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渭濁涇怎么翻譯
成語“清渭濁涇”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清渭濁涇成語讀音:qīng wèi zhuó jīng
成語簡拼:QWZJ
成語注音:ㄑ一ㄥ ㄨㄟˋ ㄓㄨㄛˊ ㄐ一ㄥ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涇渭分明、濁涇清渭
成語出處:《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惫乓詾槲妓?,涇水濁,后因稱“清渭濁涇”。亦以喻兩相比較,是非好壞分明。
成語用法:清渭濁涇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成語造句:明·陳子龍《步出夏門行·土不同》:“上帝是宅,清渭濁涇?!?br>
成語“清渭濁涇”的擴展資料
1. 涇渭清濁的全文翻譯涇渭分明】亦作“ 涇渭自分 ”。亦作“ 涇渭自明 ”。 涇 渭 二水清濁異流,匯而不混。比喻優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唐 李德裕 《劉公神道碑銘》:“遇物而 涇 渭 自分,立誠而風雨如晦。”《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他胸中漸漸 涇 渭 分明,瞞他不得了。”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續編小引》:“然詠歌太平,無非圣朝佳話,間有稍關時事者,其 涇 渭 自明?!薄队駤衫妗返谑呕兀骸?柳生 與小弟有約,相會之期,也不出數日。大家一會, 涇 渭 自分矣?!薄缎≌f選刊》1981年第6期:“人物的形象在對比中高低自顯,人物的性格在映襯里 涇 渭 分明?!?涇、渭二水,一清一濁,雖合流匯聚,卻清濁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涇河又是渭河的支流。“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據考證,唐代詩人杜甫的《秋雨嘆》中:“濁涇清渭何當分”,大概是這則成語的雛形了。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06786.html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曰:“言涇水以有渭水清,故見涇水濁?!痹娙硕鸥σ灿性娫疲骸奥貌锤F清渭,長吟望濁涇”?!对娊洝罚骸皼芤晕紳?,湜湜是沚 ”。這些史料所描述的涇渭分明和現在的涇渭分明剛剛相反,渭水原來是清澈見底的,而涇水是渾濁的。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工業化的發展,人類的生活改變了,但同時涇渭分明的盛景也隨著改變了,這種改變值得深思……http://jingang7270.bokee.com/4769165.html 涇渭分明交匯處的三角洲地帶所形成的這塊所謂濕地——河岸草灘已都被劃歸為濕地保護區和工業開發園區,我們徒步于渭河與涇河相連接的北岸河灘之畔,河面上已分不清那涇河與渭河之水的徑流界面,整個水面的渾濁度一點也不亞于一個月前我們騎行黃河兩岸時所見到的景象;在交匯處寬闊的水面上可聽見非常難得的幾聲鳥兒悲鳴,循聲望去,幾只***鳥在寬闊河面中幾小塊沙洲上上下翻飛,不時地掠過水面,這種景象倒是讓人興奮不已,足見這里的環境還沒糟糕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只要加大治理力度,改善和保護涇、渭之上游的植被和生態環境,何愁涇、渭不分明,何愁涇、渭不變清呢?站在涇渭分明交匯之處,仍可以見到古今恒久稱奇的景觀,只不過已是時異事易物是人非了!在大約一公里多的交匯處河灘上,我們一邊推著車向涇渭交匯處的三角洲地帶進發,一邊觀覽和欣賞這里的奇異景致——千百年來的時光和河水的流逝,春去秋來的往返和清濁之變遷,千古流芳和歷史悠久的古來奇觀,使得車友們感慨萬千、嘆為觀止、浮想聯篇……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涇河又是渭河的支流。“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涇渭分明”更是作為關中八景之一而名聞天下.那么人們所說的涇渭分明,到底是說渭水濁,涇水清,還是說渭河清、涇河濁呢?在中華民族用文字記載著的近3000年文明發展歷史期間,涇清和渭濁、涇濁和渭清的交替反復,有明確的文字記載的就有好幾處,而且這些反復和交替,都毫不例外地打上了人類活動的烙??;其實“涇渭分明”這一國人向往不已的奇觀異景,其本身又何嘗不就是人類在某個局部沒有善待大自然而帶來的不良后果呢?~ “涇渭分明”在古人筆下的大致分為兩種: 一、2000多年前的涇渭分明——《詩經》:“涇清渭濁。} 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涇何以證明渭濁呢?那就是其河中沙洲之清澈可見呀。涇指涇河,渭指渭河;古時涇河水清,渭河水濁;兩條河交匯處,兩條河的水有明顯得分界,這就是2000多年前所謂的涇渭分明!這大概才是涇渭分明這個成語的雛形吧?《詩經-邶風-谷風》這首詩本來是一首描述一對夫婦離散后,一個被遺棄的妻子,面對愛人新婚宴爾時的憂怨心緒和對從前愛情的回味以及對薄幸之人愛恨交織的情懷——本來是拿涇、渭河的比對來映照他們之間的人格差異,但卻在不經意間為我們記錄下了描述涇渭分明的最早文字。~成語詞典的解釋也采取了這種說法:傳說古時涇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濁,兩河在交匯處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皼芪挤置鳌敝傅氖菦芎铀?,渭河水濁,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的界限很分明。 涇清渭濁——是在西周鼎盛時代,人類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在不經意間對大自然進行某些改變,人類聚積起來的合力,不僅可以對大自然作一些必要的整治或改造,而且還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能夠構成種種威脅,他們在渭河流域上游的聚居和迅猛發展,其活動在不斷擴張和生存環境不斷改善的同時,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程度也在不斷地加深,當超越了其承受能力的極限后,大自然給人類的無情報復——就是在渭河流域內及上游嚴重的水土流失,從而下泄流入渭河,使得渭水變得渾濁起來,于是就形成了人類第一次用文字記載下的“涇渭分明”之奇異景觀。 二、1000多年前“涇渭分明”——涇濁渭清 詩人杜甫在《秋雨嘆》中:“濁涇清渭何當分”;也還有詩云:“旅泊窮清渭,長吟望濁涇”。在唐代渭水原來是清澈見底的,而涇水是渾濁的。 渭清涇濁是唐代的鼎盛時期,人類對涇河流域上游大肆砍伐破壞生態而形成的又一次遭遇大自然的報復。古人說的都不會是假話。歷史輪回變遷,使涇清渭濁改變成涇濁渭清。這些文獻史料所描述的涇渭分明之變遷——每每都是剛剛相反,當時之涇、渭又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涇渭分明的狀態,在交匯處向東遠眺,水天相接,涇河流域植被破壞了后,裸露出來的便是黃土地帶,水土流失反而嚴重了起來——故濁;渭水流域多山石,再經過千百年來的休養生息,水土流失的嚴重程度降了下來——故清;那時就在我們腳下的這塊交匯處形成了濁水同清水鮮明的對比——涇渭分明. 三、涇渭分明”的現狀: 那么,現在還能不能在兩河交匯處見到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觀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站在這個交匯處仔細觀察:現在已不能在兩河交匯處見到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觀了。根據有關的統計資料:目前涇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輸送3.04億噸泥沙,平均含沙量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納入涇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輸送泥沙1.78億噸,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從數字上看,還是涇濁渭清,尤其在枯水季節。但通常,當渭河含沙量達到10公斤時,水色便呈赤黃色了。從表面上看,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已經很不明顯了。 涇渭分明之涇渭由清變濁和由濁變清,無不打上了人類活動的烙印,無不反映了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所帶來的對自身的傷害和難堪。現在涇渭已不再分明,大家起一渾濁污,更是人類自身活動所帶來的一些不得不品嘗的苦果。 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在不斷地改變,同時涇渭分明的盛景也隨著生態的變化而不斷地改變著,這種改變給我們帶來的警示和啟迪值得我們深思…… 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雖然已經消失了,但她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卻永遠也不會消失,并且不可避免地為我們提供了諸多的啟迪和警示. 對為人處世的啟示:涇渭分明還給我們帶來了如何做人的某些重要啟示:“涇渭分明、擊濁揚清”,“涇渭分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薄白怨艣芪冀苑置?,豈見兩河同流渾?”在人們的心目中“涇河渭河”依然一如既往地“分明”著,自古以來“涇渭分明”已成為人們明辨是非的最佳用詞和口頭常用語. http://www.sun-www.com/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1937 “涇渭分明”已不復存在 “涇渭分明”這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是說渭河和涇河交界處渭河清、涇河濁,兩者互不相融,但當接力長征采訪團昨天來到渭河的源頭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采訪時卻發現,70年前紅軍搶渡的渭河已是濁浪滾滾,“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已不復存在。 當年,已經有了方向的中央紅軍在哈達鋪進行整編后,紅一方面軍改稱陜甘支隊,向隴東高原前進。紅軍做出要攻打天水的架勢,敵軍主力急忙向天水集結,致使武山、漳縣敵軍全部撤空。紅軍突然急行軍折向西北,擺脫敵軍,在武山縣鴛鴦鎮迅速通過渭河。 據武山縣黨史辦主任介紹,紅軍在鴛鴦鎮搶渡渭河時,渭河的水清澈見底,當地群眾拆下自家的門板搭起一座浮橋供紅軍過河。不過,由于當時是9月底,渭河處于枯水期,水不過膝,一部分紅軍戰士干脆涉水過河。據了解,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那時夜宿武山縣的費家山,還留下了一些筆墨,但由于搶救不及時,未能保存下來。在紅軍過河的鴛鴦鎮,建有一座紅軍紀念碑,里面保存了紅軍當年使用過的扁擔、水壺等文物。 如今記者眼前的渭河已今非昔比,河道狹窄,河水濁浪滾滾。再放眼四周,群山光禿禿一片。當地宣傳部門的負責人說,由于植被遭到掠奪性的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已經渾濁不堪,與涇河已經沒什么區別了;而且現在水越來越少,2003年曾斷流過。當地群眾的飲用水主要靠地下水,以前挖10米就有一口井,現在要挖到20多米才能出水。 近年來,國家每年撥款1000萬元,用于當地進行生態改造、退耕還林工作。據介紹,這里近兩年環境已有所改觀,現在能看見的綠色,都是這幾年種下的。http://www.hangzhou.com.cn/20050101/ca770718.htm 參考資料: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E3%FE%CE%BC%B7%D6%C3%F7&pn=10&cl=3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濁涇清渭造句
清渭濁涇的拼音:qīng wèi zhuó jīng
清渭濁涇的近義詞:涇渭分明、濁涇清渭
清渭濁涇的反義詞:
清渭濁涇的意思:《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笨追f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惫乓詾槲妓澹瑳芩疂幔笠蚍Q“清渭濁涇”。亦以喻兩相比較,是非好壞分明。
清渭濁涇出處:《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笨追f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br>清渭濁涇造句:
?明·陳子龍《步出夏門行·土不同》:“上帝是宅,清渭濁涇?!惫娉烧Z:gyjslw.com
3. 涇以渨清是什么意思?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于甘肅,經陜西而入黃河;涇河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于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區相匯。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現出一清一濁,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觀,形成了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涇渭分明,是一個成語,源自自然景觀。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后人就用涇河之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來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來比喻人品的清濁,比喻對待同一事物表現出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因公益成語:gyjslw.com
4. 為什么渭河水比涇河水渾濁?
按照個人理解,以前黃河是陜西省水土流失最嚴重,但陜西省通過多年的退耕還回林工作,水土答流失已經好多了。涇渭分明指的是涇河和渭河在高陵縣交匯處,渭河水因為流經黃土高原區域,河水攜帶泥沙,水色呈昏黃色,而涇河水流經關中地區,水土保持較好,河水清亮。二者交匯處,二河河水流過很長一段才能匯合,故稱涇渭分明。公益成語:gyjslw.com
5. 涇濁渭清,向往愛情什么意思?
【注音】:jīng qīng wèi zhuó 【釋義】:涇水清,渭水濁。比喻事物的好壞,顯而易見。 【同義】:涇渭分明 【示例】:“涇漲渭涸,則‘~’;涇涸渭漲,則‘涇濁渭清’?!保ㄇ濉ぷT嗣同《石菊影廬筆識》) 【典出】:《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笨追f達疏:“言涇水以有謂水清,故見涇水濁?!惫娉烧Z:gyjslw.com
6. 渭河和涇河 哪條河清哪天河渾!
涇河清,還是渭河清?歷史有多次反復,不同時期的兩者清濁程度是變化的。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于甘肅,經陜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于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瘺芪挤置鳌@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說的是是在涇水、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這據考證,唐代詩人杜甫的《秋雨嘆》中:’濁涇清渭何當分’,大概是這則成語的雛形了。那么,現在還能不能在兩河交匯處見到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觀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卻是渭水濁于涇水。許多家親赴實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涇清渭濁的現象?!冬F代漢語詞典》因此將這一成語解釋為:’ 涇河水清,渭河水混,涇河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有人還就此撰文,認為是古人搞錯了,應該是涇清而渭濁。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真的是古人錯了嗎?實際上,從流經的地域來看,渭水自甘肅烏鼠山流經陜西入黃,流涇的是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就河水含沙量而言,應該是涇水大于渭水的。據統計,目前涇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輸送3.04億噸泥沙,平均含沙量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納入涇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輸送泥沙1.78億噸,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從數字上看,還是涇濁渭清,尤其在枯水季節。但到了現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區人類活動的原因,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也同樣為一個重要問題。由于渭河流經地區土壤所含礦物成份的原因,當渭河含泥沙量達到每立方米10公斤時,水色便呈赤黃色了。從表面上看,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涇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錯了,這是后人人為對環境發生的影響,不能不引起重視。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