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開頭的成語「六尺之托」
成語“六尺之托”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liù chǐ zhī tuō成語簡拼:LCZT
成語注音:ㄌ一ㄡˋ ㄔˇ ㄓ ㄊㄨㄛ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明帝紀》:“并可以受六尺之托,臨大節而不撓。” 摘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托:委托。指受囑托撫育遺孤
成語用法:六尺之托作賓語;指受托。
成語“六尺之托”的擴展資料
1. 月老靈簽第六簽:簽文是——可托六尺之孤 可寄百里之...可托六尺之孤~可以托付一生的人。 可寄百里之命~可以寄方園百里的命的。 如遇鮑叔牙耶~ 必有大成之~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人,也都是當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后來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我小時侯比較喜歡讀春秋戰國這段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重點記述了不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現在許多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那個時期。
一、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愿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軍
后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一類的基層干部吧!)他替管仲辯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三、各為其主
后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已的謀士,也就是參謀長一類的官吧。而鮑說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摘自gyjslw.com
2.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托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此句來自《論語》,原句如下: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人的學問修養做到在朋友之間,“可以托六尺之孤”,托妻寄子的,非常非常難,簡直沒有。歷史上講義氣的人很多,而托孤的人很少。政治上有名的托孤,是劉備白帝城托孤給諸葛亮。“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小事糊涂沒關系,面臨大節當頭時,怎么都變動不了才行。歷史上許多忠臣義士,臨大節而不可奪,最有名的如文天祥、陸秀夫,可以說是儒家的光榮人物。由此我們更可以看出孔孟思想所謂的學問,并不是讀死書,不是之乎者也矣焉哉的文言文,同時也不是的呢嗎呀吧的白話文。儒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求這一節書上所提的這種人,這也就是真正儒家的學問所在。
摘自gyjslw.com
3. 可以托六尺之孤 其義保之謂也是什么意思
《魯孝義保》: 論語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其義保之謂也。 意思是: 論語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這正好說的是義保啊。
摘自gyjslw.com
4.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
翻譯: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托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出自:春秋 孔子及弟子《論語 泰伯》
原文選段: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釋義:
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托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擴展資料
孔子培養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識、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輔佐幼君,可以執掌國家政,這樣的人在生死關頭決不動搖,決不屈服,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古代國君去世前,如果自己的繼承人年齡較小,不具備執政能力,一般國君會指定一個或幾個自認為德才雙馨的大臣輔政,稱為顧命大臣。
這些顧命大臣,有的成功輔政,順利完成幼主親政前的過渡,也有鵲巢鳩占,也有費盡心力最終亡國的。有名的例子很多,如制禮作樂的周公姬旦、指鹿為馬的趙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無論成功與否,能夠如本章所言,能夠有臨大節而其志不可奪的品德意志的人,都可以稱為君子。
本篇還輯錄了不少曾子的言行。曾子認為士應該以弘揚仁道為己任,“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第七章),這與其師的觀點毫無二致。正因為如此,曾子在孔子以后的儒學傳承上有著重要地位。由他傳給子思(孔子的孫子),再經子思的門人,傳到孟子,儒家學派的思想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摘自gyjslw.com
5. 六尺之托是什么動物?
60之托是什么動物?是一種龍,是一種恐龍。
摘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