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玉”字的成語「玉毀櫝中」
成語“玉毀櫝中”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yù huǐ dú zhōng成語簡拼:YHDZ
成語注音:ㄩˋ ㄏㄨㄟˇ ㄉㄨˊ ㄓㄨㄥ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毀櫝中,是誰之過與?” 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成語解釋: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
成語用法:玉毀櫝中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造句:明·李東陽《雜記》第九卷:“然玉毀櫝中,責(zé)亦難辭,理應(yīng)罷黜,更復(fù)何言?”
成語“玉毀櫝中”的擴展資料
1. 虎兕出于柙 龜玉毀于櫝中 孰之過什么意思?’虎兕出于柙 龜玉毀于櫝中 孰之過’意思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1、出處
出處是春秋孔子《論語》中的《季氏將伐顓臾》。
2、原文節(jié)選
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yú)?”
3、翻譯
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dān)任那職務(wù)?!と擞龅轿kU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春秋末年,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爭也日趨激烈。魯大夫季孫、孟孫、叔孫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孫氏勢日益增大。魯哀公時,季康子為擴大勢力,急欲吞并顓臾,從而謀求奪取魯國政。
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況通報孔子,孔子即反對季氏伐顓同時對冉求子路進行批評教育。《季氏將伐顓臾》此文即是記錄了這一對話。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xué)的風(fēng)氣,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鬃釉鴰ьI(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前后達(dá)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季氏將伐顓臾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2.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中 “是”的...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出來傷人,龜玉在匣子里被毀壞,是誰的過錯呢?難道是老虎、犀牛以及龜玉的過錯嗎?顯然不是應(yīng)是看守人員的過錯,是看守人員的失職?!盎①畛鲇阼?,龜玉毀于櫝中”的雙重喻義在這個比喻句中,孔子第一是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顓臾比作龜玉。季氏攻伐顓臾,就好比虎兕從籠子里跑出來傷人;如果顓臾在魯國境內(nèi)被季氏攻滅,就好比龜玉在匣子里被毀壞。這層比喻義,有力地揭討了季氏的貪暴及其伐顓臾的非道義性。其二是把作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龜玉的保管人。出現(xiàn)“虎兕出于押,龜玉毀于櫝中”的情況,其過錯既不在于虎兕和龜玉,也不在于柙和櫝,而在于它們的看管人和保管人。同樣,季氏將伐顓臾,也是輔佐季氏的冉有和季路的責(zé)任。這層比喻義表現(xiàn)出孔子對自已學(xué)生的嚴(yán)肅批評。本人參考某熱心網(wǎng)友的回答。
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3. 虎兕出于柙 龜玉毀于櫝中 孰之過什么意思
一、釋義
1、兕(sì):獨角犀牛。柙(xiá):關(guān)猛獸的籠子。
2、龜玉都是寶物。龜:龜,用來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來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櫝(dú):匣子。
3、意思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二、出處
出處是《季氏將伐顓臾》。選自《論語·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及治國策略:“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三、原文節(jié)選
1、季氏將伐顓(zhuān)臾(yú)。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zhuān)臾(yú)?!笨鬃釉唬骸扒螅o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shè)稷( jì)之臣也。何以伐為?”
2、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yú)?”
四、譯文
1、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準(zhǔn)備對顓臾采取軍事行動。”孔子說:“冉有!我恐怕該責(zé)備你了。那顓臾,從前先王把他當(dāng)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nèi)。這是魯國的臣,為什么要討伐它呢?” 冉有說:“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愿意?!?br>2、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dān)任那職務(wù)?!と擞龅轿kU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擴展資料:
1、《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此書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4. 虎兕出于柙 龜玉毀于櫝中 孰之過什么意思
一、釋義
1、兕(sì):獨角犀牛。柙(xiá):關(guān)猛獸的籠子。
2、龜玉都是寶物。龜:龜,用來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來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櫝(dú):匣子。
3、意思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二、出處
出處是《季氏將伐顓臾》。選自《論語·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及治國策略:“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br>三、原文節(jié)選
1、季氏將伐顓(zhuān)臾(yú)。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zhuān)臾(yú)?!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shè)稷( jì)之臣也。何以伐為?”
2、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yú)?”
四、譯文
1、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準(zhǔn)備對顓臾采取軍事行動。”孔子說:“冉有!我恐怕該責(zé)備你了。那顓臾,從前先王把他當(dāng)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nèi)。這是魯國的臣,為什么要討伐它呢?” 冉有說:“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愿意?!?br>2、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dān)任那職務(wù)?!と擞龅轿kU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擴展資料:
1、《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此書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5.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孰之過與?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孰之過與?釋意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里面的《季氏將伐顓臾》第二段:
原文: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yú)?”
譯文:冉有說:“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愿意?!笨鬃诱f:“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勝任就該辭去?!绻と擞龅轿kU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么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擴展資料:
《季氏將伐顓臾》選自《論語·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及治國策略:“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br>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
參考資料:《季氏將伐顓臾》-百度百科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6.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這句話怎么讀?
hǔ sì chū yú xiá。
虎兕出于柙。
guī yù huǐ yú dú zhōng。
龜玉毀于櫝中。
原文:季氏將伐顓臾
先秦:孔子及弟子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br>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br>譯文: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要對顓臾用兵。”孔子說:“冉有!恐怕應(yīng)該責(zé)備你們吧。那顓臾,先王曾把顓臾的國君當(dāng)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nèi),是魯國的藩國,為什么要討伐它呢?”
冉有說:“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勝任就該辭去?!绻と藫u晃著要倒下卻不去扶持,顫顫巍巍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么何必要用那個攙扶的人呢?
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如今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靠近季孫氏的封地,現(xiàn)在不奪取,后世一定會成為子孫們的憂慮。”
孔子說:“冉有!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自己)想要那樣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無論是諸侯或者大夫,不擔(dān)心財富不多,只是擔(dān)心財富分配不均勻;不擔(dān)憂人民太少,只擔(dān)憂境內(nèi)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無所謂貧窮;境內(nèi)和平團結(jié),便不會覺得人少;境內(nèi)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7.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怎么讀
hǔ sì chū yú xiá,guī yù huǐ yú dú zhōng.意思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龜玉毀櫝發(fā)音 ? ?guī yù huǐ dú ? ?釋義 ?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國運毀敗。 ? ?出處 ? ?《論語·季氏》:“虎兒出於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
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8.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這句話...
含義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出現(xiàn)問題而替自己開脫的時候可以這么用。孔子反對季氏伐顓臾,弟子冉有急于為自己開脫,于是把一切責(zé)任都推到了季康子身上,但是孔子沒有就此作罷,而以此教育弟子不要推脫責(zé)任。
出自——春秋戰(zhàn)國孔子及弟子《論語》之《季氏將伐顓臾》。
原文: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郑嵍环?,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①畛鲇阼?,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譯文:
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dān)任那職務(wù)?!と擞龅轿kU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擴展資料:
1,創(chuàng)作背景
春秋末年,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爭也日趨激烈。魯大夫季孫、孟孫、叔孫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孫氏勢日益增大。魯哀公時,季康子為擴大勢力,急欲吞并顓臾,從而謀求奪取魯國政。
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況通報孔子,孔子即反對季氏伐顓同時對冉求子路進行批評教育?!都臼蠈⒎ヮ咊А反宋募词怯涗浟诉@一對話。
2,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xué)的風(fēng)氣,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鬃釉鴰ьI(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前后達(dá)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
相傳孔子曾問禮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jīng)典《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墩撜Z》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xué)、哲學(xué)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shè)壇講學(xué)時期,其主體內(nèi)容就已初始創(chuàng)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9.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孰之過與?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孰之過與?釋意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里面的《季氏將伐顓臾》第二段:
原文: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螅≈苋斡醒栽唬骸惲土?,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yú)?”
譯文:冉有說:“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勝任就該辭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險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么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擴展資料:
《季氏將伐顓臾》選自《論語·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及治國策略:“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br>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
參考資料:《季氏將伐顓臾》-百度百科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10. 虎兕出于柙 龜玉毀于櫝中 孰之過什么意思?
’虎兕出于柙 龜玉毀于櫝中 孰之過’意思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1、出處
出處是春秋孔子《論語》中的《季氏將伐顓臾》。
2、原文節(jié)選
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yú)?”
3、翻譯
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dān)任那職務(wù)?!と擞龅轿kU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春秋末年,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爭也日趨激烈。魯大夫季孫、孟孫、叔孫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孫氏勢日益增大。魯哀公時,季康子為擴大勢力,急欲吞并顓臾,從而謀求奪取魯國政。
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況通報孔子,孔子即反對季氏伐顓同時對冉求子路進行批評教育?!都臼蠈⒎ヮ咊А反宋募词怯涗浟诉@一對話。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xué)的風(fēng)氣,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孔子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前后達(dá)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季氏將伐顓臾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11. 什么是vyb玉毀櫝中?
玉毀櫝中[讀音][yù huǐ dú zhōng] [解釋]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毀櫝中,是誰之過與?”
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gyjslw.com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