情況有三種,其中沒有循守后輩之責最為嚴重.舜沒有告知父母就迎娶,是沒有盡到作為后輩的責任,君子以為他雖然沒有稟告父母,實際上相當于已經稟告了。
擴展資料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點爭議
一、中國古典訓詁學,經文注疏學通常認為,“后”是后代的意思,《十三經注疏》,《四書章句集注》皆持該觀點。
二、近現代有人根據上下文,將“后”理解為“盡后代的責任”。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游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
《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無后為大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為什么說“無后為大”?
是否將“?;丶铱纯础睂懭敕?,曾引起爭論,這說明孝道在面臨著新的考驗?!缎⒔洝の逍陶隆吩疲骸拔逍讨?,罪莫大于不孝。”明確規定天下百姓如有不孝行為就會被官府梟首法辦。從古至今,將道德層面的事情上升到法律層面來解決,都表明孝道的底線未免太低了。
“孝”是什么?這要從這個漢字說起,楊國榮在《中國思想史》中指出,在古代,“孝”“老”“考”三字相通,并且說卜辭中的“孝”是指“奉先思孝”,即孝道是用來維護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度的?!靶ⅰ弊窒旅媸且粋€“子”字,《說文》稱:“子承老也。”作為兒子,要做到孔子所說的“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并且以莊重的儀式來追思懷遠。《周易》中也有記載表明,祭祀祖先的活動,自遠古時代就開始了。
在最原始的卜辭中,“孝”是“交”和“子”的合體字,暗示男女相交,生兒育女,因此,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本褪菍⑸B子嗣列為孝順的重要標準。
雖然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然而也會產生一些令人糾結的問題。比如微子和紂王都是商湯的后人,微子繼承了先人的高尚品德,忠孝雙全,萬古流芳,而紂王是個無道昏君,則落個遺臭萬年的下場。這時問題就出來了:紂王的兒子怎樣面對孝道問題呢?對于犯了錯誤的父母,孔子指出:“事父母畿(jī)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保ǔ鲎浴墩撜Z·里仁》)就是說,對父母的錯誤只能勸說,勸說不管用,只好將錯就錯,忍氣吞聲。明代小說《封神演義》里寫過,殷郊被自己的父親紂王追殺,為了給母親和兄弟報仇,投奔了西周,他的師父廣成子給殷郊三件法寶,讓他去剿滅紂王,但是,殷郊受申公豹的蠱惑,負師背誓,反戈一擊,又與西周為敵了。最后,姜子牙、燃燈道人及廣成子等人將殷郊逼至絕境,燃燈道人用兩座山將他夾住,廣成子用犁鋤將他鏟死。死后的殷郊不忘勸諫紂王,可惜紂王困于酒色,置若罔聞。在這個故事里,申公豹蠱惑殷郊利用的就是孝悌思想,殷郊既怕背上忤逆的罪名,又心疼慘死的兄弟殷洪,最終做了紂王悲劇人生的殉葬品。
當然,殷郊的經歷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國對孝文化十分重視,自殷商時期就用孝文化來教育百姓,在卜辭中,“教”字中就含有“孝”字?!墩撜Z·學而》中講:“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币馑际钦f,在家孝順父母的人基本上不會去破壞社會秩序。《詩經·大雅·卷阿》中對“有孝有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百善孝為先,無后為大是什么意思
出自于《圍爐夜話》(清)王永彬,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是誰說的?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是孟子說的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后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讀音:bú xiào yǒu sān ,wú hòu wéi dà?出處: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贬屃x: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后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后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無后為大中的后是什么意思
本義是盡到后輩的責任,后來逐漸用為“后代”的意思,現在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里能看出,這里的“無后”,并不是指沒有后代,是沒有盡到后輩的責任的意思。那么為什么后代人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句話曲解為現在的意思呢?后來漢代人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他在注釋孟子上面的話時,說:“于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边@里他把無后解釋為了“不娶無子”,從此開始了兩千多年的誤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認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對父母無條件地屈從,容忍他們做不義之事。這就很值得我們回味了。很多同志說,為了父母去結婚。如果為了父母去欺騙一位異性而結婚,當然也就是“陷親不義”了,無后問題沒解決,反而犯了第一不孝。實際上,這些古話在21世紀仍然被人們遵循,本身就是很悲劇的事情。傳宗接代,是把兒女當作生孩子的機器,當作財產。父母把生兒育女當作投資,這本身就是值得反抗的。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