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殘”的成語「老弱殘兵」
成語“老弱殘兵”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老弱殘兵成語讀音:lǎo ruò cán bīng
成語簡拼:LRCB
成語注音:ㄌㄠˇ ㄖㄨㄛˋ ㄘㄢˊ ㄅ一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枯木朽株、殘兵敗將
反義詞:兵強馬壯、精兵猛將
讀音糾正:弱,不能讀作“nuò”。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軍隊中年老、體弱、傷殘的士兵。指軍隊中喪失戰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體弱、能力很差的人。
成語用法:老弱殘兵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造句:以前,他不肯搶別人的買賣,特別是對于那些老弱殘兵;以他的身體,以他的車,去和他們爭座兒,還能有他們的份?(老舍《駱駝祥子》五)
英文翻譯:remaining troops made up of the old and weak
俄文翻譯:стáрый и хилый увечный солдáт
日文翻譯:老人や體の弱い人など仕事をする能力の低い人
其他翻譯:<德>eine Truppe aus alten und schwachen Soldaten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袁尚進攻平原,審配與陳琳留守冀州,曹操趁機圍困冀州。袁尚派主簿李孚扮作曹軍去攻冀州,審配見是李孚,就與他商定先用婦幼與老弱殘兵假降曹操,主力部隊混出城與曹操決戰,被曹操識破,曹操將計就計取了冀州
成語“老弱殘兵”的擴展資料
1. 弱的成語弱肉強食
弱不禁風
老弱病殘
不甘示弱
鋤強扶弱
老弱殘兵
恃強凌弱
強將手下無弱兵
兵弱于外,政亂于內
按強助弱
老弱婦孺
文弱書生
大魚弱智
又弱一個
強枝弱本
安弱守雌
畏強欺弱
濟弱鋤強
畏強凌弱
弱不勝衣
以強欺弱
治亂強弱
弱不好弄
暗弱無斷
弱干強枝
貧國弱兵
軟弱無能
心長力弱
強而示弱
奉法者弱則國弱
弱如扶病
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避強擊弱
陵弱暴寡
又一個弱
豐肌弱骨
強不凌弱,眾不暴寡
違強凌弱
纖纖弱質
恃強欺弱
強弱異勢
荏弱無能
弱冠之年
柔膚弱體
言氣卑弱
強不凌弱
強干弱枝
軟弱無力
抑暴扶弱
兵弱于外
怙勢凌弱
兼弱攻昧
孀妻弱子
弱管輕絲
濟弱扶傾
以弱為弱
輕塵棲弱草
柔心弱骨
以弱斃強
愛才憐弱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什么弱二字成語
『包含有“弱”字的成語』“弱”字開頭的成語:(共6則) [r] 弱不好弄 弱不禁風 弱本強末 弱不勝衣 弱肉強食 弱水之隔 第二個字是“弱”的成語:(共13則) [a] 暗弱無斷 [f] 扶弱抑強 [j] 濟弱鋤強 濟弱扶傾 兼弱攻昧 [l] 凌弱暴寡 陵弱暴寡 老弱殘兵 柳弱花嬌 [r] 軟弱無力 [w] 文弱書生 [y] 以弱勝強 以弱制強 第三個字是“弱”的成語:(共10則) [f] 豐肌弱骨 [q] 強本弱末 強本弱支 強本弱枝 強干弱枝 強食弱肉 強枝弱本 [r] 柔膚弱體 柔心弱骨 [s]孀妻弱子 “弱”字結尾的成語:(共14則) [b] 不甘示弱 避強打弱 避強擊弱 [c] 鋤強扶弱 [f] 扶傾濟弱 [g] 貴壯賤弱 [s] 恃強凌弱 [w] 違強陵弱 [x] 攜老扶弱 [y] 言氣卑弱 抑強扶弱 倚強凌弱 以強凌弱 以強勝弱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老弱殘兵故事成語故事
故事: 東漢末年,袁尚進攻平原,審配與陳琳留守冀州,曹操趁機圍困冀州。袁尚內派主簿李容孚扮作曹軍去攻冀州,審配見是李孚,就與他商定先用婦幼與老弱殘兵假降曹操,主力部隊混出城與曹操決戰,被曹操識破,曹操將計就計取了冀州。【成語】: 老弱殘兵【拼音】: lǎo ruò cán bīng【解釋】: 原指年老沒有作戰能力的士兵。現多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既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舉例造句】: 以前,他不肯搶別人的買賣,特別是對于那些老弱殘兵;以他的身體,以他的車,去和他們爭座兒,還能有他們的份? 老舍《駱駝祥子》五【拼音代碼】: lrcb【近義詞】: 枯木朽株、殘兵敗將【反義詞】: 兵強馬壯、精兵猛將【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能力較差的人【英文】: remaining troops made up of the old and weak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老弱殘兵的近義詞
老弱殘兵近義詞:枯木朽株,殘兵敗將 老弱殘兵_百度漢語[拼音][lǎo ruò cán bīng][釋義]原指年老沒有作戰能力的士兵。現多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老弱病殘的近義詞
【成語】: 老弱病殘【近義詞】:老弱婦孺【反義詞】: 身強力壯【拼音】: lǎo ruò cán bìng【解釋】: 老:老人;弱:弱小的幼童;病:病人;殘:殘疾人。泛指弱勢群體。【出處】: 鄧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研人員美國有一百二十萬,蘇聯九十萬,我們只有二十多萬,還包括老弱病殘,真正頂用的不很多。”【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弱勢群體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宋朝火器遙遙領先于世界,為何仍然打不贏弱小的金朝?
宋朝之所以打不過弱小的金朝,是因為他們的政治體制太過于腐敗,雖然有著強大的火器,但是卻沒有運用到戰爭中。
1、政治以及軍事體制腐敗
南宋時期是中國比較屈辱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中,中國忍受著來自邊境的侵擾,甚至在打贏了戰爭之后,還需要割地求和賠付戰爭賠款。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當時的宋朝政治體制及軍事體制非常腐敗。在趙匡胤杯酒釋兵之后,文人集團獲得了對軍隊的掌控,這就導致宋朝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軍事問題。
官僚集團是非常貪心的,他們光靠貪污還不夠還把心思放到了軍餉上,所以當時的宋朝雖然在明面上有著很多的軍隊,其實都是些老弱殘兵,其他的軍餉都被那些貪污的官員拿走了。
2、火器在戰爭中沒有大面積使用
宋朝時期雖然對火器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但是他們并沒有把這些研究成果運用到戰爭之中。我們國家古代歷史上大多數都是冷兵器,但是人們還沒有把思想轉變過來,沒有想到用火器去大面積的殺敵。這就導致雖然當時有著很先進的研究成果,但只是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被用來娛樂,火器在戰場上的使用也非常少,所以人們都沒有意識到火器對于戰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宋朝之所以打不過弱小的金朝,是因為他們的軍事體制出現了非常大的漏洞,并且先進的研究成果沒有運用到實際中去。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形容年老體弱的成語
【貴少賤老】:看重年輕力壯者而輕視年老體弱者。同“貴壯賤老”。【貴壯賤老】:看重年輕力壯者而輕視年老體弱者。【貴壯賤弱】:看重年輕力壯者而輕視年老體弱者。同“貴壯賤老”。【老弱殘兵】:原指年老沒有作戰能力的士兵。現多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老弱婦孺】:年老體弱的婦女和年幼的兒童。指沒有生活能力而需要別人扶持照顧的人。【潦倒龍鐘】:潦倒:頹喪,不得意;龍鐘: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弱多病,很不得意。【一飯三遺矢】:矢:通“屎”,糞便。一頓飯的功夫上了三次廁所。形容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