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樣文”「官樣文書」
成語“官樣文書”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guān yàng wén shū成語簡拼:GYWS
成語注音:ㄍㄨㄢ 一ㄤˋ ㄨㄣˊ ㄕㄨ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dāng)代成語
近義詞:官樣文章、官樣詞章
成語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59回:“但也只是官樣文書,掩人耳目罷了。”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成語解釋:指堂皇典雅的應(yīng)試文字。襲用固定格式而內(nèi)容空虛的文章
成語用法:官樣文書作賓語、定語;指套話、空話等。
英文翻譯:officialese
成語“官樣文書”的擴展資料
1. 有沒有專門教寫官樣文章的書或者網(wǎng)站?中國文書網(wǎng), ? 閉幕致辭類 ? 城建環(huán)保類 ? 黨會發(fā)言類 ? 黨建工作類 ? ?悼辭訃告類 ? 調(diào)研報告類 ? 反腐倡廉類 ? 竣工致辭類 ? 工作報告類 ? 工作匯報類 ? ?公文處理類 ? 規(guī)則方案類 ? 匯報體會類 ? 會議發(fā)言類 ? 婚禮致辭類 ? 計劃規(guī)劃類 ? ?技巧經(jīng)驗類 ? 節(jié)日慶典類 ? 經(jīng)濟工作類 ? 競聘演講類 ? 聚會致辭類 ? 開幕致辭類 ? ?開業(yè)致辭類 ? 領(lǐng)導(dǎo)講話類 ? 模板范例類 ? 企劃文案類 ? 入黨文書類 ? 申報材料類 ? ?生日宴會類 ? 思想?yún)R報類 ? 述職報告類 ? 事跡材料類 ? 思想宣傳類 ? 慰問賀電類 ? ?心得體會類 ? 儀式演講類 ? 總結(jié)陳詞類 ? 總結(jié)匯報類 ? 組織人事類 ? 其它實務(wù)類 ? ? 還有很多其他的內(nèi)容,不知你是否滿意。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2. 張釋之馮唐列傳翻譯
廷尉張釋之,是堵陽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資財多而作了騎郎,侍奉漢文帝,十年內(nèi)得不到升遷,默默無名。張釋之說:“長時間的做郎官,耗減了哥哥的資財,使人不安。”想要辭職回家。中郎將袁盎知道他德才兼?zhèn)洌锵碾x去。就請求漢文帝調(diào)補他做謁者。張釋之朝見文帝后,就趨前陳說利國利民的大計方針,文帝說:“說些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事,不要高談闊論,說的應(yīng)該現(xiàn)在就能實施。”于是,張釋之又談起秦漢之際的事,談了很長時間關(guān)于秦朝滅亡和漢朝興盛的原因。文帝很贊賞他,就任命他做了謁者仆射。 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出行,登臨虎圈,漢文帝詢問書冊上登記的各種禽獸的情況,問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只能東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嗇夫從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問題,答得極周全。想借此顯示自己回答問題有如聲響回應(yīng)而且無法問倒。漢文帝說:“做官吏不該像這樣嗎?上林尉不可依靠。”于是命令張釋之讓嗇夫做上林令。張釋之過了一會兒才上前說:“陛下認(rèn)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文帝說:“是長者啊!”又再一次問:“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說:“是個長者。”張釋之說:“絳侯與東陽侯都被稱為長者,可這兩個人議論事情時都不善于言談,現(xiàn)在這樣做,難道讓人們?nèi)バХㄟ@個喋喋不休伶牙俐齒的嗇夫嗎?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們爭著以辦事迅急苛刻督責(zé)為高,然而這樣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樣文書的表面形式,而沒有憐憫同情的實質(zhì)。因為這個緣故,秦君聽不到自己的過失,國勢日衰,到秦二世時,秦國也就土崩瓦解了。現(xiàn)在陛下因為嗇夫伶牙俐齒就越級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會追隨這種風(fēng)氣,爭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實際。況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猶如影之隨形聲之回應(yīng)一樣,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審慎啊!”文帝說:“好吧!”于是,取消原來的打算,不再任命嗇夫為上林令。 文帝上了車,讓張釋之陪乘在身旁,車慢慢前行。文帝問張釋之秦政的弊端,張釋之都據(jù)實而言。到了宮里,文帝就任命張釋之做了公車令。 不久,太子與梁王同乘一輛車入朝,到了皇宮外的司馬門也沒有下車,當(dāng)時張釋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讓他們進宮。并檢舉揭發(fā)他們在皇宮門外不下車犯了“不敬”罪,并報告給皇帝。薄太后知道了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說:“怪我教導(dǎo)兒子不嚴(yán)。”薄太后也派使臣帶著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過的詔書前來,太子、梁王才能夠進入宮中。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張釋之的與眾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又過了些時候,張釋之升任中郎將。跟隨皇帝到了霸陵,漢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這時慎夫人也跟隨前行,皇帝用手指示著通往新豐的道路給她看,并說:“這是通往邯鄲的道路啊。”接著,讓慎夫人彈瑟,漢文帝自己合著瑟的曲調(diào)而唱,心里很凄慘悲傷,回過頭來對著群臣說:“唉!用北山的石頭做槨,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充塞石槨縫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哪還能打得開呢?”在身邊的近侍都說:“對的。”張釋之走上前去說道:“假若里面有了引發(fā)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還會有縫隙;假若里面沒有引發(fā)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又哪里用得著憂慮呢!”文帝稱贊他說得好。后來任命他做了廷尉。 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經(jīng)過長安城北的中渭橋,有一個人突然從橋下跑了出來,皇帝車駕的馬受了驚。于是命令騎士捉住這個人,交給了廷尉張釋之。張釋之審訊那個人。那人說:“我是長安縣的鄉(xiāng)下人,聽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橋下。過了好久,以為皇帝的隊伍已經(jīng)過去了,就從橋下出來,一下子看見了皇帝的車隊,馬上就跑起來。”然后廷尉向皇帝報告那個人應(yīng)得的處罰,說他觸犯了清道的禁令,應(yīng)處以罰金。文帝發(fā)怒說:“這個人驚了我的馬,我的馬幸虧馴良溫和,假如是別的馬,說不定就摔傷了我,可是廷尉才判處他罰金!”張釋之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應(yīng)該共同遵守的。現(xiàn)在法律就這樣規(guī)定,卻要再加重處罰,這樣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時,皇上您讓人立刻殺了他也就罷了。現(xiàn)在既然把這個人交給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執(zhí)法的帶頭人,稍一偏失,而天下執(zhí)法者都會任意或輕或重,老百姓豈不會手足無措?愿陛下明察。”許久,皇帝才說:“廷尉的判處是正確的。” 后來,有人偷了高祖廟神座前的玉環(huán),被抓到了,文帝發(fā)怒,交給廷尉治罪。張釋之按法律所規(guī)定偷盜宗廟服飾器具之罪奏報皇帝,判處死刑。皇帝勃然大怒說:“這人胡作非為無法無天,竟偷盜先帝廟中的器物,我交給廷尉審理的目的,想要給他滅族的懲處,而你卻一味按照法律條文把懲處意見報告我,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廟的本意啊。”張釋之脫帽叩頭謝罪說:“依照法律這樣處罰已經(jīng)足夠了。況且在罪名相同時,也要區(qū)別犯罪程度的輕重不同。現(xiàn)在他偷盜祖廟的器物就要處以滅族之罪,萬一有愚蠢的人挖長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罰懲處他呢?”過了一些時候,文帝和薄太后談?wù)摿诉@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決。當(dāng)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國國相山都侯王恬開看到了張釋之執(zhí)法論事公正,就和他結(jié)為親密的朋友。張釋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稱贊。 后來,文帝死去,景帝即位。張釋之內(nèi)心恐懼,假稱生病。想要辭職離去,又擔(dān)心隨之招致被誅殺;要當(dāng)面向景帝謝罪,又不知怎么辦好。用了王生的計策,終于見到景帝道歉謝罪,景帝沒有責(zé)怪他。 王生是喜好黃老學(xué)說的處士。曾被召進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齊聚站在那里,王生是個老年人,說:“我的襪帶松脫了。”回過頭來對張廷尉說:“給我結(jié)好襪帶!”張釋之就跪下結(jié)好襪帶。事后,有人問王生說:“為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張廷尉,讓他跪著結(jié)襪帶?”王生說:“我年老,又地位卑下。自己料想最終不能給張廷尉什么好處。張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張廷尉,讓他跪下結(jié)襪帶,想用這種辦法加強他的名望。”各位大臣們聽說后,都稱贊王生的賢德而且敬重張廷尉。 張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被貶謫為淮南王相,這還是由于以前得罪景帝的緣故。過了一些時候,張釋之死了。他的兒子叫張摯,字長公,官職一直做到大夫,后被免職。因為他不能迎合當(dāng)時的貴顯要,所以直到死也沒有再做官。 馮唐,他的祖父是戰(zhàn)國時趙國人。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漢朝建立后,又遷到安陵。馮唐以孝行著稱于時,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一次文帝乘車經(jīng)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老人家怎么還在做郎官?家在哪里?”馮唐都如實作答。漢文帝說:“我在代郡時,我的尚食監(jiān)高祛多次和我談到趙將李齊的才能,講述了他在鉅鹿城下作戰(zhàn)的情形。現(xiàn)在我每次吃飯時,心里總會想起鉅鹿之戰(zhàn)時的李齊。老人家知道這個人嗎?”馮唐回答說:“他尚且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漢文帝說:“憑什么這樣說呢?”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擔(dān)任過統(tǒng)率士兵的職務(wù),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也過從甚密,所以能知道他們的為人。”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很高興,拍著大腿說:“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lǐng),如果有這樣的將領(lǐng),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馮唐說:“臣誠惶誠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漢文帝大怒,起身回宮。過了好長一會兒,才又召見馮唐責(zé)備他說:“你為什么當(dāng)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我這個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回避。” 在這時,匈奴人新近大舉侵犯朝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3. 美國人覺得什么樣的大學(xué)申請文書更優(yōu)秀
一、有邏輯+言簡意賅在敘述自己的時候,要有邏輯,用簡練的語言把事情敘述清楚。比如寫有愛心,美國大學(xué)很喜歡有愛心的學(xué)生。如果你只說自己很有愛心,而沒有說一些具體做法就很沒有說服力。你需要將愛心活動的時間、地點、你在這次活動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你的感受等都敘述出來,這樣美國大學(xué)才會覺得你真的是一個參與者,而不是一個旁觀者。提醒大家在敘述時最好要用第一人稱,敘述要有邏輯,而且要言簡意賅。比如在說自己很有組織能力的時候,擔(dān)任學(xué)校文藝社社長,根據(jù)每個人的情況,讓性格外向、善于交際的人做協(xié)調(diào)溝通的工作;讓善于思考、思維活躍、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做籌備及策劃的工作;讓有遠見、有凝聚力的人做整個工作的進度安排。這樣安排的結(jié)果是所有社員發(fā)揮了最佳效率。二、有個性+閃光點美國大學(xué)招生官在看學(xué)生的文書時,就像閱卷老師看高考試卷,兩三分鐘就要看一份,因此學(xué)生平時一定要多記錄一些鮮活的事件,在文書中用自己的經(jīng)歷去感動招生官,也就是要找出自己身上的亮點,以便招生官在看到你的文書時能夠留學(xué)一些印象。每個學(xué)生身上都有很多閃光點,比如學(xué)習(xí)優(yōu)秀,組織能力強,有愛心,參加過很多社會實踐等。要注意“知己知彼”。學(xué)生在寫申請時,要多方打聽、了解學(xué)校注重的是什么,是注重學(xué)生的領(lǐng)導(dǎo)力還是學(xué)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介紹自己的閃光點時,可以結(jié)合意向?qū)W校的特點和業(yè)來說,顯示出這個業(yè)是你的興趣所在,也可以借此來說你的職業(yè)規(guī)劃,讓招生官認(rèn)為你不僅學(xué)習(xí)優(yōu)秀,還是個目標(biāo)明確的、用心去了解這一學(xué)校的學(xué)生。三、要真實+以情感人由于英語水平達不到,很多學(xué)生寫文書時會先寫出中文再逐字翻譯成英文。但是,由于中英文本身存在差異,學(xué)生最好以英文的方式思考寫作。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4. 關(guān)于南唐李后主亡國君文學(xué)方面的資料?
一代詞心的華麗詠嘆調(diào)
------平視南唐舊主李煜
1
皇帝,無論哪朝哪代,由于掌握著絕對的集,實話實說,歷來有健全精神人格的鳳毛麟角。殺人狂、虐待狂、色情狂、偏執(zhí)狂之類的倒比比皆是。無怪乎有人會說:“皇帝,在人類發(fā)展進程里,絕對不是值得驕傲的回憶。”
當(dāng)然,客觀的說,也有極個別或武功赫赫,或才華絕代,或兩者加于一身,便成就了盛世偉業(yè),如唐宗宋祖,康乾盛世云云。
這里單提南唐后主李煜,算是極為另類一個。
當(dāng)皇帝雖然極不稱職,但絕對是一流文人。雖然家破國亡被囚被殺,但“一代詞宗”這樣的稱呼予他一點也不為過。
2
公元944年,南唐國主李璟(李煜的父親),在金陵宮中大興土木,一座高樓平地而起,雕欄玉砌,金碧輝煌,群臣們游覽后大加贊賞,唯獨一個叫蕭儼的官員嘆息道:“好是好!美中不足是樓下沒有修個井啊!”李璟忙問為何,蕭儼答道:“沒有井就不如陳后主的景陽樓啊!”
景陽樓,南朝陳后主修建的,亂世中與大臣妃子們歌舞升平、大唱《玉樹后庭花》的地方。公元589年,隋朝大軍攻陷南京,慌亂之中,陳后主和張貴妃、孔貴妃、啥啥貴妃,藏到了景陽樓下的井中,被紅紅綠綠、人妃俱獲。
這是典型的冒泡,大唱和諧的歡頌場合,蕭儼突然提起這件事,令李璟先生十分不爽,龍顏大怒,手一揮,把蕭儼貶到舒州任地方官去了。貶官歸貶官,事實是事實,時值五代十國中后期,同樣的歷史背景-亂世,同樣的都城-金陵,不同的國主相同的愛好-音律詩詞歌舞,何其相似!所以人說,歷史總是TMD出奇的相似。更令李璟不曾想到的是,31年后,他的兒子李煜真的應(yīng)了蕭儼所說的,敗了家亡了國,不同的是,李煜沒有躲到井中而是在兵臨城下時非暴力、不抵抗----乖乖投降了,與陳后主的稱呼待遇也就差不多-李后主!
3
公元907年,唐王朝最后一個小皇帝,唐哀帝李祝讓位給后梁太祖朱溫。曾氣象萬千風(fēng)云四海的唐王朝便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拉開了五代十國兵戈血刃亂戮、相互蠶食吞并的序幕。黃河流域53年換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這五代十國上學(xué)時歷史課本上篇幅不多、總不重視,但考試又總有內(nèi)容,所以弄的大家對這個史期一肚子意見,事實也的確讓人有意見,五個朝代總共53年的歷史,光皇帝就換了14個,那叫一個亂啊,想想康熙爺一個人在位時間就達61年,據(jù)說把歷代帝王的勤奮指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康熙爺是排名第一的。再說南唐,由于實力相對較弱,是十國中一個破落的家國。
南唐三代國主,創(chuàng)業(yè)者李升,這個名字是他后來為當(dāng)國主帝王才改的。據(jù)說,他出身貧寒,后被吳國臣徐溫收為養(yǎng)子,取名徐知誥,因才能突出,被徐溫委以重任,輔佐吳國國主楊薄,實質(zhì)上掌握著吳國的軍政大。后取而代之,改名換姓,建立南唐。這一年,是公元937年,也就是李煜誕生人間的年頭。
李升這個人任國主算不上優(yōu)秀,但應(yīng)該算是非常稱職的。繼位后,“息兵以養(yǎng)民,得賢以辟士”,當(dāng)政的幾年里,強敵虎視、夾縫中生存的小小南唐起色很大,工商學(xué)士、像模像樣,但在位僅六年就嗚呼了。
第二代領(lǐng)導(dǎo)核心李璟即位。由于有個強勢的爹,所以李璟一直大福大貴、順風(fēng)順?biāo)瑳]吃過什么苦、受過什么罪,從小就愛好諸如音樂、歌舞、詩詞之類,受過良好的、系統(tǒng)的教育。對一個普通人而言,愛好這些東西沒有什么壞處,被奉為才子佳人、五車八斗的,但對一個重天下的帝王或帝王的接班人來說,過于愛好沉溺,則有點問題了。帝王,一個非比尋常的職業(yè),需要學(xué)習(xí)了解的東西很多,需要拍板辦理的事情很多,不能沉溺于任何一種嗜好里。有人說,當(dāng)皇帝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個觀點是很傻很天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任何一個社會里--不是不被容忍就是要造成極大惡劣后果,這點李升同志就看得很清楚,所以一次到看到李璟太子在修理樂器,氣得把樂器給從五樓扔下去不說,還差點把他太子之身給廢了。
盡管這樣,李璟還是愛好著并沉溺了,而且玩的頗有些名堂和名氣,他的詩詞寫得非常了得,雖然傳世的量少,但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不妨看看這幾句:“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絕對是業(yè)作品中的頂級貨,后有《詞史》曰:“言辭者必首數(shù)三李,謂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與宋之易安也。”
特別是當(dāng)了皇帝以后,他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走了很遠,為詞這一藝術(shù)形式的繁榮作出了相當(dāng)貢獻。他任用了一個大臣叫馮延巳,經(jīng)常把酒相向切磋詞藝。馮可是歷史上聞名的大詞人,同代有一個叫孫晟的官員這樣評價馮先生:“鴻筆詞藻,十生不及君;詼諧歌酒,百生不及君;諂媚險詐,累劫不及君”。說得客觀而刻薄,應(yīng)該是實事求是的。就這樣,李帶領(lǐng)并指導(dǎo)一幫文人們營造了整個南唐良好的文化氛圍,也為將李煜塑造成詞人詞心、以及宋詞的興盛埋下了伏筆。
但他的本職工作---治國方面呢?不是一塌糊涂也差不離些事。天天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的,國運國勢還能好到哪去。而且,沒有任何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和統(tǒng)帥三軍的經(jīng)驗,卻偏偏興發(fā)所至,幾次派大軍征討吳越和閩國,有點類似于隋煬帝遠征高麗的架勢,純亡國誤已扯淡之舉。
國勢衰弱到什么樣子,不妨舉兩個例子:
第一例:公元952年,孫朗、曹進叛亂。王壹問孫朗:“當(dāng)年,我跟隨楚武穆王,與淮南軍隊屢戰(zhàn)屢勝。如今,我打算用朗州的部眾再次奪取湖南,可以嗎?”孫朗說:“我在金陵多年,詳察南唐的政事,朝廷沒有賢臣,軍隊沒有良將,忠誠奸佞不分,賞罰嚴(yán)重失當(dāng),能保有國家已經(jīng)是萬幸了,還有什么閑暇管湖南的事呢?”
第二例:退休賦閑在家的南唐官高李建勛,臨終時交待后世說:“這樣的世道,我能善終已經(jīng)很幸運了。我死后,不要在我的墳頭上封土立碑,免得成為日后盜挖的標(biāo)志”。我真靠了!言外之意,南唐這家這國連祖廟祖墳都讓死人不放心。
果然,公元955年,后周大軍南侵,還沒開打,南唐就匆匆獻出江北十四州,取消帝號,向后周稱臣。
李煜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一邊是詩詞歌賦、優(yōu)良文化的熏陶,一邊是強敵覬覦、山河社稷的壓力,帝王身、詩詞心的他自然養(yǎng)成了一種首尾兩顧兩難顧的雙重人格和矛盾心理。這些在他的詞中屢屢出現(xiàn)。如: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
晚來風(fēng)
胭脂淚
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4
南唐的歷史很短:39年。第一代領(lǐng)導(dǎo)核心先主李升在位6年,第二代中主李璟在位15年即病逝。從此,第三代領(lǐng)導(dǎo)核心后主李煜繼位,用一顆詞心演繹了人生的大輝煌大落寞。他的一生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5歲前是王子太子;25-39歲是南唐國主;39-42歲是大宋臣虜。他的一生可以用八個大字概括:絕代才子,薄命君王!
首先,用當(dāng)時乃至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道德譜系來衡量,李煜是個好人!名副其實的赤子情懷、赤子之心!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夫妻和睦,待人寬厚……,作為一個帝王,能做到第一點容易,但要做后三點則是相當(dāng)?shù)牟灰祝瑲v代帝王,后三點做得好的,寥寥無幾。兄弟,對王位有競爭實力、哪怕是潛在實力,不殺就算心軟的了!夫妻,后宮佳麗三五千,自古廢后多的是!至于待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能把子民布衣當(dāng)人看、能善終那就相當(dāng)?shù)尾回耍摇缱宥嗔巳チ耍o個全尸就是高看一眼,就得謝主隆恩!而李煜在這方面絕對是模范,父母病死傷心欲絕;兄弟被趙光胤扣壓,卑詞厚禮說情跪求,不成則常常面北而泣,令人心生悲憫;兒子四歲夭折后,大周后由于悲傷過度一周后病死,李煜先生傷心欲絕,寫下很多不忍卒讀的挽歌,后又立大周后的妹妹為后,感情也一直也不孬。對臣下,除偶爾錯殺枉屈了個把人外,其他的無論人品好壞,都始終能以良善之心待之,沒有動用過家、滅門這樣的傳統(tǒng)高招。如果,他不是帝王,必是一個赤腳皓首走過人生的人。然而,歷史容不得假設(shè),一絲一毫也容不得。
其次,就才能看,李煜是多才多藝的大藝術(shù)家!詩詞方面,他的作品無論在體制的轉(zhuǎn)變還是感情的拓展上,都是清、絕、婉、永一體,“蓬頭亂服,不掩國色”,極具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意義。可以說,詞這種形式到了他這里,被賦予了全新的藝術(shù)風(fēng)貌,推向了藝術(shù)巔峰。目前,他的存世作品大概有五十首左右,歷來評價都非常之高,可謂至譽無加了!王國維評價說:溫庭筠詞,句秀;韋莊詞,骨秀;李煜詞,神秀。如同戰(zhàn)國時期對勇士、刺客的評價一樣,神勇才是至勇!沈去衿評: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dāng)行本色……故夷光之姿必不肯污以脂粉,藍田之玉又何須飾以丹漆。就是說二李的詞國手天成!不容有二!
繪畫方面,也是丹青妙手。雖未有作品傳世,但看看當(dāng)時南唐宮廷的畫師們,就大體可以知道李煜的水平了。董源:山水畫大師,徐熙:花鳥畫大師,周文矩:精于仕女;顧宏中,善畫人物。據(jù)說,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他們聯(lián)手繪制的。由此可想,李煜的繪畫水平,比后來以繪畫見長的帝王宋徽宗也差不到哪去吧! ’
著述方面,史書上記載他寫過十余本蓍作,但沒有一本保存并留傳下來。最出名的,是仿照曹丕的《典論》,寫的《雜說》一書,論述了對樂記、享國延促、古今淳薄、儒術(shù)、死生大義等的見解與看法。這本書也沒能保存下來,明代以后失傳了。現(xiàn)存世的11篇文章,都是書、表、奏、批之類的官樣文書。其中,最見文采的是給宋太祖的一份表示歸隱的表書。
書法方面,另辟蹊徑創(chuàng)出了獨具一格的“金刀錯書”,并有經(jīng)典學(xué)說。同樣沒有傳世,據(jù)說體瘦如骨,神韻異常,想想就讓粉絲們癡醉。
歌舞方面,重新編排了唐玄宗、楊貴妃時的大型宮廷歌舞《霓裳羽衣》。李煜之后,這套被視為亡國之兆的歌舞也就徹底失傳絕跡了!嗚呼哀哉!哀哉嗚呼!
一個尋常人,如有此讓人眼花繚亂、如此巔峰造詣的藝術(shù)天賦,絕對是一件萬幸之事,可放到一代帝王身上,就顯得過于華麗了,無怪乎后人詩云:
落花流水寄唏噓,
如此才情絕世稀。
誰遣斯人作天子,
江山滿目淚沾衣。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5. 帶有文中的成語
含“文”的四字成語好多: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咬文嚼字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zhì). 一文不名 一個錢都沒有. 一紙空文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xiàn)或不能兌現(xiàn)的東西. 以文會友 指通過文字來結(jié)交朋友. 以文亂法 文:指儒家的經(jīng)典.引用儒家的經(jīng)典,非議國家法令.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質(zhì)非文是 徒有華美的外表,而無相應(yīng)的實質(zhì). 主文譎諫 主文:用譬喻來規(guī)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廣文先生 ①唐杜甫稱鄭虔為“廣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閑散的儒學(xué)教官. 班馬文章 漢代史學(xué)家司馬遷與班固的并稱.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話夾雜.亦作“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話夾雜.同“半文半白”. 秉文兼武 猶言能文能武. 秉文經(jīng)武 執(zhí)掌文事,經(jīng)營武備. 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不直一文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出文入武 指文武兼?zhèn)? 單文孤證 僅有的證據(jù).意指不足憑信.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飾. 大有文章 指話語、文章、或已表露的現(xiàn)象之中,很有令人難以捉摸的意思或別的情況. 大做文章 比喻為達到某種目的,在某些問題上橫生枝節(jié),或借題發(fā)揮,擴大事態(tài).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遠的年代里堪為文人楷模的人物.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zé)的做法. 博文約禮 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xué)問,恪守禮法. 不立文字 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jīng)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xué)問. 大塊文章 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繡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稱贊別人內(nèi)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學(xué)識學(xué)問. 地下修文 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斷發(fā)文身 剪短頭發(fā),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fēng)俗. 多文為富 以多學(xué)知識、技能為富有. 繁文末節(jié) 文:規(guī)定、儀式;節(jié):禮節(jié).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jié).比喻瑣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縟節(jié) 文:規(guī)定、儀式;縟:繁多;節(jié):禮節(jié).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jié).也比喻其他繁瑣多余的事項. 反面文章 從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語. 廢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錢一個銅板也沒有.比喻非常貧困. 分文不取 一個錢也不要.比喻不計報酬. 分文不直 直:同“值”.一分錢一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浮文巧語 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高文典冊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官樣文章 舊時官場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語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沒有實際內(nèi)容的空話,或照例敷衍的虛文濫調(diào). 龜文鳥跡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業(yè)文人 指有文學(xué)天才并與文字結(jié)為業(yè)緣的人. 驥子龍文 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后多比喻英才. 較武論文 較:比較,評論.評論武藝,談?wù)撐恼? 經(jīng)文緯武 治理國家的本領(lǐng),文的武的都具備. 臨文不諱 臨:及;諱:避諱.作文時不須避諱. 被發(fā)文身 被發(fā):散發(fā);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fēng)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fēng)俗. 奇文共賞 少見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賞. 奇文瑰句 瑰:珍奇.優(yōu)美的文章. 深文周納 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jù)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 識文斷字 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斯文掃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酸文假醋 形容裝出一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同文共軌 同文:全國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軌:全國車轍闊狹相同.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車轍.比喻國家統(tǒng)一. 望文生義 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微文深詆 想盡辦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緯武經(jīng)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國家的才能. 溫文爾雅 溫文:態(tài)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tài)度溫和,舉動斯文.現(xiàn)有時也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 文不對題 文章里的意思跟題目對不上.指人說話或?qū)懳恼虏荒茚槍χ黝}. 文不加點 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文從字順 從:服從,順從;順:通順.指文章通順. 文房四寶 俗指筆、墨、紙、硯. 文風(fēng)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損壞或改變. 文過飾非 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文君新寡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舊指女子出嫁,這里指再嫁.原指漢代卓文君嫁司馬相如事.后指寡婦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nèi)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無行 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輕 指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風(fēng)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文韜武略 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nèi)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 文恬武嬉 恬:安閑;嬉:玩樂.文官安閑自得,武官游蕩玩樂.指官吏只知貪圖安逸享受,吃喝玩樂,不關(guān)心國事. 文武雙全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文行出處 文:學(xué)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xué)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tài)度. 文以載道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文章憎命 憎:厭惡.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與軍事. 文質(zhì)彬彬 文:文采;質(zhì):實質(zhì);彬彬:形容配合適當(dāng).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筆.故意玩弄文筆.原指曲引法律條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 ……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6. 書法的各種落款方式分別是些什么?
書法落款
是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先有初步的認(rèn)識,然后才能熟能生巧,發(fā)揚光大。
落款格式內(nèi)容:
除主文以外的文字都可視作款書。一般落款可分為上款和下款,上款(書于書
法作品右上方)、下款(書于書法作品左下方),而在書寫上又可分為單款或
雙款。單款單指下款而言,雙款包含上、下款。上款是謂書法作品上題識贈與
對象(例:自行兄雅正)或書法作品內(nèi)容出處(例:錄杜甫詩客至一首)、歲
時(例:甲子年申月等。);下款是謂書法作品上題識書家祖籍(例:延陵、
臺灣等。)、姓名字號(例:清華、肇欽等。)、歲時(例:甲子年申月
等。)、年齡(例:九二老人或九十有二等。)、書寫地點(例:桃城、靜心
雅筑等。)、書法作品主文題目或感觸(例:書此文以紀(jì)念母親之偉大
等。)、書法作品內(nèi)容出處(例:錄杜甫詩客至一首)、釋文(例: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等。)、、等等。落款字?jǐn)?shù)多者可稱長款,落款字?jǐn)?shù)少者可
稱短款,可依書法作品整體做不同變化應(yīng)用,但不宜偏離書法作品主題內(nèi)容。
但有幾點須注意到,一般在年齡上都是書有所成,或有聲望,或年高古稀之
人,才會落有年齡款;個人以為年有「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在落有年
齡款為宜。當(dāng)然書者在人生每個階段,如逢年值三十、四十、五十等等,亦是
可以落年齡款無妨。
落款字體
落款的字體須與主文和諧,有幾方面須特別注意到。
其一書法作品落款字體,一般不可大於主文字體(碑志、尺牘、官樣文書等除
外),過大則喧賓奪主,過小則格局小氣,比主文較小、適當(dāng)為宜。小楷作品
的落款字體大小則與主文字體一樣。字體大小并不是絕對,宜以和諧為首。
其二落款所用的字體與主文字體是否恰當(dāng),也必須注意到。搭配不當(dāng)反而造成
書法作品的敗筆。一般要注意到「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從整體而言,
使用行書、行草落款或與主文字體一致,較被普遍性使用。如主文楷書,則以
楷書、行楷、行書、行草等落款為宜;如主文行書,則以行書、行草等落款為
宜;如主文草書,則以行草、草書等落款為宜;如主文篆書,則以行書、行草
等落款為宜;如主文隸書,則以楷書、行楷、行書、行草等落款為宜。
當(dāng)然落款字體與主文字體相同,亦是可行。但一般對於篆文在落款時,都會以
楷書或行楷將內(nèi)容標(biāo)明,以利觀賞者能清楚內(nèi)容,畢竟有些字體年代久遠且現(xiàn)
代已較少用,一般人可能比較無法去了解書寫內(nèi)容。
其三落款字?jǐn)?shù)多寡也是一個重點,落款字?jǐn)?shù)少易虛、字?jǐn)?shù)多易實,實虛不協(xié)調(diào)
易造成松散或密擠。書家可依篇幅實際做適當(dāng)調(diào)整,使落款字體虛而不散,實
而不擠。
其四落款字體風(fēng)格須與主文字體相呼應(yīng)、和諧為宜。如主文字體端正,而落款
字體過於放逸不拘會影響整個作品;相對,主文字體極為放逸,而落款字體過
於端正也會有不和諧之感。但有些作品如果主文字體端正,落款字體輕松活
潑,但不逾矩,如同兒童對父母之撒嬌,也是一幅佳作的呈現(xiàn)。
落款位置
落款書寫位置可依「意在款先」或「意在款后」。意在款先是先布好落款書寫
位置,但其缺點是主文易受影響而放不開;意在款后是待主文書寫完成再決定
落款書寫位置,其缺點是主文有時將整個幅面占用,而使落款不易發(fā)揮。因此
如何拿定,端賴書家經(jīng)驗及當(dāng)時書寫內(nèi)容、紙張大小、、等,各種情況而定。
但須以整體和諧為宜。
書法作品落款紀(jì)時方式與方法
現(xiàn)代書法家在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中,落款大都會記載書寫時間,但有些現(xiàn)代前衛(wèi)派
則有不落書寫時間的情形。近代書法家紀(jì)年有采用公元紀(jì)年方式,如「二千零
四年二月焦義珺書于遵義靜心雅筑」等。除了公元紀(jì)年方式,大部份書法家還
使用傳統(tǒng)干支紀(jì)年方式,因為傳統(tǒng)書法比較講究紀(jì)時方法,因其占落款極重要
性,干支紀(jì)年是從古至今一直沿用的一種紀(jì)年方式。
西元紀(jì)年方式有幾點須注意到,一般紀(jì)時只用年或年月,如:「二千零四年焦義
珺書于遵義靜心雅筑」或「二千零四年二月焦義珺于遵義靜心雅筑」;比
較少用到日,除一些特別紀(jì)念日或特別需要可加上,如:「二千零四年二月八
日焦義珺書于遵義靜心雅筑」等。而使用西元記年方式,須避免將二千零四年
二月八日變成2004年2月8日,以書法作品而言似較不美觀。傳統(tǒng)落款
在古代及傳統(tǒng)書法家一般采用干支紀(jì)年方式,以天干地支相組合。天干是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也稱十干。地支是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也稱十二支。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可
依序排列成六十組,從甲子至癸亥代表六十年,一般稱為六十花甲子。如:
「壬午年花月焦義珺書於靜心雅筑」等。而在年月之前,也有加上歲在、歲
次,如:「歲在壬午年花月焦義珺書於靜心雅筑」等。
季節(jié)與月份以農(nóng)歷為主。春季是指正月、二月、三月;夏季是指四月、五月、
六月;秋季是指七月、八月、九月;冬季是指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每一季
中的三個月,可依孟、仲、季相次。如秋季;七月稱孟秋、八月稱仲秋、九月
稱季秋,其他三季亦同。
每季的第一個月也可以依初、早、首、始、新、上、肇、開、、等,如:初
冬、早冬、首冬、始冬、開冬、新冬、上冬、、等等;第二個月可依中、正、
半、、等,如:春半、春中、正冬、、等等;第三個月可依晚、末、暮、、
等,如:晚春、末秋、暮冬、、等等;每季的末月又稱杪月,源出【禮記】。
三月稱杪春、六月稱杪夏、九月稱杪秋、十二月稱杪冬。
月和日的雅稱都有來歷。一般而言,依淵源可分幾類:、上古典籍、農(nóng)歷節(jié)
氣、民俗節(jié)日、文學(xué)典古、神話傳說、宗教信仰、、等等。
以下是月日代稱之整理:
一月:孟春、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歲始、肇春、初陽。
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夾鐘、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四月:孟夏、巳月、余月、中呂、初夏、麥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五月:仲夏、午月、皋月、蕤賓、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種。
六月:季夏、未月、且月、林鐘、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七月:孟秋、申月、相月、夷則、瓜月、初秋、桐秋、桐月、蘭月、肇秋。
八月:仲秋、酉月、壯月、南呂、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九月:季秋、戍月、玄月、無射、菊月、暮秋、涼秋、杪商、秋末、殘秋。
十月:孟冬、亥月、陽月、應(yīng)鐘、初冬、早冬、首冬、始冬、開冬、新冬。
十一月:仲冬、子月、辜月、黃鐘、霜月、寒月、葭月、正冬、暢月。
十二月:季冬、丑月、涂月、大呂、臘月、暮冬、梅月、暮歲、歲杪。
每月一日至十日:上旬、上浣、上瀚、上澣
每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中旬、中浣、中瀚、中澣
每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下旬、下浣、下瀚、下澣
每月初一:朔、旦、額;每月十五日:望;每月最末一日:晦
其他:元旦(元月一日)、元宵(元月十五日)、端午(五月五日)、中元
(七月十五日)、中秋(八月十五日)清明、冬至、七夕、重陽、除夕等等。
二十四節(jié)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
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
雪、冬至、小寒、大寒。
落款題款用語
上款:雅正、雅、教正、清賞、博鑒、正之、賜正、清品、惠存、清玩、、
等等。
下款:敬書、臨、題、書、節(jié)臨、學(xué)書、試筆、撰題、拙書、、等等。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